第45章归家的幸福孩子——澳门
第45章归家的幸福孩子——澳门
【必去理由】
澳门的魅力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这里是东西方文化交汇的窗口。
天主教与佛教各行其道,古庙与教堂并立,现代与历史共存,到哪都有文化融合的痕迹。
行走在澳门的土地上,每一寸土地都有着说不尽的故事,都值得我们深深去体味。
先睹为快
澳门背靠珠江三角洲,东隔珠江口与香港相望,西与珠海市的湾仔、横琴岛隔海相对,北与珠海市的拱北接壤。
1557年,葡萄牙人向当时明政府取得居住权,成为首批进入中国的欧洲人。最初由果亚亲王管辖,1623年,葡萄牙政府委任马士加路也为首任澳门总督。直到1999年12月20日起,澳门才回归到祖国的怀抱,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在“一国两制”政策的指引下,澳门实行高度自治,澳门的社会和经济方面的特色会予以保留并得以延续。
澳门特别行政区由澳门半岛、氹仔和路环两个离岛组成,总面积28.6平方千米。其中澳门半岛9.3平方千米、凼仔6.5平方千米、路环7.6平方千米、路凼填海区5.2平方千米。
澳门半岛与氹仔之间由三条澳氹大桥连接,包括:嘉乐庇总督大桥,友谊大桥,以及西湾大桥,当中最长的友谊大桥可直接通往位于凼仔的澳门国际机场。
由于澳门独特的历史背景,所以澳门文化是是一种以中华文化为主、兼容葡萄牙文化的多元化色彩的共融文化。澳门曾经是宗教文化中心,既有儒、释、道等古老的中国宗教,也有后传入的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宗教文化的多元化在澳门也得到了充分表现,天主教、基督教、佛教、道教、妈祖在这里都有保留。如大三巴牌坊融合了东西方建筑的精华,是东西方宗教互相包容的杰作。
澳门的建筑,东西参混,千姿百态,既有中式的古宅大院,也有西式洋楼;既有有明、清的古庙,也有欧陆式的典雅教堂。如今,又增加了不少气宇轩昂的现代高楼大厦,古今中外之房屋建筑,无不具备,别具情调。
澳门地处热带北端,其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特点,十分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发展,所以,澳门的植物种类丰富。澳门的植物类型,绝大多数介于热带——亚热带类型中间,以泛热带及其变型为主。100多年来,澳门已成功地引种了来自世界各热带地区具有经济和观赏价值的植物。
澳门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就像一个花园城市一般。澳门的美丽使它成为一个旅游胜地。澳门有居民45万人,但每年到澳门来的游客竟有800多万人。澳门优美的自然景色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吸引着不同肤色、不同面孔的人。
景点导览
●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位于澳门大巴街附近的小山丘上,是圣保罗教堂的前壁遗迹,因教堂前壁遗迹貌若中国传统的牌坊,所以称大三巴牌坊。
但令人惋惜的是,这间教堂与火结下不解之缘。从其雏型起台至现时仅存的前壁牌坊,先后经历三次大火,屡焚屡建,见证了活生生的历史。
游览大三巴牌坊,除欣赏巍峨壮观的前壁之外,它壁上精致的浮雕也都有其意义。
从牌坊顶部逐层而下,先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十字架,向下再分三层,每层的壁龛都藏有一座铜像,是澳门早年的制炮工厂铸造。十字架下是一具鸽形铜像,据说是代表圣神,像的旁边围有太阳、月亮及星辰的石刻,象征圣母童贞怀孕一刹那时光。铜鸽之下是一个耶稣圣婴雕像,像的旁边刻有钉死耶稣的工具。
当年的圣保罗教堂建筑,糅合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与东方建筑的风格,中西合璧、雕刻精细,单独是大三巴牌坊的造价,300年前已达3万两白银。现在,大三巴牌坊已经成为澳门的象征之一,也是游客澳门之行的必到之地。
●妈阁庙
妈阁庙建于公元1488年,正值明朝。其位于澳门东南端妈阁山西麓,是澳门最古老的寺庙。妈阁庙原称妈祖阁,俗称天后庙,背山面海,沿崖建筑,古木参天,风光优美。整座庙宇包括大殿、弘仁殿、观音阁等4座主要建筑,石狮镇门、飞檐凌空,是一座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古建筑。
传说宋朝时福建莆田有一位孝女林默娘能预言吉凶,不幸的是,她在一次海难中捐躯,羽化升仙。以后便常常在海上显灵,在惊涛骇浪中帮助商人和渔民消灾解难,使人们化险为夷。渔民们对她很感激,所以把她尊为海神、天后,并立庙奉祀。
游人经过庙门及花岗石牌坊,走进庭院,循着山麓的石阶小径拾级而上,即可抵达建于巉岩巨石间、就石窟凿成的弘仁殿。殿内四壁,雕刻着海魔神将,色彩斑斓,中央供奉天后。此殿是妈阁庙各座建筑中历史最悠久的建筑了。
从弘仁殿一路到观音阁,沿着山崖有不少石刻,都是名流政要或者文人骚客的作品。此外,庭院内有中国帆船石刻浮雕,传说娘妈曾乘此船自家乡出海,经历台风巨浪,平安抵澳。观音阁位于庙之最高处,供奉观音大士。
400多年前,葡国人抵达澳门,在庙前对面之海岬登岸,注意到有一间神庙。他们询问居民当地名称及历史,居民误以为他们问庙宇的名字,故此答称“妈阁”,葡人以其音译而成“macau”,成为澳门葡文名称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