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第241章数日后。
余生正坐在阁楼外看书,身后响起一阵脚步声,回头望去,便看见了脸色已经恢复了一些红润的赵喜,看来经过数日静养,他的伤势已经没什么大碍了。
余生起身施了一礼,“先生的伤不要紧了吗?”
“好得七七八八了。”赵喜微笑道,目光看向余生手中的书本,“你在看什么?”
余生扬了扬手中的书,“关于符阵之术的书。”
“哦?”赵喜面露惊讶之色,“你还懂得符阵之术?”
“略懂皮毛。”余生谦虚道。
虽然至今他都还没有真正动手刻符摆阵,但凭他如今拥有的理论知识,其实已经不止是略懂皮毛那么简单,在某些方面上,即使一些长年浸淫符阵一道的老家伙也比不上他。
“不如试试?”赵喜提议道。
余生没明白赵喜的意思,“试什么?”
“布阵。”
“呃……”余生怔了一下,想了想,然后点头,“好。”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他学了这么久,确实也应该真正动手实践一下,借此来验证自己所理解的东西是否正确。
“跟我来。”
赵喜当先走向外面。
两人顺着一条蜿蜒陡峭的石阶往山顶走去。
“余生,我能问你几个问题吗?”赵喜一边在前面走着,一面谨慎出声问道。
“先生请问。”
赵喜沉吟一会,开口道:“你……几岁了?”
“再过几个月便满二十了。”
余生如此说着,脚步顿了一下,微微晃神了一会。他想到,从开始修行到现在,不知不觉竟是过了快有四个年头了,想到这,脑海里不由自主地闪过龙儿的俏脸,一股淡淡的思念在心头纠缠着。
“修为几何?”赵喜又问,打断了余生的追思。
余生紧走几步跟上,“洞觉初境。”
赵喜沉默许久,最后感叹一声,“实乃南秦数千年难得一见的天才啊……即便放眼整个大陆,有如此资质的,也是屈指可数了。”
“先生谬赞了。”
时至今日,成熟了许多的余生,也终于懂得应该怎样应对他人的赞美了。
赵喜摇摇头,表示不同意余生的说辞,但也没在这个问题上纠缠,转而问道:“不知你师承何人?”
“是吕院长。”余生老实回道。
“原来是他。”赵喜点点头,“确实,南秦有资格当你师傅的人,除了他也没几人了,而他无疑是最合适的。”
余生闻言有些不解,“此话怎讲?”
赵喜在前头慢慢走着拾阶而上,轻笑一声,说道:“因为他是南秦几位强者中,最懂得如何因材施教的贤师。”顿了一下,他又道:“若我没有猜错,他应该没有教你太多东西吧?”
余生愣了一下,“先生为何会知道?”
“猜的。”赵喜说道,“对于你这种拥有绝世资质的弟子,吕师弟显然很清楚不能教你太多东西,因为他知道你将来的成就必然无可限量,若给你设定了太多条条框框,反而会限制了你的成长,所以,他只要当一个沉默的引路人就够了。”
余生回想过往的一切,觉得赵喜的话是对的。没错,吕诤言正是一个沉默的引路人,他没有教余生太多东西,但他做的几件事,却都引领着余生走向正确的道路。从最开始的领他进京院给了他继续修行的希望,到托吕松直之手传授他正心剑和八方步,再到后来的炼体流,以及没有反对他进入草庐这件事……这种种,都显示着吕松直的态度,他不会告诉余生该怎样选择,只会将现实摆在余生面前,让他自己去衡量,最明显的,便是东荒里是否要救秦清月那一次。
过去,余生心里始终有种吕松直有点不太重视自己的感觉,直到现在他才明白,吕松直不是不重视他,而是怕太重视了会影响他。
“谢谢先生。”
余生诚恳地向赵喜道了一声谢,若非赵喜的提醒,他也许会一直带着那种错误的想法。
赵喜笑而不语,仰望着山顶上那栋高楼露出来的一角,抬手一指,说道:“知道住在那里的是谁吗?”
余生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然后摇摇头,“不知道。”
原文在六#9@书/吧看!
赵喜没有吊他的胃口,直接说道:“是我的师兄,也是你师傅的师兄,更是你的师伯。”
余生一时没反应过来,过了一会才惊喊出声:“前代院长?!”
“是的。”
余生久久无言,最终说道:“真正论起来的话,其实我应该称沈前辈为师公。”
“什么?!”
赵喜停下脚步,回头诧异地看着余生。
“家父是宇文青。”余生看着他说道。
赵喜张了张嘴,失言许久才找回了自己的声音,长呼了口气,感慨道:“难怪,难怪啊……我就说,既然你拥有如此惊人的天赋,你父亲必然也非一般人……原来竟是文青师侄的儿子,好,好哇!”连赞了几声,赵喜开怀大笑起来。
赵喜进入草庐的时间要比前代院长早几年,但在他进来之前,宇文青已经被前代院长收为弟子,而且早已展露了惊人的修行天赋。
“按我的猜测,你父亲应该进阶融神有些年头了吧?”赵喜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