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买人 - 穿书之不当恶毒继母 - 路边的老猫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49章买人

第249章买人

“只要夫人不怕麻烦,价钱还能再谈。”看出何素有些意动,王牙郎适时说道。  其他好地都以不错的价格出错了,原地主也就愿意稍微降价把这块他本就嫌弃的坡地卖了,王牙郎也知道他的心思才敢帮着说价。

何素也没有接话,转头看向了刘福,刘福便知道何素这是想买的意思,当然是在价钱合适的前提下,至于价钱是否合适,就要看他的本事了。

就算王牙郎说了把山坡上的树了可以再种其他,但是把树连根拔起不是一种容易的事,还有可能伤着地。一般坡地肥力厚的也就上面那一层,要是这一层被破坏了,这块地也种不了什么。

王牙郎也知道这一点,加上他也知道这处坡地就是没有种桔子树也只能算是中等地,要的钱也没有太高,让刘福还了几次后,便以一个实在的价格卖给了肖家。

总算是买到一块地了,何素很是高兴,当天就让刘福去把地契办了,办完之后,她也没有急着让刘福找人砍树而是先摘了一筐桔子回来。

“这么酸的桔子几时才能吃完呀。”

刘福看着满满一筐桔子便有些发愁,也不知何素是不是因为还想吃酸的才让人摘了这么多来,他是一个也吃不下,这么一筐也不知要吃到几时去。

何素摘这些桔子却不是为了直接吃的,她想做成桔子酱,就是一时不清楚要怎么做。在她的印象中,桔子酱只有果肉并没有桔瓣的外衣,所以得先把桔肉剥出来?

她这样想了,便吩咐底下人去做。现在她深刻地体会到家里有下人的好处,有什么麻烦的活统统不用她亲自动手,吩咐下去就好。

府里的下人虽不知这桔肉剥出来有什么用,却还是乖乖照做,其中又属风暖剥得最快最干净。等剥出一脸盆果肉时,何素就让人朝里面加糖。她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加糖才是对了,反正先加了再说,要是熬煮的时候再加,肉眼也看不出加了多少,现在直接加了再拌匀,至少能看到每块结肉上沾了多少白糖。

等拌匀了,何素就让王大厨去熬煮,王大厨也没有做过这个,做的时候特别仔细,还特意把桔肉放在干净的砂锅架在方便控制火力的炉子上面熬。小火熬了近半个时辰后,王大厨看果酱的稠度差不多了把砂锅从炉子上端开,又搅拌一会儿后才放着不管。

“这应该是好了吧?”王大嫂探头好奇地问。

“看着像。”王大厨说。

至于何素,她哪有可能一直盯着他们熬果酱,早就回去午休了。等醒来后,她倒还记着这事问风暖果酱熬好了没有,听说已经好了,就让厨房端了半碗来。

风暖端着碗还没有进屋,酸酸甜甜的桔子香味就飘了过来,何素一闻就觉得好吃。夏天的时候她爱吃浇各种果酱的冰酥,虽说铺子里做的果酱味道不错,但她那时喜欢吃酸的,那些果酱都太甜了。

前天看到满山的桔子后,她马上想到了做桔子果酱。桔子酸一点正好,这样做出来的果酱才好吃。事实上她的想法也没有错,用这些桔子熬煮出来的果酱味道不错,酸甜度刚刚好。

“先装一罐给郭夫人送去。”何素跟风暖说。

风暖点头应了一声,正要去厨房,何素又叫住她:“烤几盘馒头片,给月儿那里送一盘去让她配果酱吃。”

“是。”风暖应道,觉得自家夫人很会弄这些新鲜的吃法。

这天,府里的人都吃上了烤馒头片配果酱,意外觉得两样东西还挺搭。

刘福顿时觉得满山的酸桔子也不是一点用处也没有,又怕桔子会烂在地上,想快些把它们都摘下来,要是桔子树不砍了,估计还得雇人专门住在那里打理果园。

何素也这样想,打理果园的人也不光是照顾那些桔子树,她还准备让他们把山坡圈起来,在坡上养上一群鸡,至少以后府里的鸡不用再去外面买了。山坡上的桔子树种得也不密,有些地方完全可以种些小菜,就是打理起来比较麻烦。

“夫人是打算雇附近的农户还是买人?”刘福听了何素的打算后便问道。

想到偷鸡的可能性,何素觉得还是买人好,要是下人偷吃她处罚起来比较简便。

本来买人这样的事,刘福一个人也能去办,偏何素觉得府里进人得她自己看过,不然很容易让别人钻空子安人进来,便打算亲自去一趟,顺便感受一下古代的人口买卖。

刘福本就认得卖人的牙婆,就是将他一家三口卖给萧显重的王牙婆,就驾着马车带何素去了王牙婆家。

王牙婆住在城西的一条巷子里,她租了一套两进的宅子,后面都是关人的,前面用来做生意。宅子有些老旧,胜在采光还算不错,打扫得也干净。何素还以为她会走进一个类似监狱的地方,没想到意外的普通,甚至从宅子客厅上挂着的字画里还看出一点生活气息。

王牙婆一看刘福进屋便认出了他,再看到他驾的马车上下来一个挺着大肚子的妇人便猜到了她是谁。

“肖夫人,刘管事,里面请。”她笑着招呼着,也不觉得对以前被她打骂的人笑脸相迎是跌份的事。

王牙婆长得有些凶,哪怕她脸上带着笑,也像是在打什么坏主意。

何素微微点头,没有应声,却不是怕了她,只是为了摆架子。

王牙婆也没觉得她这样失礼,热情地请何素上座,又替她倒了一杯茶,这才开口问两人的来意。

“我家夫人想买一房下人回去种地,王婶这里可有合适的?”

“有,能种地的不少。”王牙婆一边说,一边让给她做伙计的侄子去后面叫人。

伙计动作很快,照王婶所说去后面叫了五对夫妇出来。

想不到夫妻一同卖身的还挺多,何素暗想,心下有些意外,面上却一丝不露。

既然是买了去做农活的,王牙婆就没有把年迈的领出来。这些夫妇正值壮年,他们之中大多是有孩子的,也说了买下他们的同时也得买下他们的孩子。

里面有一对是大户人家发卖出来的,据说以前就在农庄做事,其余的本来都是农户农活什么的都是做惯了的,只是光种地不一定就能把日子过下去,因为各种原因掏空了家底后,他们便不得不自卖自身。

王牙婆一一为何素说了他们的情况,还让他们转了一圈让何素仔细看看,何素也瞧不出什么来,就觉得那对大户人家出身的估计做不好农活。刘福也是这样想,只看他们的身型就知道两人以前没怎么做过活,又是忽然被卖出来的,许是犯了什么错处,不像他和王大厨家是因故随着府里一批下人同时被卖出来的。

“可有人会打理果树?”

“有人会孵小鸡吗?”

问了几个问题后,何素最终从剩下的四对夫妇中选了一对相对年轻衣着干净的。

他们有一个五岁的儿子长期要吃药,就是为了替儿子看病,两人才落到了自卖自身的田地。别人见两人带着一个有病的儿子,都不想将他们买下来,王牙婆也不是开善堂的,见一家三口压在手上好些日子卖不出去渐渐失了耐心,见何素肯要也没有喊高价格。

刘福又帮着把价格再压下去一点,他就是从王牙婆手里卖出去了,对每个人的身价如何多少有数。王牙婆气得直咬牙,面上还是笑着,想着将来还能再有生意才应了下来。

什么事都有刘福出面,何素倍感轻松,其实王牙婆一开始报的价格并不算高,如果换成是她,说不定就这么接受了。讲价这种事,她并不怎么在行,除非对方给的价不合理,她才会报出她的心理价位,要是不成她也不会再多纠缠,这家不成还可以去别家,金陵城里只不止一个人牙子。

何素买下的这对夫妇姓李,在家行二,叫李二有。刘福听着觉得这名字不好,就建议何素给李二有改个名字。何素想了想,先问了李二有的意思。其实她是希望李二有就算卖身为奴了也珍惜自己原来的名字也省得她花心思改了,不见有人成了奴隶为了找回自己的名字有多努力。

谁知李二有不多想就同意了,让取名废的何素脑袋疼了一下。想想李家夫妇今后是要负责打理桔林和养鸡的,她就给取了个名字叫李植。两人的儿子叫墩子,瞧着干干瘦瘦的有些病弱,何素问了就知道这孩子倒不是有什么重病,只是因为早产体弱容易生病,长年大病小病不断。

李植夫妇也不知怎么想的,也求何素给他们的儿子取个名字,何素就给取了一个李培。

本来这个字她是打算给李植媳妇用的,她先前给风暖也取过名字,但是给风暖她娘却没有取,一时也不知道要不要给李植媳妇取,见其他人都没有提起,她也就没有多事,还挺可惜跟“植”配套的字没处用,正好李植夫妇求她给墩子改名,她就把这个名字给了他。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