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院试(上) - 大明阁臣 - 猪大员外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大明阁臣 >

第十五章院试(上)

这两日,陈瑀没有再出去,潜心在家中做起学问来,每日倒是轻松的很,无非是练字背书,虽说陈瑀对“四子书、本经”已经理解且熟记于心,但仍旧需要温故。

毕竟自从唐一浊任教以后,他已经良久没有细细的品读四书和本经了。

当然,科考的项目不仅仅只有四书五经,科贡分三场,每三年一次。其中乡试和会试都分三场。

乡试又被称之为秋闱、乡闱,每三年一次,于子、卯、午、酉年在南、北京府和各布政司驻地举行,在八月九日、十二日、十五日,分三场大比。

会试又被称之为春闱,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又称礼闱,在乡试的第二年,也就是在丑、辰、未、戌年于京师举行,别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举行。

在乡试之前,还会进行三场小比,也就是县试、府试、和院试,其中最为重要的莫过于院试,只有这个过了,才有资格参加布政使司举办的乡试。

所以此次考试对于陈瑀来说是他官途的起步,若是连科考的资格都没有,就别谈什么做不做官了。

考试的内容基本是一致的,第一场考的便是四书和自己治的本经,

四书的答案都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答案,本经答案标准不同,比如陈瑀治《尚书》那么其答案的标准便是蔡氏传和古注疏。

由于科考的学子多,所以批卷的难度也是异常之大。

而且朝廷又有定制,必须在规定的时日内完成阅卷,这样一来,首场的四书和本经就显得异常的重要。

而四书、本经的作答,首要便是破题,也就是用两句对偶语句破解出题意。若是你破解的意思就错了,考官根本不会继续看下去,也就意味着,直接被淘汰。

这便是八股文中的起股两句,其后还有中股、后股、束股,全需用对偶,所以合称之为八股。

由此可见,科考最为重要的便是首场的七篇制艺,也是几百年来学子们重视四书五经的缘由所在。

第二场考试的内容为试论一道、判五道,再有便是从诏、诰、表中选一道。

第三场考经史时务策五道。

要说大考和小考的不同,那可能就是从出题来看了,由于第一场考试的内容都是从四子书和本经中选取,加上四子书和本经内容本就那么多,经过几百年的出题筛选之后,难免会有重复。

于是各种类型的题目纷至沓来,什么“截搭题”、“偏题”、“枯窘题”、“截上下题”各种类型,不一而足。

由于出题考官出的这些题目立意不明确,比如某一道偏题,“忠告而善道则止。”若是不知道这题的具体出处,上下句的完整语句,根本不能猜到考官到底是要表达什么!

时日久了,朝廷也看不下去,实在有损朝廷的颜面,于是明廷便定了在乡试、会试,这些正规的选拨中必须出一些明白正大的题目。

但是小考却没有那么多的定论,小考中的院试出题十分的自由,考试的内容也十分的自由,三场考试的内容并不像乡试、会试那样有定形,于是许多许多人终其一身都未必能考的上秀才。

所以这次考试对陈瑀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在明初,仕子应乡试是不需要资格考试,也就是院试的,采取“有司保举”制度,由于应试人数日增,地缘、人缘等种种关系难免会碍于情面,徇私舞弊。

为革去弊病,洪熙元年成都府双流县知县孔友谅上拟奏有二:其一为诸生邻里结状。其二,监视官先加考验。

也就是院试的趋形已经形成。

到第五日,也就是院试的前一日,陈瑀按照约定,一早便来到了学堂,并且把这几日习练的书法都一并带了去。

唐一浊仍旧在低头作画,下面的学生也在认真的学习。

陈瑀不知道唐一浊这个时候叫自己来会有何事,但是直觉上来说,唐一浊应该会传一点经验之类的东西给自己。

“老师。”陈瑀不敢叨扰唐一浊,待见到唐一浊收笔之后方才开口。

唐一浊作画的时候不喜欢别人打扰,这陈瑀是知晓的。

“恩,今日提前给尔等放了假,日后自当好好习字,都散了吧!”唐一浊对诸位不大的学生们说道。

那些小孩子们听了今日放假,各个兴高采烈,走的时候都不忘谢谢陈瑀,若不是陈瑀,他们也不会有今日啊!

“坐吧!”唐一浊指了指陈瑀日常所在的座位道,“明日便要开始正式步入科考的行列了,今日为师便教习你些有用的东西。”

唐一浊说这句话的时候让陈瑀有种分别的感觉,总感觉他今日有些异常,还有适才那些学生离开时唐一浊所说的话,为何让他们“日后自当好好习字。”?

或许是自己多心了吧。

“不知尔可尝怨恨为师不曾教授你八股文章?”唐一浊显得有些低沉的道,待陈瑀要说话时,却又被他打断了:“会的,身为一届老师,不教授学生八股文章,简直是个笑话。”

“哈哈,但是我知道你的功底,八股文章对你来说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唐一浊又恢复了往日的豪放,他道:“你很安静,有自己的想法,能学以致用,更难能可贵的是你不像为师年轻时那般孤傲,这些都是做官极好的品质!”

学以致用?陈瑀疑惑的看了看那平日一心钻研绘画的老师。

“钱塘县的那番辩论为师都知晓,很好!”唐一浊解释了陈瑀的疑惑。

原来他一直都关注自己呢!

“还有你进步很快,快的我都不敢想象,还记得让你写《中庸》、《大学》么?那一手赵体写的十分的好,甚至不知不觉已经超越了为师,我不夸,是不愿让你骄傲!”

原来唐一浊都认真看过啊。

只不过唐一浊说的越多,陈瑀就越是感到奇怪。

“不用奇怪!”唐一浊像是又读懂了陈瑀的内心,他道:“因为今日是我教授你的最后一节课。”

“啊?老师要离开陈家?为何?是否家中给的待遇不好?或是哪里让您不舒服了?”陈瑀急忙问道。

“都不是,我本在这里教书,便就是寻个生计罢了。”唐一浊道:“为师也有自己的爱好,游遍大江南北,做世间最美丹青。”

“你县试、府试都经历过,其过程我也不多说了,经过两场的预热,加之前段时间让你放松,相信此次考试你不会怯场的。”唐一浊继续说。

“为师曾研究过科考录取的规则,接下来为师说的话,你务必要铭记于心!”唐一浊十分认真的道,“院试不比乡试、会试,弘治七年,朝廷曾下令,文字务要纯雅通畅,不许用浮华险怪艰涩之辞,凡陈实务,须斟酌得体,便于实用,不许夸大及偏执私见,有求醇厚之风。”

“这也是为师多次强调一手好字的缘由所在,阅卷本就十分的烦躁,若是字让人看了便心烦意乱,那根本别谈什么高中,即便尔文章写的再好,可能都不会高中,这便能显了一手好字的重要性。”

“尔也不要产生任何不公正的想法,有时候就是这么不公正,即便我们知道它就是不公正的,我们也要在不公正中想法子脱颖而出。”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