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受禅登基
延康元年,十月,庚午日。
许都城四门紧闭,风云吹过受禅台前,一片庄严肃穆。
这一日,曹丕起了个大早,寅时就赶到了受禅台,此时天还没亮,四下一片漆黑。
华歆王朗,司马懿贾诩等一众老臣,早已经在受禅台边恭候多时!
曹丕一到受禅台,不禁吓了一跳,受禅台下大小官员黑压压一片,目测几百人,身着朝服,看来已经恭候多时。
外围的御林虎贲军里三层外三层,燃起无数火把,将受禅台里里外外照亮,犹如白昼。
曹丕再看受禅台,这受禅台共计三层,每一层,像一块大蛋糕一样叠在一起。
汉献帝一脸生无可恋,已经站在最上面的黄罗伞盖下恭候多时。他的旁边有两个宦官,手里拿着礼扇,面无表情。桌案上放着玉玺,和天子冕旒冠!
华歆和王朗激动的取来了曹丕的天子朝服,亲自为曹丕换上。
看着这两个老头激动的笑容,曹丕穿着龙袍,不禁恍然,自己登基,他们好像比自己还高兴!好像当皇帝的是他们……
龙袍依旧沿用的秦汉两代龙袍风格,上黑下红,龙袍上绣着山川、日月、龙凤。
换上龙袍后,华歆激动登台,在第一层台上喊道:“受禅开始!”
话音一落,鼓乐齐鸣,相比于以往的轻松欢快,这次的鼓乐声明显变得沉重庄严。
这种仪式,曹丕早就成竹在胸,每一步,该做什么,他早就烂熟于心了。
当鼓乐声响起,曹丕知道,自己该登台了!
曹丕看着眼前高高的受禅台,轻抬脚步,一步一步朝着那至高无上的高台走了过去。
曹丕忽然有点兴奋,也有点紧张,努力了这么久,奋斗了这么久。多少次危机,多少次凶险,他都熬了过来,为的不就是今天吗?
恍然间,曹丕的脑海里闪过了无数个场面,画面,还有无数个人物,无数个风景。
耳畔仿佛响起了毛阿敏那首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歌曲《历史的天空》……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淹没了黄尘古道,踏破了烽火边城。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从丁仪、丁廙、杨修、崔俪、杨俊。到刘备、孙权、鲁肃、周瑜、庞统、关羽、张飞、法正……
一张张脸不断地在曹丕脑海里过了一遍,他们都死了……
一将功成万骨枯!
还有那些陈尸沙场,夜枕青山的大魏将士!包括两军阵前,和曹丕你死我活的孙刘敌人。
没有他们,焉能有曹丕的今日?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人!
曹操!
一个让曹丕叫了十六年爹的男人!
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曹丕并不理解曹操,甚至思维单纯,幼稚。
现在回头想想,曹丕之所以做什么事情都能成功,除去个人运气,其实一直都有曹操的默默支持!
这么多年,曹操虽然对曹丕很严厉,但做的每一件事,似乎都在无形当中,帮助了曹丕的成长,并且更清楚的认知了这个世界!
如今,曹丕今年三十三岁,心智却到了不惑之年。
他能成长的这么快,不得不说,曹操对他是有一定的帮助的。
只可惜,曹操也死了。
曹丕一步一步走向了那座高高的受禅台,也走向了内心深处,曾经最害怕的一种感知。
那是孤独!
高处不胜寒!
可是,曹丕没有胆怯,没有畏惧!
生而为人,每个人生来孤独,谁也不会永远的陪伴你,包括最爱你的亲人,和爱人。
与其畏惧孤独,不如享受孤独!
微风吹过,吹的曹丕龙袍的衣袂迎风飞舞……
曹丕已经迈上了第一层受禅台,在曹丕眼里,第一层受禅台的名字,应该叫知人善任!
为君者,当明是非,了解自己臣下的优缺长短,并且发扬长处,规避错误。让司马懿这样的能臣去挑大粪,这个国家就离灭亡不远了。
紧接着,曹丕开始向第二层受禅台迈步而上!
第二层受禅台,名字叫雄才大略!
一代帝王,一个合格的君王,首先要知人善任,其次要有真才实学,胸有谋略,文能定国,武能安邦!治国之路任重道远,没有真才实学的皇帝,不具备长远目光的皇帝,一定做不长久!
水浒里的宋江,虽然知人善任,却没有定国兴邦之才,更无扭转乾坤之能,所以他只是草寇之流,穿上了官袍也不长久……
曹丕登上了第二层,神情逐渐庄重严肃,他知道,自己身上背负的东西,是什么!
想着,曹丕慢慢登上第三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