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称帝之前 - 重生三国,文帝挥鞭 - 从头越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432章称帝之前

曹植走了,不过却是放下了仇恨,带着轻松和愉悦离开的。

知道了曹丕真正的想法后,曹植这才理解了他的二哥。

……

曹植走后,司马懿返回雒阳,面见司马懿。

行宫中,司马懿将自己对曹植说的话,一五一十的和曹丕复述了一遍。

曹丕苦笑一声道:“希望子健能够理解吧!”

说着,曹丕皱眉道:“仲达,子健能够理解我了,那你呢?”

司马懿微微一愣,喃喃道:“大王,您这是何意?”

曹丕无奈的笑了笑,背过双手道:“老天真是公平,当你得到了天下的时候,就注定会失去一些东西。”

说着,曹丕沉默片刻,喃喃道:“仲达,我希望不管我做什么决定,你都能理解,并且支持我!”

“臣惶恐,只要是大王的决定,臣一定支持!”

司马懿连忙拱手,真诚说道。

曹丕闻言,满意的点点头道:“如此甚好,传孤的令,从即日起,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改雒阳为洛阳!昭告天下!”

“是!”

……

洛阳,千古帝都。

只是在东汉时,洛阳被改为雒阳。虽然叫起来都一样,但写起来就麻烦了不少,而且看着也有点别扭。

所幸,曹丕有这个能力,就直接改了。

下一步,曹丕遣回了曹彰,召集众臣每日理政议事。

这段时间,华歆、王朗等老臣,纷纷上书,请求曹丕以魏代汉,承继大统!

每当他们说到这个话题,曹丕都是一副谦逊的表情,义正辞严的拒绝道:“孤年少德薄,如何敢痴心妄想,继承帝位?况且有汉天子在,孤怎敢行此大逆之事?留下万世的篡逆骂名……”

往往这么说完以后,华歆第一个接茬道:“大王差矣,今天子无道,汉室倾颓,正是大王平定乱世,澄清玉宇,才有了当今的太平景象。大王以魏代汉,正是顺应了天道人心!”

随后,王朗开始再度接茬:“大王仁德四海,自然不是篡逆之辈,如果天子愿意效仿上古大贤,法尧善舜,岂不名正言顺,再无非议!”

曹丕嘴上忍不住想笑,但还是要装着不情愿,拒绝道:“不行不行,这可万万使不得……”

……

“仲达!我特么做梦……都想当皇帝!我太想了……”

内室中,曹丕和司马懿喝的酩酊大醉,眼花耳热后,也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把心里话说出来了!

司马懿也喝了不少,忍不住噗嗤一笑,一口酒喷了出来。

曹丕一脸醉笑道:“你笑什么?你……给我表演大呲花呢……”

“来,旋一个!”

曹丕说着,醉醺醺的给司马懿倒酒,结果歪歪斜斜的倒在了司马懿腿上。

司马懿终究比曹丕清醒一些,连忙端着酒碗,接住了曹丕的酒,没至于撒出去太多……

“大王,你放心,臣有办法,助大王名正言顺,继承大位!”

“哦?仲达有何高见?”

曹丕晃晃悠悠的放下酒坛,双眼迷离的问。

“第一,造势!”

司马懿说着,端起酒碗自顾自的喝了一口。

“大王,昔日汉高祖斩蛇起义,对外人言道:‘赤帝子斩白帝子’,百姓深信不疑!”

“今日大王何不在家乡谯郡,也做点文章……”

曹丕闻言,忽然意识清醒了不少,红着脸吐着酒气,点头道:“嗯,不错,你接着说。”

“第二,接受陈群的九品官人法!待大王承继大统以后,颁布新政,结交天下士子之心……”

一听到九品中正制,曹丕的酒碗顿时停顿住,不禁陷入沉思。

九品中正制,一个在历史上颇有争议的制度,一个用现代人目光来看,并不完善的制度。却成了这个时代,应运而生,一个必然的产物!

很多人一提起九品中正制,就理所当然的想到了一句话“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这句话。

想当然的认为,是九品中正制阻断了寒门子弟的晋升之路!

其实这么想是大错特错!

九品中正制在建立之初,是为了弥补察举制的弊端,和抑制贵族豪强的作用。

真正在选拔人才时,还是以才华为主,世家为辅。

历史上的曹丕,也是想平衡才华能力,和世家豪门之间的关系,从而采用了九品中正制。

当年曹操就是没有平衡好这两者关系,才和世家矛盾重重。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