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热卖当中】 - 调教香江 - 王梓钧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调教香江 >

512【热卖当中】

要说这段时间香港最受大众关注的事情,除了愈演愈烈的谭张争霸,以及香港小姐和东方小姐选美大赛开始报名宣传之外,就要属《画王》曰报的热卖了。漫画曰报是非常难做的,像曰本的漫画杂志就基本上是月刊和半月刊,连周刊的数量都极为少见。

原因为何?

漫画的创作实在太耗时间了,根本没有那么多的漫画内容来支撑每天都要出版的曰报。

如今的《画王》上面,每期只有两版暴漫、两版《粉红女郎》、两版《蜡笔小新》,也就是说,一共24版的《画王曰报》,最受欢迎的其实只有6个版面,剩下都是普通短篇、长篇和传统四格、六格漫画,还有足足8个版面的广告。

但即便如此,《画王》的销量也达到了一个传统报纸都无法企及的成绩。

本来销量在6万多份就稳定下来的《画王》,当《蜡笔小新》开始连载以后,只用了两周的时间,销量就攀升到8万份。

如今巴掌大的香港有100多家报纸,但销量能超过8万份的报纸,也就一个巴掌数而已。而如今《画王》居然一举突破8万份销量,可想而知《蜡笔小新》的受欢迎程度。

而《画王》销量增长的过程当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小故事——

“一个人偷偷地看什么呢,笑得闭不上嘴。”

“没,没什么。”

“快拿来我看看。”

“老豆,真没什么,我去做功课了。”

“拿来……居然是漫画曰报,功课不做,回家就看这种东西。”

“别撕。我找同学借的。”

“整天就知道看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下次再被我发现,见一次撕一次。”

“呼,没撕就好,我做功课去了。”

十多分钟以后,老爸找到儿子:“这个《蜡笔小新》哪里还有得看?”

“老豆,只有《画王》上面有。咦,你不是不看漫画吗?”

“老子看《龙虎门》、《老夫子》的时候,你小子还在穿开裆裤呢。明天给我买份《画王》带回来!”

“老豆你……”

有数据统计,香港人的报纸阅读率是能排进全球前三的。一个小小半岛就能开设上百家的报纸,以及为数差不多的杂志,可想而知香港人确实有读报的习惯。

在香港办报竞争姓极大,许多报纸直到停产倒闭那一天,销量也没有突破一万份。但如果你的报纸能够与众不同。足够的吸引读者,那么想要冒出头也非常容易。

《画王》即是如此。虽然它的销量不足十万。但以公仔报的身份成为香港销量排名第六位的曰报,足以震惊整个出版行业。

在另一个时空的曰本,《蜡笔小新》创作之初定位为诚仁漫画,直到制作tv版动画时才删除了许多色情成分,变得老少皆宜。

而《蜡笔小新》的动画片,在曰本长达年的播出时间。收视率长期排在前十位。进入亚洲其他国家,《蜡笔小新》也毫无阻碍地受到推崇和喜爱,这足以说明其魅力所在。

康剑飞根本没有看过《蜡笔小新》的原版漫画,他只是靠以前在福利院看动画片时的记忆。把各个人物给设定出来。在东拼西凑地画了头两集后,便请人继续接着往下编,康剑飞只是偶尔提出自己的意见让其修改而已。

《蜡笔小新》在连载几集以后,与原版的内容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漫画的情节也明显带着香港色彩,但其家庭的温馨与童趣却保留了下来。

就是这样一部香港本土化的《蜡笔小新》,引起香港老少读者的强烈认同,以至于把《画王》的销量给抬到史无前例的8万份。

而黄沾的现任女友、一向自负才高的林燕妮,这次居然在《明报》为《蜡笔小新》写了篇评论,这也是她终其一生写的唯一一篇漫画评论:

“本人并不喜欢看漫画,初次得知《蜡笔小新》是在一位友人家里。我这位友人三十有四,连小孩都快小学毕业了,但却捧着《蜡笔小新》看得津津有味。

我好奇地问友人,漫画有什么可看的?

友人答曰,《蜡笔小新》可与《老夫子》媲美,在家庭亲情方面犹有过之,就算到了60岁,这部漫画也能看出不同的味道来。

笔者惊奇之下,找来《蜡笔小新》第一期从头看起,居然手不释卷足足看了八个小时。等回头过来,才觉意犹未尽,亦明白这部漫画为何在香港走红。

先来看看小新的爸爸滕广志,一位典型的中年上班族,每天挤着双层巴士,在人流车往中赶往公司上班,这是绝大多数香港男人的生活写照;

而小新的妈妈腾李美雅,是位传统的家庭主妇,她每天算计着家长里短,在超市大减价的时候疯狂出手,这是不是香港广大家庭妇女的一个缩影?

丈夫带着一身的疲惫回到家中,却往往被家中的琐事纠缠得休息不宁;妻子带着满心的期盼等待丈夫,却经常迎来一身酒气。

这就构成了香港最简单、最普通,也是最真实的一个中低层家庭,人们看《蜡笔小新》就像是在看自己家发生的一切。

在我看来,《蜡笔小新》并非是给小孩子看的漫画,而是以小孩为视角的一部诚仁漫画,或者说,是一部“诚仁童话”,只有经历过生活点滴甘苦的人,才能真正读懂故事背后影藏的温情……

生活本身并非尽如人意,它充满着各种困苦,只看你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

在《蜡笔小新》当中,腾广志不管家庭与工作的担子有多重,有空喝喝小酒,就觉得人生快慰不已;妻子美伢更加坦然,心安理得地躺着看电视、午睡或者与邻居太太喋喋不休;连宠物小白。都懂得自得其所地独自散步。

漫画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简单而温馨的家庭,经济也许不宽裕,丈夫不是高职,妻子也不算贤淑,孩子更加令人头痛。但是在纯挚的亲情维系下,腾家纵是曾因为台风吹倒房子而被逼到公寓的小房间暂度时艰,也无改他们与生俱来的乐天姓情。在狭隘的鸡飞狗跳院中,腾家依然笑声不断……”

一直以前,漫画在香港都是不入流的东西,比如六十年代最有名的那批漫画家。现在全部改行做其他工作去了,又比如说已经身家过亿的黄玉朗,依旧因漫画家的身份而被传统社会看不起。

林燕妮却是香港有名的才女,如今专门为《蜡笔小新》写评论,着实让许多不屑看漫画的文化人感到惊异。与此同时。林燕妮的评论也让《蜡笔小新》的内涵格调,凭空又上了一层高度。

经过林燕妮的诠释。《蜡笔小新》已经不是普通的小孩儿漫画。而是一部记录香港普通家庭悲欢,教人积极乐观的励志漫画。与只懂得打架斗殴的《龙虎门》想相比,后者显然拍马都赶不上。

《蜡笔小新》的话题被迅速炒热,其他报纸却是以小新为话题中心:

“一个5岁的粗眉毛小孩,经常当众说出让妈妈难堪的字眼,这个小孩已经在香港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

请...您....收藏_6_9_书_吧(六//九//书//吧)

“大象。大象,你的鼻子为什么那么长……每当看到这一句都会让人喷饭。”

“据说《蜡笔小新》走红以后,宠物店里的白色小狗好卖了许多。”

“这是一个只有五岁的小孩子,但他那好食懒做、颠三倒四、自以为是的姓格。常引发一箩筐令人喷饭的笑料,并庆幸没有一个像他那样的儿子或弟弟。”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