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原来还可以这么玩
“九皇叔请起。”如今又母后和九皇叔震着场子,楚子瑛还担心什么,他倒要看看已经到了如此地步,这些大臣们还能作出什么幺蛾子。
楚晋回身,冷眸扫了一圈,沉声道:“如果你们担心太后和韩出云是本家,那本王呢?本王和皇兄可是血脉相连的手足,如今有本王和太后作证,你们若是还心存疑虑,就要拿出证据来,你们既然清楚律法,也应该明白,污蔑栽赃,私下勾结欲图逼宫是个什么罪名,这可不必欺君罔上轻啊!”
说道最后,他面色冷如霜,声音凌厉如锋,大臣们全都身子一抖,头伏在地上,连连说道:“臣等不敢,臣等不敢!”
“既然不敢,你们到是说说,这韩出云是如何欺君罔上的,这欺的又是哪一个君,如果不是先皇和当今陛下,难不成你们还有另外的君主不成吗?”
楚晋一到,局势立马转变,几句话,把这些大臣们吓地抖成了筛子,一个个低着头,冷汗直冒。
局势已然明了,他们说什么都没有用了,说多了,只会给楚晋增加更多的话柄而已,弄不好被他安上一个罪名,到时候死都不知道怎么死了。
只是这样的结局,他们实在不甘心,韩出云不死,他们之后的生活肯定天天胆战心惊,无论如何,也要想办法,把这个麻烦除掉。
等到大臣们走光,太后也被宫女们扶着回去休息,楚晋和安胡则跟着楚子瑛来到了御书房中。
问题解决,楚子瑛容光焕发,那嘴巴笑的都要咧到后脑勺了,“九皇叔还是你厉害,一出现就震慑住了全场。”
安胡看了一眼皇帝,又看了一眼面色无波的楚晋,心里不免担忧,这皇帝怎么一点心眼都没有,楚晋威望如此,对他来说根本不是一件好事,他怎么可以如此开心呢。
楚晋淡淡的说道:“陛下,我可以帮你一次,却帮不了你一辈子,你是皇帝,就应该拿出做皇帝的威严,这次的事情就是一个很好的警示,要是我不在,你打算怎么办,你还是要尽早调整好自己。”
楚晋的话让安胡安心不少,他也赶紧复议,“是啊陛下,正如九王爷所说,陛下应该早日独立当政,不然那些心思不纯的人会永远不会安生的。”
楚子瑛也明白这个道理,他现在处理起朝政已经游刃有余,只是一沾韩出云,他就全乱套了。
楚晋决定趁着这个机会,给楚子瑛一个飞速成长的机会,他想如果这件事涉及到韩出云的安危,楚子瑛肯定会上十二万分的心的。
于是,他说道:“陛下,现在韩出云的事情虽然平息了,可这一切并没有结束。”
“啊?”楚子瑛惊道,“怎么还没有结束呢?”
楚晋说道:“陛下好好想想,如果你想让一个死,结果计划失败,那个人依旧活的好好的,陛下难道不会担忧吗?”
他话一出,安胡立马明白了他的意思,他的心瞬间一凛,看来楚晋打算在朝堂上大刀阔斧的整顿一番了,以前楚晋说过“有正就有邪,相辅相成才能长久”,真没想到,一个韩出云而已,居然让他动了修剪侧翼旁枝的想法。
在楚晋的循循善诱下,楚子瑛仔细思考,过了没多久,他就明白了楚晋的意思,“那些人为了不被表哥报复,一定会先出手对付表哥的。”
“没错,就算韩出云现在站出来发誓,不会报复他们,他们也不会相信的。”
楚晋的有一句提醒,让楚子瑛心里咯噔一下,表哥在明,他们在暗,要是想伤害表哥,他们有无数的方法,可以说的上防不胜防。
想要表哥平安,就只有一个办法而已,除了他们。
眉头蹙起,楚子瑛多了一丝疑惑,“之前皇叔还劝解我,不要为了一己之私,而做了暴君的行径,被世上所不耻,怎么现在又变了?”
楚晋淡笑道:“朝堂上的把戏多的是,想要一个人死,不一定要亲自出手。”
安胡觉得背后冷汗直冒,这楚晋这是在教楚子瑛如何杀人不见血,这九王爷真是毒辣啊!现在他终于明白了,这世上有两个人不能惹,一个是韩出云,一个是楚晋,前者惹了不用她动手,就有这些位高权重的人站出来帮她解决,而后者随便动个心眼,使个手腕,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不过这朝堂,本来就不是什么讲究善心的地方,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谁厉害谁有心思谁就能活到最后。
楚晋这么教楚子瑛一点错都没有。
安胡站在一旁静静的听着,不发一言,最后在楚晋的引导下,楚子瑛大彻大悟,原来这政权还可以这么玩!
楚子瑛本想留楚晋和安胡用晚膳的,但两个人借故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纷纷告退。
离开御书房,两个人并肩走在一处,安胡终于问出了心中所惑,“九王爷之前和我说,你手里有先皇知道韩出云是女子的证据,让我帮助你,相信你,不过今日看来,以九王爷的足智多谋,根本用不上安某帮忙。”
楚晋嘴角挂起淡淡的笑容,不急不慢的说道:“任何事情,都要做好完全的准备,让安丞相帮忙,只是以备不时之需,万一本王和太后震慑不住他们,有万人之上的丞相站出来再说上一句,这些人就再也没有狡辩的可能的,只可惜,本王高估了他们的实力,三言两语就吓成了那个样子,当真无趣。”
他说的到是轻巧,安胡听的心里直颤悠,您那是三言两语吗?每句话都在威胁着给他们定罪,他们不怕才怪呢?
安胡无奈的笑了笑,“安某还是十分的好奇,先皇当真知道韩出云是女子吗?”
楚晋眉毛一挑,“安丞相这是在怀疑本王和太后吗?”
安胡垂首,“安某不敢,只是这次安某虽然没帮上忙,但九王爷答应了我,会给我看那所谓的证据,不知证据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