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一章第二次鸦片战争胜利 - 开局虎门销烟,我是道光帝? - 写书狂人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七一章第二次鸦片战争胜利

在广东的沿海之地,海风呼啸,波涛汹涌。天空中阴云密布,仿佛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硝烟尚未散尽的战场上,紧张的气氛如厚重的乌云般弥漫在每一个角落。

李道光身着龙袍,站在指挥部内,他的目光如炬,紧紧凝视着地图上那被围困在虎门及海岸线中间的英法联军。地图上的标记和线条,如同一张复杂的命运之网,而他,就是那个试图掌控这张网的人。他深知,这场战役关乎着大清的尊严与未来,必须全力以赴。

指挥部内,气氛凝重。陈旧的桌椅散发着岁月的气息,墙壁上挂着的地图已经有些泛黄,上面布满了各种标记和注释。李道光微微皱着眉头,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陷入了沉思。片刻后,他毅然拿起毛笔,饱蘸墨汁,在纸上写下一道道命令。

他首先传旨给关天培:“关天培,朕命你继续坚守虎门重要炮台区域,务必加固防御工事,时刻监视英法联军动向,不得让敌军从虎门正面突破。你乃我大清之忠勇将领,当为国家社稷不惜一切代价。”

关天培接到圣旨后,单膝跪地,双手高举接过圣旨。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忠诚,大声回应道:“臣关天培领旨,定当不负陛下重托,死守虎门,不让英法联军越雷池一步。”随后,他迅速返回虎门炮台。

虎门炮台屹立在海边,巨大的石块堆积而成的城墙显得格外坚固。海浪不断拍打着炮台的基座,溅起高高的水花。关天培回到炮台后,立刻召集士兵。他的声音在海风中回荡:“兄弟们,陛下对我们寄予厚望,我们必须死守虎门。现在,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加固防御工事。”士兵们纷纷响应,他们忙碌地搬运着石块、沙袋,修补着破损的城墙。关天培亲自指挥,他的身影在士兵们中间穿梭,不时地给予指导和鼓励。他还安排了更多的哨兵,让他们分布在炮台的各个角落,确保能够及时发现英法联军的任何动静。

接着,李道光又传旨给陈连升:“陈连升,你镇守虎门侧翼与海岸线的连接处,此乃关键之地。你需组织士兵构建坚固防御工事,设置障碍物和陷阱,阻止英法联军向海岸线逃窜。你与关天培要密切配合,形成交叉火力,封锁敌军突围路线。”

陈连升跪地接旨,他的眼神坚定无比,仿佛燃烧着一团火焰。他说道:“陛下放心,臣定当死守此地,不让英法联军有可乘之机。”陈连升迅速带领士兵们来到指定位置。这里是一片荒芜的海滩,海浪不断冲刷着岸边的礁石。陈连升和士兵们一起挖掘战壕,他们的汗水滴落在泥土中,与海水混合在一起。他们设置拒马,埋下地雷,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谨慎和决心。他们建立起一道坚固的防线,这道防线就像一道钢铁长城,守护着大清的领土。陈连升还与关天培保持密切联系,随时准备相互支援。

李道光再传旨给林则徐:“林则徐,你负责镇守靠近虎门的一段重要海岸线。你要统筹这一区域的防御,组织水师巡逻海面,防止英法联军从海上获得支援或试图突围。建立情报网络,及时掌握敌军动态,与关天培和陈连升协同作战。”

林则徐恭敬地接过圣旨,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智慧和决心。他说道:“臣林则徐领旨,必当竭尽全力,保卫海岸线。”林则徐立即行动起来,他来到海边,看着波涛汹涌的大海,心中涌起一股豪情。他组织水师加强巡逻,一艘艘战船在海面上穿梭,船帆在风中鼓荡。他派遣侦查船密切监视海面,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迹象。他还建立了情报站,收集关于英法联军的各种信息。他与关天培和陈连升保持紧密沟通,确保防线的稳固。

对于冯子材,李道光下令道:“冯子材,你部署在靠近虎门的内陆地区,作为后备力量。一旦英法联军突破虎门防线或从其他地方突围,你要迅速带领部队进行阻击。提前准备好战略物资和兵力部署,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冯子材跪地受命,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果敢和坚毅。他说道:“陛下放心,臣已做好准备,只要敌军敢动,臣定让他们有来无回。”冯子材开始筹备战略物资,他指挥士兵们搬运粮食、弹药和武器。他安排士兵进行训练,提高他们的战斗力。他时刻关注着战场的局势,准备随时投入战斗。

而张国梁则接到命令:“张国梁,你负责在虎门周边地区进行机动支援。带领一支快速反应部队,密切关注战场局势,根据需要迅速出击,打乱英法联军的部署。”

张国梁抱拳领命:“臣遵旨,定当不辱使命。”张国梁带领部队在虎门周边地区巡逻,他们的身影在山林和田野中穿梭。他时刻保持警惕,观察着周围的动静。他的部队装备精良,士兵们个个精神抖擞,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随着李道光的命令下达,清军各部迅速行动起来,形成了一个严密的包围圈。关天培在虎门炮台严阵以待,火炮瞄准英法联军的阵地。巨大的火炮散发着威严的气息,炮口对准着远方的敌人。关天培站在炮台上,望着英法联军的方向,心中充满了斗志。他的士兵们也都紧张地等待着,他们知道,一场恶战即将来临。

陈连升在侧翼防线警惕地注视着敌军的动向,随时准备迎击。他的防线隐藏在一片茂密的树林中,士兵们隐蔽在战壕里,等待着敌人的到来。陈连升的眼神中充满了警惕,他不时地观察着周围的动静,确保防线的安全。

林则徐的水师在海面上穿梭巡逻,不给英法联军任何机会。战船在海浪中起伏,船帆在风中飘扬。水师士兵们站在船上,警惕地注视着海面。他们的火炮随时准备发射,一旦发现英法联军的船只,就会立刻进行攻击。

冯子材在内陆地区做好了战斗准备,他的部队整齐地排列着,士兵们个个摩拳擦掌。冯子材看着自己的士兵,心中充满了信心。他知道,只要英法联军敢突围,他的部队就会给他们一个沉重的打击。

张国梁的机动部队则时刻准备出击。他们在虎门周边地区快速移动,随时准备支援其他将领。张国梁的眼神中充满了果断,他知道,自己的部队必须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

英法联军在清军的包围下,陷入了困境。他们的营地中弥漫着绝望的气氛。英法联军的指挥官看着节节败退的局势,心中充满了绝望。他们知道,如果再不想办法,他们将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

英法联军的营地中,帐篷林立,士兵们疲惫不堪。他们的脸上充满了恐惧和绝望,他们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指挥官们聚在一起,商讨着对策。他们知道,派出使者进行和谈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使者带着英法联军的求和信来到了清军的营地。李鸿章作为谈判代表,接待了使者。李鸿章站在帐篷前,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自信。他知道,这场谈判将决定大清的未来。

使者无奈地说道:“我们愿意进行赔偿,但请你们放过我们的士兵。”

李鸿章微微一笑,说道:“赔偿的数额必须足够,否则我们将继续战斗。你们要知道,我们大清有四万万百姓,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淹死你们。”

使者脸色苍白,他知道李鸿章的话并非虚言。他们只能回去与英法联军的指挥官商量,提出更高的赔偿数额。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