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年 - 昭女有功 - 叙春 - 女生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女生言情 > 昭女有功 >

第106章年

京郊的赵家也在热热闹闹地忙活过年呢。

今年冬天没下雪,连绵下了半个月的雨,赵师傅帮着东家出了场子里的牲口,就开始给果林子包草皮,果林子里早就光秃秃的了,风一吹,枯树枝就到处掉落,看着给赵师傅心疼坏了。

养殖场里的牲口趁着年关都出了差不多了,各剩了五六只鸡鸭,被赵师傅赶回了自家的后院来了。

不知不觉,他就在养殖场里住了大半年,大部分的晚上,都是伴着山里的风声入眠,偶尔儿子忙完了地里的活,清闲些了,才能换他回去睡个好觉。

要说累吗?不仅累,还辛苦、孤独。

每天天一亮,就要把每个牲口棚里的牲口放出去,打扫窝棚,不打扫不行,太臭,牲口会生病。

打扫完了窝棚,割点青草,晒干,当做冬天的草料。

还要绕着偌大的养殖场,检查四周的篱笆,看看有没有地方被山里的小动物啃出洞来,好及时填补。

赵师傅躺在床上,盖着家里新添的棉被,回想着今年的一切,觉得一切的辛苦都值得。

趁着年关打年货的机会,赵二牛将这几日鸡鸭鹅的蛋又送了一批到苏家来。

入了冬,何岩将开荒种的作物都收了收,就很少去地里了,再加上家里近些日子都有些事,他得跟在主家的身边。

到了年关,他也得帮忙打年货,少有清闲的时候。

何宁也忙得很,冬天那阵子出了不少鸭子老鹅,有好些酒楼都是要宰好的牲口,大夫人就叫她把鸭子和鹅的细绒给留下。

装在整整一大口袋,用开水烫洗了一遍,晒干,再照着大夫人画的图,做了一件护心夹衣,你还别说,缝进衣服里羽绒夹衣,真的挺暖和的。

何宁手巧,在过年前给家里的主子都赶制了一件,结果还能剩下一点绒来。

大夫人就发话,说这剩下的绒就交给她了,算是她辛苦的奖励。

大夫人总是有这些稀奇古怪的奖励出来,偏偏你也觉得东西都是好东西,哎,真是容易让人心变得膨胀。

昭溦虽然将剩下的细绒交给何宁处理,可是何宁看了看自己和哥哥身上,崭新的棉衣棉裤呢,都是老夫人教何宁做的,哪里舍得再给自己和哥哥添置衣服。

何宁在家里翻了翻,翻出当初给银月做百家衣的碎步,何宁捋了捋,开始着手给银月做一件羽绒被。

苏母当然乐得见她为主家着想,于是过年的时候就给他们兄妹俩多发了一点月例。

这个年不管是对苏家还是何家兄妹来说,都是幸福的。

年三十鞭炮一放,一大家人都坐在一起包饺子,解敏言和福叔也在这里。

本来山塘人过年的时候早上吃面条,但是到了京城自然也就随大流了,苏母往饺子里包了两个铜板,笑称:“这两个饺子,谁吃着了谁来年就行大运!”惹得一大家人都高高兴兴地笑。

太阳将落时,苏家忙活了一下午的食材终于下了锅,厨房里传出阵阵香味。

好一阵子,厨房的喧嚣才渐渐停了下来,一道道味道鲜美的菜被端上了桌。

饭桌上也没分席,两家人都坐在一起,长武给苏父等人斟酒,解敏言也给福叔斟了一杯。

年夜饭的饭桌上,解敏言告诉大家,家里人给他寻了一门亲事,等到开春,他就要回老家一趟,和人家完婚,等成亲之后再带着妻子到京城求学。

解敏言的才学比苏礼文还要好一点,若是下场,考个同进士那是绝不成问题的,可是同进士做官,出身不好,以后升官难度大,不如将自己沉淀下去。

苏家人恭贺了解敏言的这个好消息,苏礼文则问:解兄准备什么时候从京城走,

解敏言答道:“要赶在清明之前完婚,清明后各家的亲戚都要忙,顾不上来喝喜酒。”

苏父则道:“那赶巧了,苏礼文要带孩子回乡祭祖宗,今年过年来不及了,所以我让他们夫妻俩赶清明的时节回去,到时候,你们还能结伴同行。”

解敏言也没想到这么巧,高兴地和苏礼文碰了杯,说道:“我这一走就要大半年才能回来,还得拖您二老多看顾点福叔,他年纪大了,我让他到侄子那里去,他非不愿,只得留他老人家在家看宅子。”

福叔满不在意的道:“我这把老骨头,在哪不是一样,您屋子里那么多贵钱的书,我不给您看好了,那要让小偷摸进来了,那不是让人家赚得盆满钵满?”

一桌子人笑谈间,何宁就将两大盘热腾腾的饺子和蘸料端上了桌。

蘸料的大碗里放了葱花,蒜泥,倒了酱油,陈醋,淋上热腾腾的芝麻油,透着鲜香,

昭溦和苏母取过一只碟子,取了蘸料,又将两盘饺子分到几个喝得脸色微红的男人碗里,很快,长武和解敏言就各自说了句:“我吃到饺子了。”“我也吃到了。”

欢欢喜喜过了新年,等到元宵节时,京城里又举办了花灯节,苏家人一起上了街,只是苏父苏母和礼文夫妇走在一起,顺道的还有何宁,长武则邀了林家姐妹三人,带着何岩到约定的地方汇合去了。

长武到的早,站在东坊市的廊桥上,远远地就看见林家三姐妹结伴走了过来,中间还有一位蒙了面纱的姑娘,他没见过,想必是亲戚家的姑娘。

等见了面,林家大姐姐就道:“苏二公子,这位是郡主娘娘,今天出来看花灯。”

苏长武吓了一跳,但还是规规矩矩地行了礼。

郡主则说:“免礼,原来你就是要和原香订亲的苏长武,今天出来就是看看坊市的灯,大家都不必拘束,咱们走吧。”

苏长武虽然心里知晓马上就要与林原香订亲的事情,可是被郡主这么直白地说出来,他这还是有些羞赧,两边的耳朵有些发热。

长武走在前面给四姐妹领路,不断给四人介绍着路边酒楼的特色菜和前方好玩的地方。

林家三姐妹啧啧称奇,道:“苏二公子,你怎么知道地这么清楚?”要知道,他们三姐妹是土生土长的京城人,也没他知道的这么清楚,郡主就更不用说了,寻常日子都在王府里呆着,鲜少出门,街边的吃食更是很少碰,听到这里,连郡主都点头。

苏长武有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道:“之前刚到京城的时候,家里嫂子就怀孕了,一路上颠簸,嫂子都没怎么长肉,我哥怕对大人孩子都不好,就向四周的人打听各家酒楼的招牌菜,或者是街边巷尾好吃的小食,每隔几天就要买到家里来,所以我们一大家子对京城酒楼的招牌菜特别熟悉。”

四姐妹听完这才了然,倒是郡主有些佩服起苏长武的哥哥来,心想林原香虽算是低嫁了,可是看这家风,恐怕以后的日子也是最省心的那个,不禁对苏长武的态度和善了些,说的话也多了起来。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