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父子之间 - 昭女有功 - 叙春 - 女生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女生言情 > 昭女有功 >

第86章父子之间

此刻,养心殿内,皇帝陛下正享受着来自大太监福荣的手艺——按摩。

喝过醒酒汤的他,仍旧歪歪斜斜地支在榻上,双眼微闭着,听见门口的响动,连眉头也没皱一下。

王小五轻声走了进来,看见榻上的皇帝陛下,将身子躬的更厉害了些。

福荣看见后,只得停下手来,将插在腰间的拂尘重新拿在手里,轻声地走了过去。

王小五忙上前,在福荣的耳边说道:“师傅,太子求见。”

福荣点了点头,一甩拂尘,走道皇帝的身边,轻声唤道:“皇上,太子殿下来了。”

皇帝微微睁了眼,像一只正在晒太阳的老狮子般打了个呵欠,道:“叫他进来。”

殿内的皇帝终于正经地坐了起来,看了已经同他一般高的孩子,笑着道:“这么晚了,什么事?”

李言蕴恭谨地说道:“父皇,今天在宴上说要亲去西山行猎,怕是不妥。”

高宗皇帝慢慢地站了起来,走到他身边,看着这个酷似母亲的孩子,不由得笑了笑。“不要紧,我知道你是担心我,可是朕也好几年没有出宫了,陈这个机会,朕也出去走走,朕还记得,当年你母亲入宫第一年,有些拘得紧,朕心疼她,西山行猎就带了她一起,就去了短短那几天,她那段时间就总是问下次出宫是什么时候,结果一个月不到,你母亲就有孕了,这才彻底歇了出门的心思。”说道这里,大乾的皇帝陛下像是陷入了回忆里,有些痴痴地笑了起来。

李言蕴对母后的影响不深,在印象中,只有母后躺在床上,一遍一遍地和他说:“言蕴,母后怕是熬不过这个冬天,母后已经求了你皇祖母,若我逝去,她亲自教养你,到时,你定要做个孝顺听话的孩子。”

李言蕴轻声的说:“倒是从未听父皇说过母后的趣事。”

高宗皇帝看了他一眼,笑着道:“朕近来总是梦见她,梦中她依旧是年轻时的那副样子,温温柔柔地坐在凉亭里同朕说话,你知道她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吗?”

李言蕴像不像,摇了摇头,道:“儿臣对母后的印象已经不多了,实在是想不出以母亲的新性格,会对您说什么话。”

皇帝笑了笑:“她说,皇上,你老多了,不如臣妾年轻。我当时怔住了,后来醒了,我对着镜子看了半天,才发现,原来朕真的老了。”

李言蕴惶恐道:“父皇,您言重了,您身体康健定能长命百岁。”

皇帝在大殿里伸了伸懒腰,说道:“言蕴,朕知道自己老了,朕跟你说,西北的突厥人现在看上去年年进贡,可是背后里和天山那一块一直在争着水草地,等他们兵强马壮,就是咱们大乾子民的危机到了,朕此次将阿尔山朝贡的事情一直交给你们年轻人,不是因为咱鸿胪寺的人办不好这些事,而是,这天下,终究是你们年轻人的天下,阿尔山也会是突厥开疆辟土的利器。你们多熟悉他一分,大乾就多一分压制突厥的胜算。朕此次去西山行猎,也是想让你们看看这些外族人的实力。不要掉以轻心啊!”

李言蕴听在心里,也明白了他的父皇这是执意要出宫了,不由得地道:“父皇,您已两年未出宫了,儿臣此次定尽心服侍您左右。”

高宗皇帝笑了笑:“你一直都很孝顺,朕知道,平日里你皇祖母也多次叫我多看顾你,可有谢太傅在你身边,我是再放心不过的。”

李言蕴也微微笑了起来,道:“老师待我极好,更何况,父皇替我聘了他的嫡女为妇,儿臣不甚感激。”

高宗点了点头,不由地道:“你喜欢就好,等突厥的人走了,朕再下旨,等到秋收的时候大婚,免一下灾区的税赋,让百姓也念你一声好。”

“谢父皇。”李言蕴高兴地道了声谢。

在这深墙宫闱里,或许父子之情不似寻常人家亲厚,可是他的父皇从未将他遗忘,给他最好的老师,最放心的近侍,最稳妥的手下,现在也替他选了最好的亲事,一切的一切都在为他打算。

在深宫的谈话刚结束,坐落在雀南街的一座宅院里,悄然亮起了灯,灰白的窗户纸上映着黑色的影子,如果你仔细观察,一定会发现,这个身影已经许久没有动作了。

李言蕴出了养心殿,没有直接回自己的寝宫,而是去了太后那里,在门外低声询问了永寿宫处守值的宫女,宫女正要答话时,永寿宫的正殿里,疾步出来了一名宫女,向李言蕴行了一礼道:“拜见太子殿下,太后老人家还未歇息,让奴婢请您进去。”

李言蕴笑了笑,道:“有劳紫鸢姑姑了。”

等到进入永寿宫的正殿,太后穿着一身素衣,坐在屋子里的小榻上,看见李言蕴进屋了,忙招手让他坐过来。

只听太后道:“你这孩子,有多少日子没来看我了?我可想你想得很。”一边说,太后疑问似的望向了身旁的紫鸢。

紫鸢姑姑忙笑着道:“太后,有三日了。”

李言蕴听后忙告罪一声,道:“祖母,是孙子的不是,年前的那宗陈粮案闹得沸沸扬扬的,孙子花了点时间处理,这才没有过来看您。”

太后眯着眼道:“陈粮案,哦,是有听说,现在查清楚了?”

李言蕴点了点头,道:“总算查清楚了,户部翻了往年的存簿,又比对了其他几个仓的存簿,原来嘉含仓放的是北平府一带的存粮,这粮食的录簿我也看了,过去的几年都没有问题,运送的人也是北平府的卫所,那个卫所近些年运粮的领头将军都是一个人,没有出过问题,唯一有问题的,是今年嘉含仓的庾吏,上一任的庾吏告老还乡了,今年从南湾仓调了一个过来,叫什么李志的,倒是有两分本事,只是没用在正途上,本来嘉含仓的存粮不多,他就央了原来往南湾仓存粮的山东路卫所,里头有个叫赵虎的人,两帮人里应外合,把北平府的新粮换成了从山东路买来的陈粮,一开始户部以为这嘉含仓的陈粮定是北平府的人坚守自盗,结果翻遍了往年的录簿,也没发现有任何存粮问题,正一筹莫展的时候,父皇下令开南湾仓,结果发现这南湾仓才是问题的源头,可怜之前审问的北平府运粮将军,生生在牢里关了一个多月,所幸现在查清楚了。”

太后听完点点头,夸赞道:“做得好,这种社稷蛀虫不能留,处理起来不用手软,另外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就要向户部的那些老大人们多学习学习,他们都是在户部呆老了的人,不夸张的说,个个都是人精。”

李言蕴笑着应是,又与太后说了会玩笑话,才从永寿宫离开。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