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兵戈 - 万载千秋 - 残烟眷眷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万载千秋 >

第378章兵戈

太子安抚怀抱中的美人,两个人又共进了晚餐。

此时的城主府内,烛火通明。

太子看着已经熟睡的美人,伸手将她紧皱的眉头展平。这个丫头今天哭闹一番,又喝了不少酒,难怪睡得如此早。

他起身,将自己的手臂,从她的怀抱中抽出,转身向门外走去。

如果没有意外,大殿之内,应该到的人,该都到了。

公孙先生站在左面,老秀才站在右边。文左武右,泾渭分明。

文人的队伍很长,相比之下,武将的队伍相形见绌,只有寥寥数人。

太子出现在门口,孤零零的一个人,没有任何随从。他迈着步子,向主位上走去,看这泾渭分明的队伍,微不可察的皱了皱眉头。

朝廷的班子还没有完全建立,文武两队就已经出现。自古以来文人、武将相互倾扎,希望有一天不要看到如此情况。

他坐在主位上,制止了众人的行礼,开口说道。“几乎所有的情报,都已经共享给大家。如今齐国大军,与吴国大军,越来越逼近江都小城。我决定主动出击,目标是吴国军队。大家可有什么好的建议、想法。”

大家都已经得到消息,所以并没有露出过多的惊讶。

公孙先生皱着眉头说道。“希望太子能够斩断别人的耳目,秋风阁配合风回楼,剪断吴国在江都地区的斥候之间的联系,至少让他们无法侦察到我们大军的行动。”

许瞎子和甲先生,对视一眼,从队列中走出来共同保证。“请太子放心,我们的人即可前往预定战场。”

公孙先生又接着说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齐王已经切断了周围的粮草供应,我们即使花高价也买不到粮食,所以粮草只能从本地征收。”

“所以……”

公孙先生留住了最后半句话,回过头看着第一次参加议事的当地士族,露出意味深长的笑。

一个年轻人,咬了咬牙,从队列中走出来,接过公孙先生的话说道。“所以,本地氏族会配合好太子的行动中,捐赠粮草,亦会从乡里高价买进粮食,同时也会联系交好的外地士族,进行粮食交易。请太子,不要担心。”

太子笑了笑,一万大军的口粮,还不至于这么容易凑齐。至于本地士族的好心,他也只能收下了。他望着惴惴不安年轻人,开口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臣,杨责。”

姓杨?太子意味深长的看了队伍中的杨陇一眼,接着说道。“爱卿的功劳,本太子先记下等大军凯旋而归,再一行封赏,可否?”

杨责跪下,回过头望了杨陇一眼,才恭敬的回答道。“臣,谢过太子殿下。”

太子勾起嘴角笑,对方的小心思全部落在自己眼睛中。不过对方也确实帮了自己一个大忙,不妨成全了他。“碎玉,你把持军队,粮草供应。”

碎玉点头称是。

紧接着太子的目光向前蔓延,在杨责和杨陇身上停下,紧接着又说道。“委屈杨责和杨陇两位爱卿辅佐!”

杨陇走出队伍,深深的鞠了一躬,眼中藏不住的喜意。

先前,自己被公孙先生留下,又趁机推举了家族中,还算机巧聪明的后辈推举入朝。今日两人皆被太子委以重任,看来杨家飞黄腾达的时候到了。

他激动的说道。“臣,谢过太子,定为大洛赴汤蹈火。”

太子不紧不慢的回应。“那就辛苦爱卿了。”

紧接着,太子把目光看向公孙先生和人九。

接下来就是军队行军之事,关于人员变动,两人肯定早已商量好。所以,太子开口问道。“人九和丞相,你们二人可有何打算?”

人九率先走上前,谨慎的开口说道。“我们的军队人数目前是两万,臣的本意是从两万人中抽出精锐,奔赴战场,剩下的固守城池。”

他抬起头,皱着眉头询问。“不知太子意下如何?”

人九之所以再三询问,是因为抽调精锐留下来的必是弱者,用这些人来守城,容易被敌军攻破城池,那么太子会被俘虏,甚至杀死。

太子的手指敲打着桌子,内心在想什么没有人会知道,但从他挣扎的面孔上能猜测出一二。

他向下望去,眼眸烨烨生辉,又弥漫着一丝疯狂。“不仅要抽调所有精锐,而且还要带上所有的逍遥境强者。”

人九大吃一惊,没有想到太子能如此决然。他单膝跪地,正想阻止。

却听见太子平静说道。“城主府之内,有风伯坐镇,能保证我的安全无虞。至于城东朝廷办公的地方有公孙先生坐镇,想来也不会有什么危险。所以抽调所有的逍遥境强者,奔赴战场。”

众人互相对视,都能从彼此的眼睛中发现惊讶。

太子接着平静的叙述,声音里没有任何的波澜。“从即日起,逍遥境强者褪去城内守卫的职责,从军队之中抽调百人,重新担任城内守卫。再抽调五百人轮流在城墙轮值,密切监视四个城门进出人群。”

众人共同俯首阻止。“请太子三思。”

太子充耳未闻,冷漠的脸庞,在大殿之内清晰可见。他接着开口说道。“张辙,你接手六百人。”

一道锐利的目光向下望去,太子与群臣对话的时候,大多采用客气的语气,再询问,意见的时候,必然加上可否二字。

可是现在如此直白的句子,压在张辙身上,险些令张辙喘不上气了。冷汗打湿脸庞,一边是太子三思,一边是直白的语言,真是难以选择。

张辙挣扎一番,从队列中走出来,跪在地上,俯首说到。“臣,谨遵太子之命。”

太子冷漠的脸上出现一丝笑意,他咳嗽一下,这才解释道。“诸位,富贵险中求。如今本太子根基未稳,只有先拼尽全力,设法渡过这一劫。所以在对吴国的战争中,本太子不得不把所有的力量,都压在军队的身上。”

声音蓦然间停下,太子提高声音,又继续说道。“所以,诸位不要再劝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