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与申国联姻 - 烽火未曾戏诸侯 - 头上木有毛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31章与申国联姻

公元前七百七十九年,林一穿越至周朝的第十六个年头,也是他继位第三年,解决了地震歌谣流言事件,顺手将女鸠收归内帐之后,林一总算有时间喘口气放松一下。

朝堂之上,群臣的议论声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一派肃穆与秩序。经此一役,王超内政算是暂时稳定住了,先前因为地震和流言而引发的恐慌和不安,如同被春风吹散的云雾,渐渐消散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内政稳定的表现,首先体现在朝臣们的态度上。他们不再像之前那样互相猜忌,而是开始积极地为国家出谋划策,共同商讨如何进一步巩固国家的根基。

朝堂上的讨论变得更加务实和高效,每一项决策都经过了深思熟虑,确保能够为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在内政稳定的表现上,三公九卿的作用尤为突出。他们积极推动各项政策的实施,确保了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他们治下的部门有的通过严格的选拔和考核,选拔了一批批有才能的官员,为国家的治理提供了人才保障。

有的通过合理的财政管理和税收政策,确保了国家的财政稳定。

有的通过推广教育和礼仪,提高了国民的文化素质和社会道德水平。

有的通过加强军队的训练和装备,提升了国防实力。

有的通过公正的司法审判,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也有的通过高效的工程建设,推动了国家的经济发展。

其次,百姓的生活也渐渐恢复了正常。市场上的交易重新活跃起来,商贩们的叫卖声此起彼伏,街道上的行人也多了起来,笑容重新回到了他们的脸上。

农民们在田间辛勤劳作,期待着下一个丰收的季节。工匠们则在工坊中忙碌着,制作出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和实用的工具。

此外,林一还加强了对法律的执行力度,严厉打击那些趁乱作乱的不法分子。他下令重修律法,使之更加公正严明,确保每个百姓都能在法律的保护下安居乐业。

同时,他还大力推行教育,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培养出一批批有才能的官员和学者,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内政稳定的同时,林一也开始谋划解决外患问题。他深知,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不仅需要内部的和谐,还需要对外的强硬。

因此,他开始着手加强国防,提升军队的战斗力。他亲自巡视边防,了解士兵的生活和训练情况,确保他们能够得到充足的供给和良好的装备。

同时,林一还积极与周边的诸侯国建立友好关系,通过外交手段来缓和紧张的局势。他派遣使者前往各国,传达周朝的和平意愿,同时也积极寻求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以此来增强周朝的国际影响力。

在林一的精心策划和周密部署下,周朝的内政和外交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国家的实力逐渐增强,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林一的名声也随之水涨船高,成为了百姓心中的英明君主,他的统治也成为周朝宣王中兴之后,王朝重振旗鼓走向振兴之路的一个黄金小时期。

……

这一日,林一高坐于王座之上,目光深邃而坚定。下方群臣俯首,气氛肃穆。

“众爱卿,今本王决意与申国联姻,尔等以为如何?”林一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

太师率先出列,恭敬道:“陛下圣明。申国乃西部强国,与申国联姻,可安定边疆,巩固我大周之社稷。”

太傅也点头道:“陛下,申国兵强马壮,且与我大周素有渊源。此次联姻,实乃明智之举。”

太保接着道:“陛下,如今政局初定,与申国联姻,可借助申国之力,震慑四方诸侯,确保我大周之稳定。”

林一微微颔首,心中却有着更深的考量。他深知,选择申国联姻,并非仅仅是为了安定边疆。

在他的记忆中,历史上西周的灭亡与诸侯的离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申国,作为一个强大的诸侯国,若能与之联姻,便可在一定程度上牵制其他诸侯,为大周的复兴争取时间。

“本王之所以选择申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林一微微眯起双眸,目光深邃地望向远方,缓缓说道。他的思绪如同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徐徐展开。

林一深知,如今周朝虽看似稳定,实则危机四伏。犬戎之患犹如一把高悬的利剑,随时可能落下,给周朝带来灭顶之灾。

申国,地处西部边陲,与犬戎相邻。这个地理位置既带来了挑战,也蕴含着机遇。林一反复思索着与申国联姻的利弊。

首先,从军事战略角度来看,申国长期与犬戎对峙,其军队在战火的洗礼中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他们熟悉犬戎的战术和习性,若能与申国联姻,便可将申国的军事力量纳入周朝的战略布局中。在抵御犬戎的战斗中,申国的军队将成为一支强大的生力军,为周朝的边境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其次,从政治格局考虑。与申国联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牵制其他诸侯国。在众多诸侯国中,不乏有野心勃勃之辈,他们对周朝的统治虎视眈眈。而与申国联姻,将使申国与周朝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其他诸侯国在考虑对周朝采取行动时,不得不顾忌申国的存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周朝的稳定。

再者,从经济发展方面而言。申国地处西部,拥有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贸易通道。通过联姻,可以促进双方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为周朝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可以借助申国的贸易网络,拓展周朝的商业版图,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

林一想到这里,心中越发坚定了与申国联姻的决心。他明白,这场联姻不仅仅是一场婚姻,更是一场关乎周朝未来的政治博弈。他必须运用自己的政治智慧,精心谋划,确保联姻的顺利进行,为周朝的繁荣富强奠定坚实的基础。

群臣纷纷点头,对陛下的深谋远虑深感钦佩。

于是,联姻之事议定之后,林一便决定请姜太后用她的名义给申国国君申侯写了一封请求联姻的书信。

这样不但体现周王朝对此事的重视,更是想凭借姜太后早年间跟申侯之间的一些香火情谊表明自己的真诚。

金碧辉煌的宫殿内,林一恭敬地来到姜太后寝宫。

“儿臣拜见太后。”林一行礼道。

姜太后微微抬手,慈爱地说道:“大王快快免礼,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林一上前几步,神色郑重地说道:“太后,如今周朝局势不稳,儿臣思虑再三,欲与申国联姻,以安定边疆,巩固我朝社稷。儿臣深知此事重大,故特来恳请太后以您的名义给申国国君申侯写一封请求联姻的书信。”

姜太后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问道:“写信倒是不难,但王儿为何选择申国?可有深思熟虑?”

林一连忙回道:“太后,申国地处西部,与犬戎相邻,其兵强马壮,若能与之联姻,便可借助申国之力抵御犬戎之患。再者,联姻可在一定程度上牵制其他诸侯国,稳定我朝政治格局。儿臣以为,此乃当下最佳之策。”

姜太后听后,微微点头,眼中露出赞许之色:“皇儿果然有政治远见。既如此,哀家便依你所言,给申侯写一封书信。”

林一喜形于色,再次行礼道:“多谢太后。儿臣定当全力以赴,为我朝之繁荣富强而努力。”

姜太后微笑着看着林一,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大王乃我朝之希望,哀家相信你定能带领周朝走向辉煌。”

随后,姜太后命人取来纸笔,亲自写下一封言辞恳切的联姻书信,为周朝的未来埋下了重要的伏笔。

申国都城,一座古老而威严的城池。

城墙高大而坚固,由巨大的石块堆砌而成,历经岁月的洗礼和战火的考验,依然屹立不倒。城墙之上,守卫的士兵们身姿挺拔,警惕地注视着四周,手中的兵器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

城门巍峨壮观,巨大的木门上镶嵌着铜钉,散发着庄重的气息。城门洞幽深而宽阔,仿佛能容纳千军万马。进出城门的人们络绎不绝,有商人赶着满载货物的马车,有农民背着自家的农产品,还有文人雅士悠然走过,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不同的神情,共同构成了申国都城的热闹景象。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