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组建行人司
这日清晨,王宫周围的天空呈现出一片柔和的灰蓝,薄薄的云层像轻纱一般覆盖在天际,给初醒的城市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随着第一缕阳光穿透云隙,金色的光芒如同细丝般洒落下来,在湿润的地面上绘出斑驳陆离的图案。此时的王宫显得格外宁静,只有偶尔传来的鸟鸣声打破了这份静谧。
渐渐地,云层开始变得稀薄,仿佛是被晨风轻轻拂过,天空中露出了更多的蔚蓝。阳光越发强烈,将宫殿的轮廓勾勒得更加清晰,每一座塔楼、每一道拱门都在这明媚的光线中熠熠生辉。随着阳光的逐渐增强,空气中的水汽似乎也在悄悄消散,带来一丝清爽的气息。
不多时,整个王宫沐浴在了灿烂的阳光之下,金色的光辉与宏伟的建筑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壮观而又和谐的画面。此时,多云转晴的变化仿佛是大自然最温柔的笔触,让这座古老的王宫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林一坐在王宫书房之内,眉头紧锁,复盘着地震歌谣的流言问题。虽然表面上事情得到了解决,但这件事的出现却让他深感忧虑。他的目光在书架上徘徊,那些记载着历代王朝兴衰更替的竹简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教训。
他意识到,作为一国之君,如果不能及时掌握民间的舆情,就无法做到防患于未然。“看来是有必要组建一支情报部队了!”他喃喃自语,声音在空旷的书房内回响。
“宣李刚进宫议事”,念及此处,他决定马上就办,让身边太监传侍卫长李刚觐见。他需要李刚的智慧和经验,共同商讨这个重要的决策。
不久,李刚匆匆走进书房,他的脸上带着一丝疑惑,不明白大王为何这么晚召见自己。他恭敬地行礼,“大王,您召见臣有何要事?”
林一示意李刚坐下,然后把自己关于组建情报部队的想法说了出来。“爱卿,你对民间歌谣流言蜚语的事情怎么看?”他待李刚坐定后发问道。
李刚沉思了一会儿,然后缓缓开口,“大王,此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民间的流言蜚语虽小,却能引发大的动荡。我们必须加强对民间舆情的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危机。”
林一点了点头,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决心的光芒。“李刚,你说得很对。如果我们能够提前捕获到这些歌谣信息的话,就不会出现谣言四起的情况。所以,为了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本王决定组建一个直属于王室的信息收集机构,专门负责收集民间的舆情和情报。”
“这个机构,本王暂且称之为‘行人司’。”林一的声音在书房之内回荡,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
李刚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但很快便被敬佩所取代。“大王英明,‘行人司’的成立必将为王朝的长治久安提供坚实的保障。”
林一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外面的夜色,继续说道,“李刚,本王需要你来负责这个机构的组建和运作。你对本王的忠诚和你的才智,是本王最看重的。”
李刚立刻站起身,单膝跪地,“臣领命,定不负大王所托。”
林一转过身,扶起李刚,“起来吧,本王需要听一听你的想法。这个‘行人司’应该如何组建,它的隶属关系、编制、职责又该如何确定?”
李刚沉思了一会儿,然后条理清晰地回答,“大王,‘行人司’作为王朝的情报机构,首先应该是直属于大王,由大王直接指挥。其次,它的成员应该包括各类人才,如擅长交际的、精通各地方言的、擅长隐匿行踪的等。至于职责,除了收集民间舆情,还应该包括监视官员行为、侦查可能的叛乱、搜集敌国情报等。”
林一听了李刚的建议,频频点头,“说得好,本王也是这么想的。‘行人司’不仅要收集情报,还要能够分析情报,为本王的决策提供参考。”
林一沉思片刻,又缓缓开口:“没错,李刚,行人司收集情报固然重要,但如何确保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更是我们不可忽视的课题。”
李刚点头,认真回应:“大王所言极是。为此,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来确保情报的真实性。”
“首先,”李刚继续说道,“我们在选拔情报人员时非常严格,不仅要求他们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出色的记忆力,更要求他们对王朝忠诚不二。”
林一微微颔首,示意李刚继续。
“其次,我们会从多个渠道收集信息,通过交叉验证来确保信息的一致性。”李刚解释道,“此外,我们的情报人员会深入实地进行侦查,以获取第一手资料。”
“实地侦查吗?”林一沉吟,“这的确能减少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失真。”
“是的,大王。”李刚肯定地说,“我们还可以定期对情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侦查和分析能力。同时,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一旦发现信息有误或存在疑问,立即进行核查和纠正。”
林一赞许地点头:“这些都是确保情报准确性的重要措施。”
“还有,”李刚补充道,“我们需要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密码学,对情报进行加密处理,防止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被截获和篡改。”
“技术的应用,”林一微笑道,“这是我们王朝进步的象征。”
“当然,”李刚继续说,“我们还应当建立情报来源的信誉体系,根据过往信息的准确性评估其可靠性,并据此建立信任。”
“信誉体系的建立,”林一若有所思,“这将是我们情报工作的重要基石。”
“最后,”李刚总结道,“我们必须通过激励与惩罚机制,确保情报人员提供高质量的情报。”
林一站起身,拍了拍李刚的肩膀,语气坚定:“李刚,行人司在你的领导下,定能成为王朝最坚实的情报支柱。只要我们保持警惕,不断优化我们的措施,就一定能确保情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李刚肃立,目光坚定:“大王,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大王所托。”
“此外,‘行人司’的成员必须经过严格的选拔和训练,他们的忠诚必须经过考验。”李刚补充道。
林一拍了拍李刚的肩膀,“李爱卿,本王就将这个重任交给你了。你需要多少人手,本王都给你调配。但朕要的是效率和忠诚。”
李刚坚定地回答,“大王放心,臣一定选拔最优秀的人才,训练出最精干的队伍。”
……
自从在王宫书房内,林一与李刚的对话落下帷幕之后,一项重大的任务——筹建行人司,便落在了李刚的肩上。李刚深知,这行人司的成立,将是王朝历史上的一次创举,它将为王朝的稳定和发展提供坚实的情报支持。
为了尽快完成行人司的筹建工作,李刚回到自己的府衙后,便闭门不出,开始构思行人司的组织架构。他深知,一个机构的架构就如同建筑的根基,必须坚实而合理。
他决定将行人司分为三个主要部门:情报收集部、情报分析部和行动执行部。
其中,情报收集部的负责人是赵瑾,一位曾在民间游历多年的女性。她有着锐利的观察力和过人的智慧,能够洞察人心,辨识真伪。
赵瑾曾是一名功夫超群的学者,深知民间疾苦,因对朝政的失望而选择隐姓埋名,直到李刚发现了她的才华,力邀她出山。
情报收集部是行人司的耳目,负责从各个角落搜集信息。这个部门的人员构成多元化,整体上初期由城市小组、乡村小组、边疆小组和商业小组四个小组构成。
城市小组由熟悉城市生活、擅长与人交往的成员组成,他们混迹于市井之间,收集市民的日常生活信息和舆情动态。
乡村小组由了解农村生活、通晓方言的成员构成,他们深入田间地头,掌握农民的生活状况和需求,了解农村的舆情。
边疆小组由精通骑术和野外生存技能的成员组成,他们负责收集边疆地区的信息,监视边疆的安全,同时与边疆的民族和部落建立联系。
商业小组由熟悉商业运作和市场行情的成员组成,他们负责收集国内外的商业信息,监控经济动态。
情报分析部由孟昭文领导,他曾是周宣王时期最著名的太学教授,他的学识渊博,对朝政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的分析总能一针见血,直指问题的核心。
在孟昭文的指导下,情报分析部汇集了王朝中最聪明的头脑。其中包括女经济学家宋婉儿,她以其独到的经济见解,多次为王朝的经济政策提供关键建议。宋婉儿出生于商人家庭,自幼对数字和市场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情报分析部是行人司的大脑,负责对收集来的情报进行分析和解读。这个部门的人员构成初期包括政策分析组、军事分析组、经济分析组和文化分析组四部分。
政策分析组由精通朝政和法律的官员组成,他们负责分析政策变动对国家和民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