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三公九卿任命中
面对尹吉甫提出的疑问,林一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尹大人,对于三公九卿的人选问题,我已经有了初步的构想。我们所需要的不仅仅是那些有才能的官员,更重要的是要有远见卓识和忠诚不二的伙伴。因此,我计划在一周内,与二位大人共同商讨出一份名单,以补足三公九卿的空缺。”
虢季子抚着胡须沉吟片刻后,缓缓开口说道:“大王英明。然而,人选之事关系到朝政的稳定,切不可掉以轻心。老臣认为,应当从德才兼备的官员中选拔,这样才能保证朝廷的长治久安。”
尹吉甫点头表示赞同,并补充说:“虢大人所言极是。此外,我们还应该充分考虑官员的地域背景和派系平衡等因素,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朝堂纷争。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新的三公九卿能够齐心协力,共同推动国家的发展。”
“这是自然,两位大人考虑的甚是!”
林一认真听取了两位大臣的意见后,眼中闪过一丝沉思之色,随后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我思索再三,觉得三公可以按照下面的人选设置。”
看虢季子和尹吉甫都在认真听自己的讲话,并未因为自己年幼而轻视,就继续说道:“三公之中,太师主要负责军事方面的事务,是国家的军事统帅,由尹吉甫大人担任比较合适。
毕竟尹大人在父王在位时带军平定了淮夷内乱,稳定了东南地区的局势。而且在抵御猃狁(xiǎnyun)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胜利,他也积极参与边疆治理,加强边防建设,确保了边境的安全稳定。”
说到这里,林一停顿了一下,目光从两人身上扫过,然后接着道:“尹大人在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才能和丰富的经验,对我们国家的安全与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两位大人,觉得如何?”林一说完,静静地看着两人,等待着他们的回应。
尹吉甫听到林一的话后,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和感激之情。
他慢慢地站起来,深深地鞠了一躬,声音微微颤抖地说道:“大王,您给予我的提名是我莫大的荣幸。我尹吉甫必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会竭尽全力,为王朝的军事安全和强盛贡献出我的毕生之力。”
虢季子看到这一幕,也站起身来,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对尹吉甫的信任和支持:“尹大人,您在军事方面的才干和见识,朝廷中无人能够与之相比。我虢季子完全赞同大王的提名,坚信您有能力承担起这个重要的责任,引领我国的军队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尹吉甫转过头来,面向虢季子,感激地点点头:“虢大人的赞同,是我前进的动力。我将会与您携手合作,共同为大王、为周朝贡献出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好,既然两位大人对此没有异议,那接下来就是太保人选了。”
林一继续自己的发言。
“太保主要负责辅佐天子处理政务以及监督和保护太子的成长,是国家最重要的国务总管,我觉得就有虢季子大人担任为佳。”
“虢季子大人之前一直辅佐父王,在我朝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对恢复社会秩序,增强国家实力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所以我认为由他担任这个职位十分恰当。希望他能继续辅佐本王,共同治理好这片大好河山。”
“你们觉得如何?”林一同样对太保这个职位的提名对二人表达了征求意见的意思。
虢季子虽然有了一定心理准备,但仍旧被这突如其来的提名深深触动,他的眼中闪烁着泪光,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他站起身,向林一深深一拜:
"大王的提名,是老臣一生至高的荣耀。我虢季子虽已年迈,但对国家的心永远年轻。我将竭尽所能,不负大王所托,为王朝的政事贡献我的全部智慧和力量。"
尹吉甫见状,也表达了自己的支持和赞同。他知道虢季子的能力和对国家的贡献,因此毫不犹豫地表示:
"虢大人的才智和经验,无人能出其右。我对大王的提名深感赞同。虢大人担任太保,必将使朝政更加稳固,国家更加繁荣。"
虢季子转向尹吉甫,感激地点头致谢:"尹大人的赞同,是我前进的动力。我将与尹大人一道,同心协力,为大王分担忧愁,为国家谋求福祉。"
林一满意地看着两位大臣,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有两位大人的辅佐,我相信王朝的政事将更加顺畅,国家的明天将更加光明。虢大人,您在政事上的智慧和经验,将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尹大人,您在军事上的才干,将是我们坚强的盾牌。"
“两位大人,既然太师和太保由二位担当了,剩下的太傅之位你们觉得哪位大臣最为合适呢?”
作为主要负责教育及礼仪方面的工作,有时也会参与政治决策的太傅,林一暂时没有太好的人选,他决定还是先听听虢季子和尹吉甫的建议。
尹吉甫捋了捋长须,沉声道:“大王,太傅一职至关重要,不仅关乎国家文教,更关系到王室后代的培养。微臣以为太傅之职,需德才兼备,学识渊博。我心中有一人选,乃是当朝大学士,孔宣先生。孔宣先生精通经典,德高望重,若能担任太傅,必能为王室后代树立良好榜样。”
虢季子听后,微微颔首,表示赞同:“孔宣先生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不过,我还想到一人,那就是太子少师,张衡。张衡年轻有为,学识渊博,且思维敏捷,能够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林一听了两位大臣的意见,点头道:“二位大人所提的人选,各有所长。孔宣先生的德行与学识,的确适合担任太傅。而张衡的年轻与活力,也是我们所需要的。我们可以再听听他们的意见,再做决定。”
于是,林一命人将孔宣和张衡请到御书房。不久,两位学者便匆匆赶来,面见君王。
孔宣先行一礼,道:“大王召见,不知有何吩咐?”
林一微笑着回应:“孔宣先生,今日召您前来,是想就太傅一职征求您的意见。”
孔宣闻言,稍显意外,但很快恢复平静:“大王,太傅之职,关乎国家未来,老朽虽不才,若能为国家尽绵薄之力,自当从命。”
张衡也恭敬地行礼:“大王,张衡虽年轻,但对教育与国家未来充满热忱,若能担任太傅,定当全力以赴。”
林一满意地点头:“二位的热忱与担当,让人钦佩。不过,太傅一职,不仅需要学识与德行,更需要有培养王室后代的能力。二位对此有何看法?”
孔宣沉思片刻,答道:“培养王室后代,首先要教之以德,以身作则,使他们明白君主的责任与担当。其次,要教之以识,让他们通晓经典,了解治国之道。最后,要教之以行,通过实践,培养他们的决断力与执行力。”
张衡则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大王,我认为除了孔宣先生所说的德识行之外,还应当注重培养王室后代的创新精神和应对变化的能力。时代在进步,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而应放眼未来,培养他们适应新时代的能力。”
林一听了两位学者的见解,心中已有了计较。他转向尹吉甫和虢季子:“二位大人,您们对孔宣先生和张衡的看法,有何意见?”
尹吉甫沉吟道:“孔宣先生的观点,体现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对于培养王室后代的德行与学识,有着重要作用。而张衡的创新精神,也是我们所需要的。”
虢季子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我赞同尹大人的意见。孔宣先生的稳重与深厚,张衡的活力与创新,都是太傅所需的品质。或许,我们可以让他们共同担任太傅,互补长短,共同培养王室后代。”
林一思索良久,最终做出了决定:“我意已决。孔宣先生与张衡,各有所长,都是合适的太傅人选。我决定任命孔宣先生为太傅,张衡为少傅,共同负责王室后代的教育。孔宣先生以德识行为本,张衡以创新应变为要,相信二位的合作,定能培养出优秀的王室后代。”
孔宣与张衡听后,均感荣幸与责任重大,他们齐声应诺:“定不负大王所托,竭尽全力,为国家培养出德才兼备的王室后代。”
尹吉甫与虢季子也对林一的决定表示赞同,他们相信这样的安排,能够充分发挥两位学者的优势,为王朝的文教事业和王室后代的培养,带来新的活力与希望。
……
三公的职位确定后,林一觉得自己心头一块大石头总算落地,于是吩咐三人分别自己物色出各自职权范围内的九卿名单,次日再进行沟通。
九卿包括主管军事事务的司马,人选需具备深厚的军事理论知识和实战经验,应选深谙兵法、能征善战之人,同时须具备培养和激励士兵的能力,以及处理军事情报的敏锐洞察力,由尹吉甫负责提供候选人名单。
主管民政的司徒,人选应具有丰富的民政管理经验,了解民情,能够妥善处理民间事务,应选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调解矛盾的能力之人,须有公正无私的品质,能够为民请命,保障民众权益,由虢季子负责提供候选人名单。
主管工程建筑、道路修建等公共设施的司空,人选需精通建筑技艺和工程管理,能够高效组织大型建设项目,需选精通技艺、公正无私之人,须具备公正无私的品质,确保公共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也由虢季子负责提供候选人名单。
主管刑法、审判等司法事务的司寇,人选应具有扎实的法律知识和司法实践经验,需选秉公执法、明察秋毫之人,须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能够明察秋毫,确保司法公正,亦由虢季子负责提供候选人名单。
主管官员选拔和任免等人事工作的司士,人选需具备良好的识人用人能力,能够准确评估官员的能力和品行,应有公正的选拔机制,确保人才的公平竞争和合理晋升,须有防腐拒变的坚定意志,防止人事工作中的腐败现象,由孔宣负责提供候选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