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一章赏赐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云和山的此端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四百八十一章赏赐

第479章赏赐

这次早朝,发生的事,完全就是意料之中的事。  尽管皇帝办盐商,改盐课已经在预料之中,不过,山西代王的一封退还窝本的奏疏,还是引起了不少轰动,众人没料到,即便已经是尘埃落定,皇帝却还是如此面面俱到,不捺下一丝让人翻盘的可能,任何事都会做得“情理之中”,任何事都是顺势而为,任何事都将道理占了个足。

“不愧是我大明朱家的子孙,好一个愤于盐商无耻,羞于同盐商共持盐引,耻于借盐引获利,代王的忠心,着实难能可贵啊!”杨改革感慨的道。

皇帝这一开口,下面帝党也好,归顺的“东林党”也好,立刻滚滚马屁送上,除了皇帝,还顺带夸几句代王。

杨改革见气氛差不多了,才压了压手。众臣的拍马屁活动才结束。

“代王如此识大体,晓大义,羞于持有盐引,将盐引献了出来,朕也不好拂了代王的意思,就收回那些盐引吧,但,朕也不愿意让代王吃亏……”杨改革顺势就收下了,当然,还有后话。

“……代王一共献了多少盐引?”杨改革又问道。

“回陛下,代王一共献了三千引盐引。”礼部尚书道。

“三千引啊!?”杨改革问道。

“回禀陛下,是的。”礼部尚书道。

“哦……”杨改革长长的哦了一声,又接着道:“这样吧,代王深明大义,朕也不能让代王吃亏,这样,为褒奖代王,赏代王琉璃斋股票,五十股。”

皇帝这话一出口,立刻让朝臣们炸锅了。

五十股?这是啥概念啊!如今琉璃斋的股票可是二千两一张呢,您这一赏就是五十股,这的多少钱?十万两?我的天呐,皇帝果然是个大方的人。

面对群臣炸锅的议论,杨改革微笑着,这千金买马骨嘛,别人跟着自己干事,自己不给点好处,谁跟着自己干?,第一个吃螃蟹的,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至于后来这嘛,那又另说。

面对皇帝“磅礴大气”的赏赐,群臣不少都觉得腿软,皇帝也太大方了,以至于股票这个东西堂而皇之的出现在了朝堂之上,也没人过多的追究。

“陛下,是不是太多了点?”一个大臣手脚酸软的说道。那可是十万两银子啊!您可别一句话就给扔了啊!咱们得贪墨贪多久,费多少心思啊?

“唉,不多,代王如此深明大义,支持朕办盐商,朕总不能没有一点表示,岂不是寒了代王的心?寒了天下人的心?”杨改革笑着说道。

今日皇帝赏赐的数目过于震撼,以至于不该出现在朝堂之上的东西——股票,也堂而皇之的出现了,尽管有些大臣觉得异样,但是,畏惧皇帝的权威,震撼于赏赐的数目太大而“忘记”了。

“陛下圣明。”群臣拗不过皇帝,只能任皇帝赏赐巨额的财富。杨改革看着群臣,依旧是信心十足的微笑着,今日算是达到相当多的目的了,以徐光启名正言顺的办盐商就不说了,更是为办盐课铺足了前戏,更是无意间将股票这个词堂而皇之的放在了朝堂上说,有了第一次,以后再言论股票,就不是难事,这股票可是历史变革巨大的大催化剂……

……

早朝就这样,在一片称赞声中散了。

“大伴,请孙师傅来一下。”杨改革对王承恩说道。

“遵命,陛下!”王承恩答应了下,就立刻让人去追孙承宗了。

不多时,孙承宗就到了。

“臣参见陛下。”孙承宗行礼道。

“无需多礼,那刺刀方阵的事,准备得如何了?”杨改革问道。

“回陛下,已经演练有些日子了。”孙承宗回答道。

“哦,效果如何?朕打算今日在几位将门面前演练一番,也将近年关了,这前线总不能没主官。”杨改革问道。

“陛下放心,此阵法已经演练熟练,不会出差错的。”孙承宗答应道。

“嗯,那就好,……大伴,去请刘延元,毛文龙,袁崇焕,满桂,秦良玉,赵率教……,走,孙师傅,咱们也去校场……”杨改革先答应了句,然后对着王承恩说道,最后又跟孙承宗说。

……

校场内。

杨改革早已到了,不多时,杨改革召见的这些人也都到了。

待众人都见过礼,坐定之后,杨改革才笑着说道:“这几日有些忙,今日得空,与诸位看看这刺刀方阵的威力,孙师傅,开始吧……”

“臣遵旨……”孙承宗答应道。

“此演练过程,由孙师傅负责解释,如果过程中有不懂的,也由孙师傅负责解释,诸位如果有疑问,可一定要问啊!”杨改革笑着说道,空心刺刀方阵已出,而且有相对成熟的病员,再配合合理的战术,武器,和野猪皮决战的日子,已经不远了,说实在的,杨改革更愿意的是在战场上杀尽野猪皮,如此更干脆利落,而不是这样费尽心思的在内部和大臣们勾心斗角,实在是太累,虽然赢得风光,可经受的煎熬,却只有自己知道。

“臣等遵旨。”几个人纷纷答道,皇帝弄的这个刺刀方阵,他们回去也费了不少精力琢磨,却由于不能泄漏消息,只能在躲在房子里偷偷摸摸的研究,所以,还是有很多疑惑。

不一会,校场上就出来了一队步卒,身上不过是身普通的装备,并无铠甲,盾牌之类,不过是火枪上有些区别,这火枪上,都是明晃晃的刺刀。

孙承宗望了皇帝一样,开始自己的讲解。

“……此方阵和前宋的军阵是不同的,乃是空心的,称之为空心刺刀方阵,人数的组成,可多可少,少至一两百,多至一两千都是可以,视情况和需要而定……”孙承宗解释道。

场下的人开始组队,聚集。

“……组成一个最小的空心刺刀方阵,一般需要一百二十名士卒,每一排十名士卒,每一面三排,共三十名士卒,四面,则共需一百二十名士卒,除此之外,尚有领队校尉,旗鼓手,书办,伙夫等……”孙承宗继续解释着。

说着,孙承宗示意以校尉举了举旗子。

随着那校尉挥动的旗帜,校场上开始出现变化。

那校场上的队步卒,很快就列队,并且按照孙承宗说的,组成了三排,四面的方阵,当然是空心的。

这个方阵的远处,也出现了一队骑兵。

“……诸位先看看这骑兵进攻这个小方阵的效果。”孙承宗说道。

孙承宗说完,那队骑兵也早已准备就绪,准备冲锋。那队步卒也早已准备好。

霎那间,骑兵开始冲锋。

沉重的马蹄踩踏这大地,发出一阵沉闷的声响。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