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刘邦兵不血刃,进了咸阳城。进城之后,诸将中有人主张杀掉秦王子婴,但刘邦没有同意,他不能崩人设啊!
于是他和部将们说,当初楚怀王派遣我就是说我宽厚仁义,况且人家已经投降了,这时候杀掉他,也不吉利啊,便将秦王子婴留给了主管官员。
刘邦还命令将士们不要侵扰百姓、伤害百姓、抢夺财物等等全部禁止,随后又宣布废除秦朝的严苛政法令,与秦地百姓“约法三章”。
百姓们满心欢喜,觉得自己迎来了仁义君王,于是都争先送来牛羊酒食,慰劳刘邦的军队。
刘邦推辞了,说粮食他们还有,让老百姓把粮食都留着自己吃吧。
百姓见此,更加欣喜了,乱世年代,老百姓就是被pua惯了,见刘邦这种不烧杀抢掠的,都觉得格外地惊奇,因此刘邦这招“攻心”很快便取得了当地老秦人的喜欢,他们纷纷称赞刘邦仁德,人人都希望刘邦能够在关中立王。】
“先入关中者为王,然……当时朕到底手头上兵力还是不足以对抗项羽的。”刘邦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他便是在那时深刻感受到了与项羽的差别,这差别导致他即便入了关中,却依旧不敢称王。
萧何笑道:“虽是如此,但陛下您后来者居上,不是么?”
群臣纷纷点头附和,当年他们陛下手中的兵力勉勉强强算十万兵力,但项羽呢,那可是四十万大军啊,直接就能碾压他们的陛下。
刘邦哈哈大笑,道:“朕有猛将良臣,他项羽兵力虽然多,却身边却无多少能臣。”
韩信深有感触,“项羽留不住能臣。”
【反观之后的项羽,他打败了秦军的中坚力量大军,但是他却直接坑杀了二十万秦军降卒,满身血腥地赶到咸阳城来复仇了。
项羽出身楚国贵族项家,他的祖父项燕便是被大秦的王翦所杀,叔父被大秦的章邯所杀,国家被灭,楚国与秦国之间隔着灭国之仇,所以他快到函谷关之前轻飘飘的一句话坑杀,便决定了这二十多万人的性命。
其实这二十多万人里不全是老秦人,里面有很多的囚徒、民夫、匠人等等都是当年大秦从六国征发过来的。
当时项羽身边的范增也曾出面制止过,劝诫过,让项羽多教导楚军中的将士要对投降的秦军以兄弟相待,温暖他们的心,到时候二十万秦军降卒也就能够为楚国所用。
项羽没有反对范增的意见,但是也没有赞成。
然而却在第二天的深夜,英布带领着几十万楚军趁投降的秦军不备,突然一顿猛攻,把二十万秦国的降卒全部坑杀,只留下了章邯、司马欣、董翳这三人。
可想而知这三人的心理压力得多大啊,那些与他们朝夕相处、同生共死的兄弟一夜之间全部死去,后来即便项羽和范增前来劝慰他们,这几人心中的沉重永远也无法散去。
另外,当时秦王朝的三世统治者子婴,刘邦入咸阳的时候没有杀他,当项羽一入咸阳后,二话不说直接将子婴给杀了,用的还是十大酷刑中的腰斩。
最后,项羽还一把火烧掉了整个咸阳宫,据说大火连着烧了整整三个月,但……这应该是夸张了,不过烧咸阳宫这个是没跑的了。
项羽的所做作为显露出的残酷嗜杀,对比秦王朝给人的压制,也是大差不差了。
他的这一番行为已经失去了民心却还不自知,他推翻了秦王朝之后不爱民,甚至烧掉了当世的财富,这样的行为不是任何一个政权最高统治者应做的事情。
不过,这都是后面的人,项羽是比刘邦晚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才到的关中咸阳。】
萧何面带嘲讽,“彼时儒生韩生也曾劝过他,但他却直接将对方投入锅中生生煮死了。如此一来,又有谁敢劝诫他呢!”
这一桩桩一件件怎么都不像是个明君能干的事情,项羽的做法如此暴戾简直就像个疯子。家国之仇确实难消,但他可是要入主关中,当天下之主的人,沉溺于家国之仇,却将整个天下给丢了。
【刘邦进了大秦朝的皇宫,咸阳宫,“土包子”进城,刘邦看到咸阳宫便走不动道了。
当时的大秦咸阳宫可是集取了六国的财富,皇宫内金银珠宝数不胜数,殿内金碧辉煌,十分壮观。
刘邦的将士们在咸阳城能够抵挡住“金银财宝”的吸引,不侵扰城内的百姓,其实也是那些百姓根本没有多少好东西,再加上刘邦下了死命令,他们也就遵循了。
而咸阳宫不同啊,简直是富丽堂皇!将士们就像疯了一样去抢占秦朝府库里的金帛财物。
与这些将士不同的是,萧何!萧何目光就是长远,境界就是高,这些金银俗物他可看不上。他一转头直接跑到了秦朝的丞相府,他把那些文书、地理图册、户籍本和其他的一些档案全都收藏了起来。
萧何这家伙相当于将天下总数据全部收纳了起来,后来刘邦正是靠萧何收藏的这些书籍档案,了解到秦朝人口分布情况和天下山川的分布,这也为后来楚汉争霸的战斗中添上了一块巨重的砝码。】
群臣:……不愧是你啊,萧何。
萧何摸了摸鼻子,尴尬不已,这下全天下人都该知晓他趁机撬了秦王宫的军事政务机要房。
【而刘邦呢,他也心动啊!他一想,我都打了这么久的仗,如今我先入关中,这些可不就是我的了嘛?那我在这里休息一下不过分吧?刘邦想着都觉得美滋滋的。
他的小伙伴樊哙、他的谋士张良一看就知道他想干什么。
樊哙赶紧劝他,说,您是想当一个富人还是想将整个天下都拥有?您要知道这些东西推动了秦朝覆灭的原因,所以您不能留在这个秦宫内。
樊哙的话确实是有道理的,但是刘邦此时已经被各种珍贵宝器、华丽的宫室,以及漂亮的宫女给冲昏了头脑,他不听樊哙的。
张良见此,便开口劝道,您能来到这个宫殿,正是因为秦朝的覆灭,正是因为秦朝没有施行仁义的政治。您来到这里也是因为高举了仁义的旗帜,您此时应该为天下除掉残害人民的贼人,这是您的责任。
现在我们才刚刚来到秦朝的都城咸阳,您就打算开始享受了?您这便像是人们所说的“助纣为虐”樊哙的话是希望您好,希望您能听取他的意见,我也是,虽然我们的话都比较刺耳,但这都是为了您好。
樊哙、张良说的确实是对的,当时各路诸侯纷纷反秦,刘邦这个不入他们眼中的流氓先到了秦王宫,还不走,住下来的话,那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靶子吗?况且这个时候,刘邦兵力还是无法和其他人比拟的。刘邦这是想等着被围殴吗?
听张良说了这么一番话,刘邦沉默良久,最终还是下令将秦宫中贵重宝物和府库封存起来,带着将士们退出了秦王宫回到了霸上。当时的他或许想明白了大业到底未成,还不是享受的时候。】
刘邦沉吟片刻,才道:“当时项羽的兵力就像悬在朕头顶的剑,朕……朕又何曾没有奋起反抗过呢?”
众臣沉默,当时函谷关被破,陛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险境,若不是当时张良的好友……,或许陛下必输无疑。
“朕当年是真的不舍得关中啊!”刘邦再次道。
【刘邦虽然退回到了霸上,对外称他这是在等待天下各路诸侯前来,大家一起重新制定天下的规则。
但刘邦真的舍得将关中拱手相让吗?那肯定不舍得啊,“先入关中者为王”,他刘邦就是先入关中的啊,他为王名义上一点儿问题都没有啊,但是无奈实力不如别人,只能捏着鼻子认了,回到了霸上。
然而他“不想”关中为王,秦地的百姓却想要刘邦这个“仁义”之君为关中的王,所以便有人游说刘邦,道,秦地比天下其他的地方富庶十倍,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如今听说章邯已经投降了项羽,项羽给了他雍王的称号。您若要在关中称王,项羽一旦来了,您恐怕就无法占有这个地方了。
此人建议刘邦赶紧派兵把守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进来,同时在关中逐步征兵,扩充实力,以此来抵抗各路即将到来的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