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 直播历代王朝开国难度对比与后续 - 澍以 - 纯爱同人小说 - 30读书

第156章

太极殿??

李世民面色狐疑,明明他才刚刚入睡没一会儿,怎么一转眼天都亮了,而且他还莫名出现在了太极殿上……

他站在太极殿下方,抬眼望过去上首坐着一身穿明黄袍子的男人,殿上的朝臣正面色恭敬地说着话,而上首的皇帝却仿佛在神游一般,嘴角带着微微的笑意。

李世民尝试着动了动,身体猛然一轻……这、他这是民间传说的离魂状态??

他惊得脸色大变,这可如何是好啊,他的大唐盛世还未出现,他怎么就来到了这里,他还能回去吗?难怪自他出现在这大殿上,身旁的臣子们、以及上首的皇帝都目不斜视,原来竟是看不见他啊?

李世民尝试了很多很多的办法,他飘去了列祖列宗的坟前,向祖宗述说着自己壮志未酬,希望他们能泉下有知,保佑他尽快回到自己的肉身,又前往长安城香火最盛的寺庙,他在佛前叩首祈求,却仍然没有办法。

日升月落,斗转星移。

李世民也忘记了自己跟在李隆基身边到底多久了,没错,这玩意儿居然是他的后辈,天知道他知晓这货叫李隆基的时候到底有多心梗。

这就是天幕说的,他的不肖子孙李隆基,究竟是怎么个不孝法,很快李世民便深切地体会到了。

开元时期,大唐社会经济空前繁荣,盛世繁华,纸醉金迷,长安一片喧闹。

按理说,这是一个富贵迷人眼的长安盛世,然而他却在看到了繁华底下,大唐的支柱摇摇欲坠。

李世民心急如焚,可是无论他怎么呐喊,怎么在李隆基身边耳提面命,李隆基都听不到……

于是乎,随着大唐经济的发展,民间土地开始被豪强贵族兼并,他看到了百姓开始迁徙流亡……均田制被破坏了,均田农夫失去了土地成为了流民。

而朝堂之上,皇帝、朝臣这等统治阶级开始日渐腐朽。

不肖子孙李隆基整天过着声色犬马、纵情声色的日子,外戚势力越来越大,杨贵妃一家权势天下,任意挥霍金银财宝。

后宫中单单杨贵妃的姐妹三人每年的脂粉钱就上百万。杨氏兄弟姐妹五家,权欲熏心,荒|淫|糜|烂。

他看着李隆基罢免了贤臣良相,任用“口有蜜、腹有剑”的奸相李林甫,此人把持朝政十九年之久,在职期间排斥异己,培植党羽。

杨贵妃之兄长杨国忠,“不顾天下成败”,循私误国,公行贿赂,嫉妒贤能,骄纵跋扈。

奸臣当道!奸臣当道啊!!

李世民看到了统治阶级深深的矛盾,看到了杨国忠与安禄山之间的争权夺势,看到节度使之间的私底下暗戳戳地较量。

随着均田制和府兵制被破坏,李隆基不得不以募兵制代替府兵制。

李世民皱着眉头,看着这些招募来的士兵受地方军|阀的收买和笼络,和将领们形成一种特殊的盘根错节、牢不可分的关系。

大唐边防普遍设立了节度使制度,李世民看着他们的权力越来越大,以至于“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财赋”,尾大不掉的局面形成。

天宝元年,边军不断增加,达到了四十九万人,这占领了全国总兵数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其中又主要集中在东北和西北边境,仅安禄山所掌管范阳等三镇就达到了十五万人。

李世民的心恍惚间好似落到了谷底,他知道天幕曾经透露过的“安史之乱”再也无法避免了。

大唐朝廷中央的军队此时不仅数量不足,质量还其差,将士们的铮铮铁骨在大唐盛世繁华中软掉了。

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啊!

这一场战乱即将将大唐轰瘫,可是他却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节度使的日益强大,看着中央政权矛盾越来越深,天宝末年,安史之乱终于爆发了……

大唐在这一刻按下了加速键,李世民看着他的不肖子孙李隆基,一口老血梗在胸口,他甩了甩袖子,径直离开了长安城。

身随心动,李世民来到了范阳城。

黄沙飞扬,叛军精骑裹挟着浓郁的血腥之气崩腾而过李世民的身边,鼓噪之声震地。

大唐海内承平已久,几代百姓都没有见过战争,李世民游走在百姓之间,看着百姓们恐慌惊惧,流离失所……

叛军所经过的州县,都望风瓦解,当地县令或开门迎接叛军、或弃城逃跑,或被叛军擒杀,河北很快就被叛军控制住了。

而唐军的精锐边军都在边境,无法赶回。大唐开始在长安、洛阳募兵,得到的却是市井子弟,他们缺乏战斗经验,甚至还没有经过战斗训练,很快就前往前线。

大将高仙芝、封常清被杀,李隆基起用节度使哥舒翰率领军队二十万,镇守潼关。

李世民看着哥舒翰正确判断了双方的形式,坚守不出,他提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

然而很快,奸相杨国忠鼓动李隆基下令强迫哥舒翰出战,哥舒翰接到圣旨后,痛哭不已。

李世民站在他的身边忍不住红了眼眶,他伸出手虚空地落在了哥舒翰的肩膀上,“不怪你,你已经尽力了。大唐颓势已不是你一个人就能挽回的。”

战事起,玄宗李隆基错误估计形势,拒绝采用据守险要,持久疲敌、伺机出击的方针,过早地出关反攻,造成了人地两失,平叛战争急转直下。

长安失陷了……

李世民站在长安城的城墙上,神色麻木,他看着底下的叛军冲入这座曾经繁华如梦的长安城,烧杀掳掠,城内百姓嘶吼尖叫,到处一片人间炼狱的景象……

那日黎明,李世民久久伫立在城墙上,看着李隆基带着杨贵妃姐妹,皇子、皇孙、公主、妃子、杨国忠、韦见素、魏方信、陈玄礼等等从延秋门出逃。

天宝十五年六月,长安易主……

安史之乱让盛唐的荣光沦为了泡影,至此,李世民以一介游魂,看遍了大唐“国都六陷,天子九迁”的悲痛史。

天宝十五年(756年),安禄山攻破潼关,唐玄宗李隆基于六月十三日逃离长安,直奔成都。

广德元年(763年),吐蕃攻破长安,唐代宗李豫弃长安城出走陕州,吐蕃立傀儡皇帝李承宏。

建中三年(782年),泾原兵士哗变,攻入长安城,唐德宗李适逃往奉天,叛军迎朱泚为主。

广明元年(881年),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城,唐僖宗李儇狼狈逃亡成都。

光启元年(885年),王重宗、李克用进逼长安城,神策军溃散,唐僖宗李儇逃亡至凤翔。

景福二年(893年),李茂贞、韩建、王行瑜共同出兵攻打长安城,唐昭宗李晔逃出长安城奔逃至终南山石门。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