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 直播历代王朝开国难度对比与后续 - 澍以 - 纯爱同人小说 - 30读书

第153章

太宗神色冷凝,眼角带着凉意,“倭国对大唐宣战?”

他去世才没多少年,倭国的胆子就这么大了……可见大唐贞观时期这些人或许根本就没有真心臣服于大唐,只是在等待时机。

魏征肃着脸:“夷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强必寇道,弱则卑伏,不顾恩义,其天性也。”

太宗深以为然,大唐一贯秉持着大国风范,然而东夷北狄却只知畏威而不知怀德。

此时,戒备的种子落在在中原每一位汉人的心上,他们时刻警惕着……

【其实唐朝之前,东北的局势是相当复杂的,甚至比西域和突厥的复杂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经历了四百多年的战乱,中原根本无力主导东亚秩序,导致高句丽一度占据了东北以及朝鲜的大部分地区。

岁月流逝,天下纷乱,一直到唐朝贞观初期,太宗皇帝打算联合新罗、百济、夹击高句丽。

朝鲜当时存在着三个国家政权,分别是高句丽、百济、新罗,而这三个小国互相之间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首先百济和新罗相互接壤,新罗稍微弱一些,大唐出于扶弱抑强的考虑,对待新罗是稍微偏心了那么一点点。

但是大唐这么做并不是针对百济,而是作为大国,大唐想维持半岛的局势平衡。

而作为小国,这两国家一开始就没有要与大唐抗衡,也乐于在大国的庇护下过着安稳的小日子。

这两小国之间可是有着渊源的,在六世纪初,高句丽南下入侵,百济和新罗联合反击,不仅打赢了,甚至还攻下了高句丽的汉江流域。

而新罗野心膨胀,在分配战果的时候,拿走了大头,没过多久又偷袭百济,把百济的那份也抢走了。】

太宗嘴角抽搐,“好一招过河拆桥。”

尉迟敬德:“小国就是小国,没有一丁点儿风范,眼光短浅,只争利益。”

群臣深以为然……

【新罗的这一番背刺,在百济的心中种下了仇恨的种子。

百济想要报复,但打又打不过,甚至连国家的君主都被杀了,于是转头偷偷和高句丽和解。

百济这个国家和高句丽有一点很像,就是对隋唐没什么好感,当初隋炀帝东征的时候,百济表面上支持隋朝,但实际上是个墙头草。

隋炀帝失败之后,百济就开始瞧不起中原。

他想啊,当初他和新罗这么两个小国,都能打赢高句丽,甚至夺得汉江流域,而你中原隋朝这么大,居然打不过高句丽。中原隋朝想来也就那样吧。

之后,隋朝灭亡,大唐东征高句丽,两者打得热火朝天,百济就赶紧抓住机会,多次进攻新罗。

到了七世纪年代,半岛的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罗王金春秋去高句丽改善关系,反而被扣押,金春秋成功越狱之后,转头就直奔长安与大唐结盟。

事情发展到这里,我们来锊一锊,首先,高句丽南下入侵,百济、新罗联合打了高句丽,然后这两国闹矛盾了,百济转头与高句丽和解。

新罗一看,那我也要和高句丽和解,没成想人家不要他,他就转头跑来长安了,问题是,长安和高句丽也是对立国,你特么的先去找高句丽,人家不要你,你就来我们大唐……

总而言之,半岛这三个国家,就是在上演不要脸版本的三国演义。】

群臣:……真的好不要脸啊!

尉迟敬德怒骂一声:“什么玩意儿,这三个国家没有一个有信义的,一个个都骑在墙头上。”

【大唐未必不知道新罗是什么玩意,但作为大国,为了稳住大唐周遭的国际局势平稳,大唐也就接受了新罗的投靠。

随后新罗进行了全面的汉化改革,唐朝也知道百济偷偷在接触高句丽,随即也从中立转向了新罗,并开始扶持新罗。

此时的百济在明面上还是大唐的藩国。

在宗藩秩序下,藩属国是不能互相攻打对方的,矛盾争执必须由大唐皇帝来裁决。

大唐皇帝为了维持半岛的局势,是绝对不会允许百济去攻打新罗的,所以百济也就试图摆脱大唐的控制,和高句丽、倭国越走越近。

当太宗皇帝东征高句丽没有达成灭国的目标时,百济认为大唐也就和隋朝差不多,杨二李二没啥差别,于是他表面功夫都不做了,直接断了朝贡,投靠高句丽。

百济借着高句丽,开始复仇,攻打新罗。

新罗求援大唐,唐高宗派出苏定方,攻打百济,达到灭国目标。

这里要强调一下,大唐出兵援助新罗,攻打百济的目的是为了重建国际秩序,以及为之后的攻打高句丽,收复中原疆土做一个跳板。

而新罗对大唐其实是有二心的,这个国家的目的却是借助大唐的力量扭转劣势,然后独吞朝鲜半岛,基于这一点,新罗后来也与大唐决裂。

轰轰烈烈的百济复国运动正如火如荼,新罗在这个时候暴露了他二五仔的身份,新罗暗戳戳地希望大唐与百济鹬蚌相争,它好渔翁得利。

于是新罗借口说没兵了,偷偷撤兵了。

唐高宗得知之后,立刻命令新罗前去支援被围困的大唐一万留守军,新罗王金春秋就派了少量的军队糊弄糊弄大唐,甚至新罗在配合大唐与高句丽的主战场上也是非常消极,一打战就开溜。

所以说,这三个国家没一个好东西。】

大唐天幕下,众人目露出鄙夷。

太宗被这三个小国的几番骚操作搞得没了脾气,“看来,大唐还是太仁慈了。”

尉迟敬德:“不如,朝贡咱大唐就多拿一些,他们就是吃太饱了,才搞这些弯弯绕绕,恶心人的事情。”

【好了,将朝鲜半岛三个国家之间的“尔虞我诈”说清楚了,我们就回到“白江口之战”上来。

留守的一万唐军在面对重重围困,局势急剧恶劣的情况下硬是挺过了三年。

然而三年之后,这支孤悬海外,精疲力尽的唐军又迎来了一个噩耗,倭国出兵了。

与大唐的正义之师不同,倭国这个国家插手朝鲜半岛的局势,那简直就是刻在骨子里的恶劣在作祟。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