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 直播历代王朝开国难度对比与后续 - 澍以 - 纯爱同人小说 - 30读书

第143章

太宗皇帝怒声责问,实在是这“鞭尸”二字太过骇人听闻。

他一想到自己可能被扣上这顶帽子便面色难看,古往今来,只有臭名昭著的人才会做下这等不敬死者之事,同理做下这样残忍、毫无人道的事,无论其人如何英明,这必定也是一生的污点。

【三人成虎,很多事根本是子虚乌有,但说的人多了,传播的范围广了,好像变成为了既定的事实。

但稍微去了解过历史的人便会知晓,这“太宗鞭尸魏征”简直是无稽之谈。

另外除却这个版本,还有一个便是“太宗推倒魏征的墓碑”,毋庸置疑,这个也是假的。】

太极殿外,群臣一脸迷茫,这魏征和陛下不是“千古佳话”吗,怎么还流传着这些可笑至极、子虚乌有的谣言?

众人自是不解。

魏征皱着眉头,他死后出的事,也不知有没有殃及到自家的子孙……

太宗皇帝此刻心里略有猜测,虽然他本人不至于鞭尸、推墓碑,但空穴不来风,一定是有大事情发生导致他牵连到死去的魏征身上。

能是什么事呢?太宗皇帝心里泛起隐约的不安。

【但为什么会流传这些荒唐可笑的缪论呢,来源于太宗皇帝推倒了魏征的纪念碑!

注意啊,这里说的是纪念碑,不是墓碑,也不是鞭尸!!

太宗皇帝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情呢,是因为魏征死后,朝堂风波渐起,太子李承乾谋反案发生。】

群臣:……这这这,这是他们能听的皇家秘事吗?

众人纷纷低下头,恨不得将自己埋进土里,此前天幕便说过,大唐之后几乎每一届的皇帝上位都伴随着腥风血雨。

远的不说,这太子李承乾可是当今陛下的嫡长子啊,这是近在眼前的事情,这一刻他们终于有了实感,也就瞬间胆战心惊起来。

自古谋逆案发生,朝廷都会迎来一次血腥的大清洗,他们可不敢奢下一届的帝王能有陛下这般宽宏大量,用人还不避仇的……

太宗皇帝面色一沉,乾儿谋逆,那皇位又是他的哪个儿子继承?

【太子李承乾害怕自己的胞弟李泰威胁到自己的储君之位,派人刺杀李泰。

谋刺失败之后,他竟然联合侯君集、杜正伦等人起兵造反。

实在太可笑了,造李世民的反?李承乾他也敢?

太宗皇帝这样的人哪怕到了晚年,想碾死自己的不孝子也是轻而易举,真当太宗是唐高祖李渊?李承乾真当自己是年轻时的太宗李世民?

不出意料,太子李承乾兵败被太宗皇帝幽禁了。

谋反案涉及到了两个人,一个是与魏征同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唐朝大将侯君集,还有一个便是中书侍郎杜正伦,他曾经是太子的老师。

这两人,前者被处死,后者被流放岭南。

这件谋反案其实和魏征本人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好死不死的,这两人都是魏征生前在太宗面前隆重推荐过的人,说他们都有宰相之才。

正在气头上、暴怒不已的太宗就怀疑魏征有结党营私的可能。

另外,魏征曾经抄录过自己的进谏言辞,给史官褚遂良看,两件事加到一起,太宗皇帝顿时就直接把魏征的纪念碑给推倒了。

并且之前新城公主被许配给了魏征的儿子魏叔玉,这件事发生之后,这桩婚事也取消了。】

此时的侯君集、杜正伦:……

提前知道自己卷入谋逆案,这滋味可真是难言。

二人霎时扑通一声,立刻滑跪,俯首叩头,不发一言。

辩解吗?天幕说出来的自然是板上钉钉的,又如何辩解?

求饶吗?可那是未来才发生的事情,此时此刻太子李承乾也只是个少年郎,他们也还没有犯下这等谋逆大事,又如何求饶?

太极殿外气氛凝滞,太宗皇帝闭上眼,将那波涛汹涌的眼底情绪遮挡,父子之情,兄弟之义……他都没有做到。

未来他李世民的儿子又重蹈王朝的覆则,他又该如何做呢?

良久,太宗皇帝深深地呼出一口气,沉声道:“起身吧,朕自是不会以未发生的事情来定你们二人的罪责。往后……望卿慎行。”

李世民想,当年他的父皇无法在他们兄弟之间取得平衡,而今日他李世民未必就不能,或许在朝政之外,他需要抽出更多的时间在他的儿子们身上。

侯君集、杜正伦二人谢恩起身后,默不作声地往朝臣身后退去,他们很有自知之明,想必陛下短时间内都不想再看见他们二人。

【其实单单就魏征这两件事,根本不能证明他有结党营私的可能,只不过是他好巧不巧撞到枪口上去了。

侯君集、杜正伦,这两人本来就是实打实优秀的人,并且这两人身后所属的集团对于一国储君来说,本来就是很重要的。

如果李承乾老老实实从太子到成为皇帝,这两人身后所属的集团他早晚都需要把握在手中的,所以魏征推荐他们也是应该的。

另外,我们不能否认人性是有弱点的,魏征确实是刚正不阿,但他作为魏家人,即便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家族后辈考虑。

侯君集属于关陇贵族集团,杜正伦属于山东士族,魏征向太宗推举这两人,夸他们有宰相之才,或许也有着自己的一份小心思,这两大集团欠了他的人情,他死后至少为自己的家族争取了两张保命符。

同样,他将自己的谏言辞抄录给史官看,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一固然有古人祈盼“千古留名”的愿景,其二也是为了魏家后人,凭借着他在历史上留下的光辉形象,大唐后来的皇帝若死想动他的后人,也得顾忌顾忌。

总之,论心世上无完人,所以看待他人,我们不要看对方怎么想的,不要听对方怎么说的,而是要看对方实打实做了什么。

后来,贞观十九年,太宗皇帝东征高句丽,虽然取得了胜利,但还是未能实现他自己预期的战略目标,撤军回国之后,他想起了魏征,不禁感叹道,若是魏征还在的话,一定会劝朕不要打这一战的。

一念之间,他派遣使者召魏征的家人到行营,赏赐、慰劳裴氏,立命驰驿以少牢之礼祭祀魏征,并重新立起了纪念碑。

这便是“千古一帝”太宗李世民与“千古谏臣”魏征这对君臣这一生的“相爱相杀”,贞观之治的辉煌盛大,官员清正之风,便是这对君臣cp的功劳吧。】

太宗颔首,“做事论迹不论心,且人有七情六欲,有私心更是正常,魏卿为大唐鞠躬尽瘁,朕哪里还能苛求您呢?”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