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魏征先是给太宗皇帝洗、脑一番之后,在此基础上又抓住了帝皇喜欢自比圣人的毛病,然后他便开始了他的劝谏之路。
曾有一次太宗皇帝召集大臣开会,在大会的期间魏征因有不同的意见就经常打断太宗的讲话,一连好几次,搞得太宗非常尴尬。
最后,太宗生气了,他黑着脸对魏征说,我好歹是个皇帝吧,你能不能尊重我一下,给我点面子行不行?
这话一出,当时的氛围都凝滞了,大家生怕太宗皇帝与魏征这个头铁的掐起来。
但是魏征却不慌不忙地说道,陛下你是大舜那样的圣君啊,当年大舜与群臣商议的时候,就曾经说过有问题要当面说出来,不要大家商讨的时候不做声,散会后又不懂装懂,把事情办得一塌糊涂。
现在陛下您想做舜那样的圣君,却不让我们做舜的臣子,您这样岂不是太自私了?
太宗皇帝一听,心里顿时美滋滋的,没错,朕就是要做舜那样的皇帝,如此想来,魏征像舜的臣子那样在会上有问题便直说,岂不是说明朕就像舜了?
这样一想,太宗皇帝顿时怒气全消,美滋滋地接受魏征时不时的意见反驳。】
群臣:……还得是你啊魏征!
太宗皇帝眼神意味深长,“魏卿,原来你是在给朕带高帽子啊?”
魏征闻言,原本尴尬的神色立刻变得正经起来,他肃声道:“陛下,臣说的难道不是事实?您难道不想成为尧舜那样的帝皇?”
“且臣能直言劝谏,倚靠的正是陛下您的英明神武,若不是您广开言路,臣一句话都到不了你的耳边……您与臣的关系本就不对等,臣能倚靠直谏获得百姓的喜爱,正是因为您不耻听取臣这等微末之人的言论。”
太宗一顿,是啊,魏征“犯颜直谏”素有威名,可不就是他成全的对方,看来这魏征的名望至少有一半是他的功劳!
“魏卿果然甚是懂朕的心意。”太宗高兴道。
片刻后,他想了想,又安抚魏征,“你能获得百姓的喜爱,到底还是你原本提出的谏言就有道理,朕……朕只是稍微采纳你的谏言而已,当不得什么大事。”
“陛下您不采纳,臣说得再好又有什么用呢!”魏征拱手道。
此时,群臣二人之间相视而笑。
群臣:……
呵~原本还不信,但此时此时眼前活生生的这一幕可不就是?陛下明明已经听天幕挑明了,依旧还是“上当”啦!!
尉迟敬德心中暗暗呸了一声,好你个心机“征”。
秦叔宝:……陛下果然还是爱听好话的!!
【来,我们继续听听魏征是怎么“忽悠”,哦不,劝谏太宗皇帝。
曾经太宗皇帝决定在洛阳修建宫殿,以便于他定期去居住,然而这个时候身为中牟县小县丞皇埔德参觉得不行,于是上了奏疏直接说道,陛下你修建洛阳宫殿,这是劳民之事,你盘剥百姓,这是大肆敛财啊,你觉得女子高发髻好看,导致宫中民间的女子都纷纷梳高发髻,这可太浪费时间了……
太宗皇帝一看,哎,你这小小的县丞也敢“弹劾”朕,气煞朕也~
于是太宗皇帝拿着奏疏砸在桌上,怒声骂道,这个人就是想要国家完全不赋税、不服役、想要宫中女子全部剃掉头发,省时省力,都发髻都不用盘了,这才称心如意。
魏征一听,倒也没有陛下说的那么夸张,但这少收赋税、少征兆役民确实对百姓来说是一件好事,宫中民间女子也不要搞什么费时费力的装扮问题了,有这时间还不如多干点活,改善改善自己的生活情况,所以陛下你这个宫殿还是不要建了吧。
这时候肯定得魏征出场了啊……按照影视剧和小说中,魏征必然是得接着那个小县丞的话,继续劈头盖脸一顿骂,然而事实是魏征还真没有。
他也是想劝谏的,但他在劝谏之前给自己接下来的话做了铺垫,他先引经据典,拿出贾谊进谏汉文帝的事例。
我们知道这贾谊说话也是难听,而且这汉文帝可是当时的太宗皇帝的偶像来着,拿这个事例来铺垫是非常贴合当时的情况的。
魏征的意思很明显,当时贾谊劝谏汉文帝,汉文帝再生气也没有给对方小鞋穿,陛下您不是最崇拜汉文帝吗?那您是不是该学学他,那接下来该怎么做还用臣再说吗?
魏征主打一个我就不劝,搬出那些优秀的帝皇,完美抓住太宗想要当明君的决心……
看看、看看,前朝明君珠玉在前,陛下您要怎么做,自己掂量掂量吧。
魏征的话点到为止,留给太宗李世民无限的遐想,太宗一琢磨,是啊,他可是要成为媲美前朝优秀皇帝的君主,他不能输!即便再气,他也要忍着!
所以说这魏征在劝谏上面也不是一个劲儿疯狂输出的,他也是会根据现实点到为止的,有时候说得再多,不如太宗皇帝自己想明白。】
群臣:……高!实在高!这点到为止的度,还得是魏征你才能把握啊……
房玄龄、杜如晦:……比不上,比不上!!
李世民笑着微微颔首,知朕者,魏卿也~
魏征将朕的想法摸得透透的,这都是为了朕能采纳他的意见,魏征实在是有心了……
魏征尴尬一笑,这也不全是他厉害,而是恰好陛下就是一个上进的君主,若是那等烂泥扶不上墙,还不思进取的,他点到为止,那样的君主只会把他的话当耳边风。
【魏征除了点到为主,他还会转移关注点。
又有一次,太宗皇帝想到他横扫千军、荡平外寇,统一天下,觉得以自己的功劳业绩可以去泰山封禅了,于是他脑门一拍,决定了,要去!
大臣们有的曲意逢迎,纷纷拍马屁表示祝贺。
太宗皇帝闻言,更高兴了,甚至有些飘飘然。
有些正直的大臣知道封禅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情,但鉴于太宗皇帝确实是个非常优秀,足够去封禅的君主,他们又不知道该怎么劝谏,而且太宗皇帝在兴头上,这时候开口扫兴,万一太宗以后给小鞋子穿怎么办?
这个时候魏征就站出来了,他去见太宗皇帝,直言封禅的时机还没到。
注意啊,魏征这里说的是封禅的时机还没到,不是说不能去封禅。
太宗皇帝一听,又是你,魏征!那你说为什么时机还没到……
魏征不紧不慢,先是肯定了太宗皇帝,说陛下你是明君,封个禅那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时机还没到啊,因为隋炀帝导致天下民不聊生,饿殍千里,现在您治国有方,各地开始慢慢恢复了,但是还没有恢复得很好。
自古封禅是件大事,到时候周边的小国家肯定会派使者过来跟随,一路观望的,若是让他们看到我们沿途萧条的景象,那可不就大大影响我们国家的面子吗?
太宗一听,有道理,而此时他的关注点已经从去不去封禅变成了可不能让其他小国家笑话、暗地里取笑大唐,嗯……咱还是得更加努力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