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相比于李世民的心潮澎湃,李渊此刻简直心如死灰。
开国皇帝,开国皇帝……如今这四个字仿佛对他来说,就是个笑话一样。
帝王庙,他甚至都没有资格进去,攻打高句丽,他比不过自己的儿子便算了,比不过孙子也罢了,可是,凭什么啊……连杨广都这个声名狼藉的人都能有份……而自己……
李渊忍不住怀疑自己,他真的那么烂吗?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御舟上群臣作为旁观者反而能够迅速准确地得出这一推论。
秦王绝对是亘古历史中盛大光辉集于一身的巨人,因此在他们这些学士眼中不忠不孝的罪名便像极小的黑点一样,根本掩盖不了他的光芒。
这是多么伟大的帝皇啊……
宰相陈叔达、萧瑀等人心潮涌动,这样的帝皇他们怎能不膜拜呢?这才是他们想要追寻、想要为之效力的帝皇啊!
【突厥围攻乌城,李建成、李元吉利用这件事直接打乱了李世民的考量。
并且他们剥夺李世民身边的保命军权也只是第一步,接着这两人继续将李世民身边的智囊团,房玄龄、杜如晦,贬出秦王府。
等到李世民的军权、智囊团都被分离之后,李元吉立刻补上了第三刀,借刀杀人,借皇帝李渊的刀斩杀李世民。
而高高在上的帝皇李渊对李建成、李元吉迫害李世民的行为视而不见,他沉默了。
但沉默不就是默许了吗?
他们的计划很完美,然而第一步就出现了差错,因为东宫早就有了李世民的人,东宫属官太子率更丞王晊秘密来到了李世民居住的弘义宫内。
这个人之前收了李世民的好处,这一回便是他为李世民送去了一份绝密的情报齐王与太子密谋杀害李世民的计划。
因齐王已经控制了秦王的精兵,太子李建成意图借为齐王北上践行之名,邀请秦王到昆明池,席间派出壮士将其斩杀,对外便称秦王是暴毙而亡。
李建成知道李渊肯定是不会相信这个说辞,但他很有自信,他告诉李元吉说,他会说服他的父皇将国事交在他的手上,等到他上位了,便立齐王为皇太弟。
而这一次尉迟敬德等人已经交由你指挥,便是你的部下了,到时候你直接将他们坑杀,这天下之人又有谁敢指责你。
李建成可真是和李渊学了个十成十,画大饼的能力可真强,李元吉这个脑门有坑的居然也信,我们完全可以预料到,若真的李世民没了,那李建成下一个杀的绝对是李元吉。】
李建成阴森森地冷笑着,眼中尽是愤怒,“王晊?原来如此!孤写下禅位书的消息也是他递给你的吧?”
李世民轻哼一声,“是又如何?难道禅位书不是你亲手写下的?”
李渊依旧保持沉默,他将自己的沉默贯彻执行到底。
无论是李建成想要斩杀李世民,还是此时大势已去,李世民想要杀死李建成,他这个作为父亲的人,永远能够保持沉默。
一个能够亲手斩杀自己儿子的皇帝,究其根底,李渊是冷漠、无心的。长期的帝皇生涯,他早已经不是单纯的父亲了。
尉迟敬德再次听到“坑杀”二字,依旧气得火冒三丈,他是武将,武将的宿命与荣耀便是要死在战场,太子李建成居然想要让他们这些随时准备好为国捐躯的人去死在他们使出阴谋诡计中。
耻也~这是对他们的折辱……
“殿下,请您下令……让臣杀了这个不仁不义的太子。”尉迟敬德大声道,阳光下,他手中大刀闪烁着冰冷的光芒。
李渊嘴角抽搐,他这个帝皇在此时已经失去了所有的威严。
李世民看了一眼李渊,后对尉迟敬德轻轻摇头,“还不到他死的时候,我要让他死得心服口服,并且这一次他的死无法成为我身上的黑点。”
李建成闻言,神色越发癫狂,“你杀了我啊,有本事就快杀了我。”
这会儿他已经意识到了,李世民想让他听着大唐在他手中究竟如何绚烂,而他在此衬托之下,便像臭水沟的老鼠一样,他不想听,不想承认自己不如他李世民。
李世民淡淡道:“别急。你注定要死在百姓眼前,连带着你那份禅位书,这一次谋朝篡位的是你,而我则是大义灭亲。”
李建成闻之,两眼直翻,猛地吐出一口血,“你、无耻!无耻!”
他不甘不愿地看向天幕,突然冷笑出来,“天幕可是在说你弑杀兄弟,孤不相信百姓会信你。”
李世民笑着摇摇头,“难道你现在还不明白吗?天幕未曾出现时,我或许真的走上了这条路,但世人依旧评价我瑕不掩瑜。”
“如今天幕出现,我都未走上这条路,这一次,我又有什么可被人指摘的呢?”
“并且你、齐王、甚至父皇对我所做的事,都被天幕抖出来了,百姓为我愤怒还来不及呢,又怎么会怪我呢?”
“最后再提醒你,这一次我还真没这么做,杀你,不是我个人的恩怨,是为了平息百姓的怒气,哦……对了,应该也还有父皇的怒气吧……”李世民说到这里,脸上似笑非笑。
李渊:……能别再提朕的绿帽子吗?
李建成一顿:“……天道不公!天道不公!凭什么这般偏爱你,明明孤才是名正言顺的大未来之主。”
“能者居之。”李世民道。
【王晊的这一封情报也在秦王府掀起了波澜,一众幕僚纷纷劝说李世民,李世民也是知道自己的处境非常危险的,但是他就是仍然想等东宫先动手。
或许在我们今日,我们会为李世民在这一刻的犹豫不决而恨铁不成钢,然而我们毕竟不是古人,君臣、父子、这样的礼教压在古人的头顶上,要掀翻头顶的大山需要鼓起很大的勇气。
尉迟敬德、长孙无忌见李世民还犹豫,甚至不惜以自己要出逃来激李世民起兵,尉迟敬德更是直接说,殿下处事迟疑,非智者所为,临危不决,非勇者所为,殿下不用臣说,也要自己做出决断,考虑国家前途,考虑自身性命。
彼时的秦王府还有八百士兵,这些人全部批甲入宫,都是非常精锐的士兵,想想之前打战的时候,李世民都能用五百对上一万的敌军,还能打胜。
现下,皇宫中皇帝李渊的亲信军队,宿卫军临阵倒戈,李世民胜利是必然的。
可是李建成毕竟是大唐法定的太子,李世民无法解决自己忤逆君父、争夺储君这两个问题,他始终难以决断。
后来他想要占卜问事,但是被张公谨怒砸了龟甲,张公谨说,占卜是为了解决疑难之事,难道占卜出来的结果是不宜举兵,难道秦王府全部等死吗?
到了此时,李建成、李元吉的步步紧逼、不留一丝后路,加上秦王府幕僚们的劝说,促使李世民终于下定了决心。
其实李世民他在皇帝李渊、齐王李元吉、太子李建成的身边都安排了人,并且皇宫宿卫军也是倾向于李世民这边的,各处所有安排都确定了的,他唯一犹豫的便是名声问题,他要为自己的上位树立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