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 直播历代王朝开国难度对比与后续 - 澍以 - 纯爱同人小说 - 30读书

第97章

【接着李渊在任鐶的建议下,招降了关中起义军的首领孙华。

李渊便以孙华为向导,带领着王长谐、刘弘基等六千兵马先渡过黄河扎营,这一次他们面对的是屈突通这位将领。

隋炀帝杨广时期,曾参与征讨高句丽,,大业九年时,又平定了杨玄感叛乱。隋炀帝南巡江都的时候,他又受命留守长安。

屈突通,后世记载他是一位“奉公正直,官民敬畏”的“一代名将”。】

此时的屈突通也在大殿前,听着后世人给他的高度评价,屈突通忍不住露出大大的笑容来。

其他群臣有和李渊一起打仗的将领们听着觉得腹中甚是酸胀,怎么天幕就没有点名夸赞他们呢!

此时还是太子李建成阵营的魏征心思不由地飘远,他想,若是将来他兢兢业业地辅佐太子,不知后世能不能给他个好的评价。

这会儿的他完全没有想到自己会与对立阵营的秦王李世民成就一段历史佳话。

【李渊面对这位优秀的将领,在临行前他告诉王长谐,屈突通本人的精兵是不少的,而此时此刻,明明我们这边与他才相距五十里地,而他却不敢来战。

这便说明他的士兵精锐是精锐,但是却不为他所用,这说明底层的将士们对待隋王朝已经失去了信心,对待与我方开战也是保持着消极的心理。

既是这般,但屈突通到底还是会担心朝廷的怪罪,所以他是不敢不出战的。

李渊针对这一情况,让安排王长谐等人渡河之后,引诱他出来战斗,然后李渊本人亲自带领军队抄他后路,这样便能攻克河东。

若是屈突通不上当,而是全军守城的话,那么便将黄河上桥守住,截断他的后路,这个时候屈突通如果还不逃亡,那么他们这一方必定能够生擒屈突通。

李渊的想法确实很好,将屈突通出战或者守城的这两个选择都做了对应的策略。】

屈突通挠了挠头,偷偷瞄了一眼皇上,原来当年皇上对他进行了这般严密的战略上部署,只是……

李渊眼眸一转,神色好似有些无奈。

【而李渊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屈突通自己开辟了第三个选项,他出城了又没完全出,什么情况呢,就是他派遣别人出战,但自己守城了。

他派出了虎牙郎将桑显和,由他带领数千名骁果军渡河,然后夜袭王长谐的大营。

王长谐没有料到这样的情况,突然的夜袭使得战事处于不利的位置,然而幸好是孙华与史大奈率领的游骑兵突然赶到,将桑显和击败。

桑显和在逃跑的路上,还不忘派人将蒲津的黄河大桥给拆了,他的本意是不想让李渊这边的军队追击过来,然而却不妨是自断了后路。

李渊见此,立刻派出李建成、李世民、裴寂率兵三面围城,然而他自己则登上东面高高的土原上暗中观察敌军城内的形势。

这一场战役,李渊自己本人是没有多大的把握的,因为他在土原上面观察到河东城墙实在是太坚固,太挺拔了,李渊这边的士兵要攻城爬上去的难度实在太大。

另外因为屈突通本人是宿卫旧将,打野战不是他擅长的,但是固守城池是他的拿手项。

李渊的担心是对的,当他们这一方发动攻势的时候,东面、西面的战况都是不乐观的,这个时候又赶上了暴雨骤然降临,攻城的局势越发严峻。】

大殿前的李渊皱眉,当初他在这次战役和对上宋老生时,都是发生了强降雨。

他也曾暗地里怀疑过自己是否真的是天命之人,否则怎么每次重要战役的时候,老天都要下雨。

【李渊会频繁碰上大雨,主要是因为当时的隋末唐初刚好卡在间河期,是北方开始气候变暖的时期。

攻城的局势严峻起来,站在城东的李渊之好紧急下令收兵,然而他却没有看到河东的南面已经有千余名的勇士攻上了城墙,当收兵的号角声响起的时候,李渊错失了这次攻破河东的机会。

局面到这里便陷入了僵持,但好在没多久,黄河西面开始出现转机了。

之前李渊成功说降过韩城,而当时的冯翊、永丰仓,还有万年、醴泉、鄠县等地的官员纷纷派遣使者向李渊表示归附。

为什么这些人会向李渊表示归附呢?最主要的是在这里有李渊的内应,一位是李神通,一位是李渊的女儿,平阳公主。

隋大业十三年,也就是公元617年五月,当初李渊决定起兵的时候,平阳公主和柴绍正在长安,李渊曾经秘密派遣过使者去将他们接回来,生怕自己起兵之后,他们两人会面对朝廷的责难。

柴绍对平阳公主说,你的父亲将要起兵扫平乱世,我打算前去迎接他的义旗,一起离开又不可行,很容易引起朝廷的怀疑。我害怕我独自走后你面对朝廷会有危险,不知道该怎么办?

平阳公主听到他那样说,直接告诉他,你赶紧离开,她自己会有办法的,而且她是女子,遇到危险反而有地方躲起来。

事实证明,柴绍的担心是多余的,平阳公主嘴上说得好好的,躲起来,然而事实告诉你,她才不呢!

好家伙,她直接自己招兵募马和朝廷干起来了。】

平阳公主逝世于武德六年,这是李渊心中的痛。

天幕这会儿具体说起了平阳公主,武将们不由得心怀敬佩,世间大多数男子较之平阳公主都显得十分逊色。

屈突通自然也不例外,天幕虽说自己是一代名将,但屈突通自认自己是比不上平阳公主的,曾经他被平阳公主打败过好几次,还是大败,惨败!

秦王李世民与妹妹平阳公主的感情甚好,想起妹妹曾经的英姿飒爽,李世民顿生悲伤,只是这会儿他可不敢哭了,只能憋住,忍住!

【当柴绍从小道直奔太原的时候,平阳公主则在后方进行各种安排,确保柴绍能够平安到达太原。

而她自己则是立刻动身去到鄠县的李氏庄园,,自称“李公子”,将当地的产业变卖,赈济灾民,很快就招募到一支几百人的队伍。

等到父亲李渊的起兵的消息传来,她就决心为父亲招募更多的兵马,以超人的胆略和才识,在接下来的三个月内,她就招募了四五支在江湖上已经具有相当规模的起义军了。

而这些起义军之中最大的一支是胡商何潘仁,此人在当时手下已经有几万人了,而平阳公主当时的势力并没有何潘仁那么强,但是何潘仁就是愿意做平阳公主的手下。

接着平阳公主又连续收编了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等的起义军,势力大增。

而在此期间,隋朝朝廷不断地派兵打压平阳公主,但是,每一次、每一次平阳公主都打败了隋朝的兵马,而且还是势如破竹地连续攻占了户县、周至、武功、始平等地。】

【由平阳公主做主帅的这支义军,军纪是非常严明的,平阳公主本人令出必行,整支军队都对他是肃然起劲的。

在当时隋末大乱的时候,这支队伍还非常用心地护着底层的老百姓,很快这支队伍就得到了百姓的拥戴,人们将平阳公主称为“李娘子”,将她的队伍称为“娘子军”。

名声打出去之后,很多人都千里奔袭而来,只为加入这支“娘子军”。

不久之后,平阳公主的这支娘子军很快就超过了七万人,不得不说,平阳公主在军事上是由有超脱平常人的直觉和见地。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