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其实大秦的“依法治国”是大秦代代先人高瞻远望的成果,主播现在的国家也是“依法治国”,只不过我们国家的“依法治国”和大秦的“依法治国”是不一样的概念。
而这之中最大的一点区别就是大秦是“王在法上”的,但主播的世界没有任何人、任何事能够驾驭于法律之上,我们的法律是依照人民的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
大秦乃至后面的封建王朝没有一个朝代能够真正地做到这一点。】
大秦。
嬴政刚开始听着后世人也是“依法治国”,瞬间感觉豪情万丈,然而下一刻他眼神微微一滞。
莫非这后世人,竟然是“王在法下”吗?这怎么可能?
君王与平民同处于“法制”之下,君王便失去了他个人的威信。一个朝代如果皇帝的权利不是至高无上的,那如何震慑百姓,如何维护国家的安稳,赢政无法理解这样的朝代为什么能够安稳祥和?
处在封建王朝统治下的百姓,甚至身为统治者的“皇帝”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他们根本无法想象天幕女子所在的世界是没有王的。
战国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之前的那段时期,正是中国制度产生大动荡的两个重要的时期。
嬴政细细思索过后,终究是对“王在法下”无法理解,也就皱着眉头放过这个话题。
他转而向李斯道:“后世对朕的大秦偏见如此之多,想来那“喜”的用竹简来当陪葬品,还是相当可靠的。不若……”
赢政的话还未说完,李斯立刻拱手道:“臣死后不葬财富珍宝,当留下可供后世人研读大秦律令等的书简。”
孺子可教也~赢政点微微颔首,眼神里是满意的。
【好了,大秦”以法治国“就说到这里来。接下里啊我们说说大秦目前这个崭新的时代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将六国不同文化背景的百姓统一起来,这个问题,其实始皇帝赢政心中大约早就有成算了。
当战争刚刚结束不久的时候,赢政只花了不长的一段时间被将各项政策琢磨通了。
除了争议颇多的“焚书坑儒”,另外还有几项政策的颁布,至今都对我国的国家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他高瞻远瞩,目标清醒。】
嬴政敛眉,心中自有成算。
再抬起头看天幕时,眼神中尽是了然,他想了想,开口调侃了自己一声道:“可算是讲到朕的优秀的政策了。”
被遗忘很久的赵高,终于等到天幕不再抛雷的时候,狠狠拍上一个马屁,“陛下的功绩自然是岁在千秋的。”
一旁听嬴政的其他子女们也是狠狠的点头附和,机灵的人都知道天幕在提前透露大秦存在的问题,如今他们的父皇已经知晓,就凭他父皇的能力,大秦将来定不比现在差。
而他们这些人,长兄扶苏已经对他们心怀芥蒂,此刻只有努力抱住父皇的大腿才能在大秦继续无忧无虑地享受着上层的皇宫生活。
一时间,场面倒是无端地一派乐融融的现象。
赢政哈哈大笑。
【政策一:统一文字(书同文)。
几千年过去,全世界都知道我们中国的文字是方形字,一撇一捺,方方正正。
但是呢,在秦朝之前我们中国很多地方的文字都还只是象形符号或者甲骨文,一直到秦朝小篆的诞生,中国才开始进入流传两千多年的方块字时代。
赢政灭六国之后,他发现他虽然统一了国家,但是各地使用的文字却不相同,如此一来,各国之间交流起来甚是困难,更甚者,这也成为了秦朝统一法律制度的最大障碍。
赢政敏锐地察觉到文字的不同,进而使得文化的不同,文化不同就会产生思想上的不同,所以统一文字势在必行。
于是他召集了李斯、赵高、胡毋敬这三位有才干的大臣让他们研究各国的文字,主要以秦国的文字做基础,然后以其他的文字做改动,让笔画更加具有美感,大秦天下统一成相同的文字,这便是前面我们说到的小篆的诞生。*1
秦始皇虽然在民间下了“挟书令”,不允许百姓学习法家除外的书籍,从而导致民间自发性的教育链被破坏。
但他却又特地派学者到各个国家,哦,不能说是国家了,应该是其他地区,去教授秦朝的文字。
统一文字这一步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是极为有远见的一步,文字是思想和文化的传播者,文字不统一,那么所谓的“六国合一”便是一场空谈。
文字的统一,使得中华文化的传承有了载体,在跌宕起伏的历史岁月里,文字不灭,文化不绝,中华文明永远绚烂。】
被天幕提及的“李斯”“赵高”正是难掩激动,这一刻他们突然想起了前些日子的时候,陛下微服私访六国故土之后一脸若有所思的样子。
原来竟是如此……
天幕说这“统一文字”对后世的影响如此之大,而他们也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怎能让人不开心呢?
赢政颔首,表示肯定他们的疑惑,他确实在思考这个问题,此时时机刚刚好,他便顺着天幕将这任务下派给他们三人。
在场的赵高、李斯感恩戴德,正叩首时,突然又听赢政道:“天幕说儒生规模之大,擅长教育,如此,小篆确定下来后,率先教授这些人学习大秦的小篆,再让这些儒生同秦吏一起面向六国遗民,教授他们认识新的文字。”
“朕可不能让他们白白吃干饭!百姓愚钝,他们若是教不会百姓,教授文字的效率低下,就……就把他们籍贯名字张贴出来,广而告之天下,此儒生竟然连简单的教书、教人识字都不会。”
“儒生最重名声,朕看他们可还敢有其他的心思,可还有其他精力搞其他的事。”
李斯听着这杀人诛心之法,觉得甚好,补充道:“不若出两个榜,红榜和黑榜,做得好的上红榜,陛下您再嘉奖他们;作为不好的上黑榜,让他们在天下人面前丢进脸面。”
不得不说,此时的嬴政和李斯无师自通了现代的“kpi”业绩和“社死”。
“甚好。”嬴政挥挥手就将此令颁布下去。
之后,令下,儒生们看向街上路过的百姓们,教书识字?好!学!给咱学!不学,咱的脸面要丢尽了!咱可就对不起万世师表孔子了。
【政策二:统一货币、度量衡。
秦国统一六国之前虽然各国之间是有贸易往来的,但是关于计量单位和货币的价值基本是是每个国家有每个国家的约定。
这就会出现一种很复杂的交易模式,比如说一个秦国的人去到魏国做生意,那么他必须要遵守魏国的规定。
而他带到魏国的物品,必须按照魏国的计量单位和魏国本国的货币进行结算,然后他赚取的这些钱在回到秦国之前还必须兑换成秦国的货币价值,因为他本身为秦国人,在秦国生活用的肯定是秦国本国的货币。
再则,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依法对各国的人民进行征收赋税,然而他收上来之后才发现征缴上来的粮食重量不一。
因为虽然秦始皇规定每一户人家的老百姓需要缴纳八斗的粮食给朝廷,但是民间各国的百姓却还是按照原先的计量单位进行征缴。这样的情况下,使得秦朝官吏在统计方法的工作变得异常繁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