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的故事。 - 直播历代王朝开国难度对比与后续 - 澍以 - 纯爱同人小说 - 30读书

第一章的故事。

曹沫的结局就是齐桓公答应了,宴会上照常,曹沫拿到了契约书,成功返回了。

以上再回顾,荆轲出发前说的“返”字,就大概可以推断他也是想成功劫持秦王,拿到契约书,再回去报答燕国。所以这是a计划!

然而a计划发生的原因,在于秦武阳,本来刺杀应该是一人困住嬴政的身体,抱住他,拖住他,一人将刀架在脖颈上,而秦武阳最后因为害怕没有上殿,而嬴政本身又很厉害,所以没能成功一击劫持住。

刺客列传中太史公的一段评论:“世言荆轲,其称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马生角”也,太过。又言荆轲伤秦王,皆非也。始公孙季功、董生与夏无且游,具知其事,为余道之如是。”

译文:社会上谈论荆轲,当说到太子丹的命运时,说甚么“天上像下雨一样落下食粮来,马头长出角来!”这太过分了。又说荆轲刺杀秦王,这都不是事实。当初公孙季功、董生和夏无且交游,都知道这件事,他们告知我的就像我记载的。

这里出现了夏无且,夏无且是个医官,地位不高,那么他坐在大殿上的位置必定比较远,所以当荆轲拿出匕首时,很可能不是想刺杀秦王,而是吓唬他,架在他脖子上。

一直到最后,荆轲受伤,他意识到自己的a计划不会成功了,所以才奋力扔出匕首,执行b计划。

关于荆轲的形象问题:

司马迁写到: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荆轲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

注意这里,荆轲喜欢读书,曾游说国君,想要做官,但人家不用他。

不单单一国,他周游诸侯国,且每到一国,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

就是结交当地的贤能有德和有权势的人,推论他其实还是想走仕途之路的。

所以结合前面太子丹还派了小孩子秦武阳,所以荆轲应该也是一个能让秦王觉得没有威胁的人,那这个人形象必定看起来文弱。

田光向太子丹推荐这个荆轲时道:“但所善,荆卿可使也。”

那么推到,就是他们想要让荆轲去担任出秦的使者。

至于为什么说荆轲大概是被绑上刺杀秦王的贼船上,以下是这个《史记》原文:

燕有田光先生,其为人智深而勇沈,可与谋。”

太子曰:“愿因太傅而得交於田先生,可乎?”

鞠武曰:“敬诺。”出见田先生,道“太子愿图国事於先生也”。

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

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

田光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老,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臣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图国事,所善荆卿可使也。”

太子曰:“愿因先生得结交於荆卿,可乎?”

光曰:“敬诺。”即起,趋出。(注意这里的去出,是小步快步走的意思)

太子送至门,戒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田光俯而笑曰:“诺。”偻行见荆卿,(注意这里的偻行,就是弯腰驼背走路的意思,前面说到小步快走,一出来就变成弯腰驼背,很可能就是演戏给荆轲看的。)

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光窃不自外,言足下於太子也,愿足下过太子於宫。”

荆轲曰:“谨奉教。”

田光曰:“吾闻之,长者为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告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而

使人疑之,非节侠也。”

欲自杀以激荆卿,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因遂自刎而死。

(田光从头到尾说话含含糊糊,就是不告诉荆轲太子丹的计划,一个劲的催促他去太子丹那里报到,最后还用自杀来逼迫荆轲,荆轲于情于理最后还是去太子丹那里了。)

这是全篇的译文:

在秦国做人质的燕太子丹逃回了燕国。他看到秦国将要吞并六国,如今秦军已逼近易水,惟恐灾祸来临,心里十分忧虑,于是对他的太傅鞫武说:“燕秦势不两立,希望太傅帮忙想想办法才好。”鞫武回答说:“秦国的势力遍布天下,地盘广大,如果他们再用武力胁迫韩赵魏,那么易水以北的燕国局势还不一定啊。何必因在秦遭受凌辱的怨恨,就去触犯秦国呢?”太子说:“那可怎么办好呢?”太傅说:“请让我好好考虑考虑。”

过了一些时候,樊将军从秦国逃到燕国,太子收留了他。太傅进谏劝告太子说:“不能这样做啊。秦王残暴,又对燕国一直怀恨在心,如此足以让人胆战心惊了,更何况他知道樊将军在这里!这就好比把肉丢在饿虎经过的路上,灾祸难以避免了。即使管仲和晏婴再世,也无力回天。太子您还是赶紧打发樊将军到匈奴去,以防泄露风声。请让我到西边去联合三晋,到南边去联合齐楚,到北边去和匈奴讲和,然后就可以对付秦国了。”太子丹说:“太傅的计划旷日持久,我心里昏乱忧虑得要死,恐怕一刻也不能等了。况且问题还不仅仅在这里,樊将军穷途末路,才来投奔我,我怎么能因为秦国的威胁,就抛弃可怜的朋友,把他打发到匈奴去呢,这该是我拼命的时候了,太傅您得另想办法才好。”鞫武说:“燕国有一位田光先生,此人深谋远虑勇敢沉着,您不妨跟他商量商量。”太子丹说:“希望太傅您代为介绍,好吗?”鞫武说:“好吧。”于是鞫武去见田光,说:“太子希望和先生一起商议国家大事。”田光说:“遵命。”于是就去拜见太子。

太子跪着迎接田光,倒退着走为他引路,又跪下来替田光拂拭坐席。等田光坐稳,左右人都退下后,太子就离席,向田光请教道:“燕秦势不两立,希望先生能尽量想个办法来解决这件事。”田光说:“我听说好马在年轻力壮的时候,一天可以飞奔千里。可到它衰老力竭的时候,连劣马也能跑在它的前面。太子现在听说的是我壮年的情况,却不知道如今我的精力已经衰竭了。虽然这么说,我不敢因此耽误国事。我的好朋友荆轲可以担当这个使命。”太子说:“希望能通过先生与荆轲结识,可以吗?”田光说:“好的。”说完起身就走了出去。太子把他送到门口,告诫他说:“我告诉您的和先生刚才说的,都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出去。”田光低头一笑,说:“好。”

田光弯腰曲背地去见荆轲,对他说:“我和您交情很深,燕国没有人不知道。现在太子只听说我壮年时的情况,却不知道我的身体已大不如当年了。有幸得到他的教导说:‘燕秦势不两立,希望先生尽力想想办法。’我从来就没把您当外人,于是把你举荐给太子,希望您能到太子的住处走一趟。”荆轲说:“遵命。”田光又说:“我听说,忠厚老实之人的所作所为,不使人产生怀疑,如今太子却告诫我说:‘我们所讲的,都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出去。’这是太子他怀疑我啊。为人做事让人怀疑,就不是有气节的侠客。”田光这番话的意思是想用自杀来激励荆轲,接着又说道:“希望您马上去拜见太子,说我已经死了,以此表明我没有把国家大事泄漏出去。”说完就自刎而死。

荆轲见到太子,告诉他田光已经死了,转达了田光的临终之言。太子拜了两拜,双腿跪行,泪流满面,过了好一会儿才说道:“我之所以告诫田光先生不要泄密,是想实现重大的计划罢了。现在田先生用死来表明他没有泄密,这哪里是我的本意呢?”荆轲坐定后,太子离席,给荆轲叩头,说:“田先生不知我是个无能的人,让您来到我面前,愿您有所指教。这真是上天可怜燕国,不抛弃他的后代。如今秦国贪得无厌,野心十足,如果不把天下的土地全部占为己有,不使各诸侯全部成为自己的臣下,它是不会满足的。现在秦国已经俘虏韩王,占领了韩地,又发兵向南攻打楚国,向北进逼赵国。王翦的大军已逼近漳水、邺城,而李信又出兵太原、云中。赵国哪里能抵抗秦国的攻势,一定会投降。赵国向秦称臣,大祸就落到燕国头上了,燕国国小力弱,多次遭受兵祸,现在就算征发全国力量也不可能抵挡住秦军。诸侯都屈服于秦国,没有谁敢和燕国联合。我私下考虑能得到天下最勇敢的人出使秦国,用重利引诱秦王,秦王贪图这些厚礼,我们就一定能如愿以偿了。如果能劫持秦王,让他归还侵占的全部诸侯土地,就像当年曹沫劫持齐桓公那样,那就更好了;如果秦王不答应,那就杀死他。秦国的大将在国外征战,而国内又大乱起来,那么君臣必定会相互猜疑。趁这个机会诸侯就可以联合起来,势必击破秦国。这是我最高的愿望。但不知道把这个使命托付给谁,希望先生您给想个办法。”

过了一会儿,荆轲才说:“这是国家大事,我才能低下,恐怕不能胜任。”太子上前叩头,坚决请求荆轲不要推辞。荆轲这才答应下来。于是,太子尊荆轲为上卿,让他住在上等的宾馆,太子每天前去问候。供给他丰盛的宴席,备办奇珍异宝,不断地进献车马和美女,尽量满足荆轲的欲望,以便让他称心如意。

(可以知道荆轲一开始是反复推脱的!后来实在没办法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