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猴面包树遇猴
用了一上午的时间,我才走出,结满古怪果子的拐子小树林。
眼前的视线,突然开阔,出现稀稀拉拉,异常高大的树木。
这种树,就是许多冒险家们喜欢的乔科的面包树。
是非洲许多地区,常见的一种树木,学名木菠萝。属常绿乔木,树干高大。
它不但是动物们的食物来源,而且还是世界上最粗的药用树。
猴面包树学名叫波巴布树,又名猢狲木。别称猴面包树或酸瓠树。
是大型落叶乔木。
猴面包树树冠巨大,树杈千奇百怪,酷似树根,远看就像是摔了个“倒栽葱”。
它树干很粗,最粗的直径可达12米,要几十个人手拉手才能围它一圈。
但它个头又不高,只有10多米。
因此,整棵树显得像一个大肚子啤酒桶。
远远望去,树似乎不是长在地上,而是插在一个大肚子的花瓶里,因此又称“瓶树”。
猴面包树的树形壮观,果实巨大如足球,甘甜汁多。
结出的面包果大小不一,大的像足球,小的似柑橘,最重的有25千克。
面包果的结果期长达8个月。
外表布满颗粒状突尖,成熟时为黄色。
肉质的果富含淀粉,烧烤后可食用。是猴子、猩猩、大象等动物最喜欢的美味儿。
当它果实成熟时,猴子就成群结队而来,爬上树去摘果子吃。
所以它又有“猴面包树”的称呼。
它在干旱时,能存很多水。
在陆地上,除了非洲,地中海、大西洋和印度洋诸岛,澳洲北部也都可以看到猴面包树。
不管长在哪儿的猴面包树,树干虽然都很粗,木质却非常疏松。
可谓外强中干、表硬里软。
这种木质最利于储水,因此它有独特的“脱衣术”和“吸水法”。
每当旱季来临,为了减少水分蒸发,它会迅速脱光身上所有的叶子。一旦雨季来临,它就利用自己粗大的身躯,和松软的木质代替根系。
如同海绵一样,大量吸收并贮存水分,待到干旱季节慢慢享用。
据说,它能贮几千公斤甚至更多的水,简直可以称为荒原的贮水塔了。
在沙漠旅行,如果口渴,不必动用“储备”。
只需用小刀,在随处可见的猴面包树的肚子上,挖一个洞,清泉便喷涌而出。
这时,就可以拿着缸子,接水畅饮一番了。
我迅速抽出小刀,在树上划了条口子。
顿时,一股喷泉似的水柱,直冲下来。
我趴在树干上,灌足了水,又惦记着树干上的果实。
本想摇晃它,让果子落下来。
可三四米粗的直径,制止了我的愚蠢想法,就坐在地上发起呆来。
这棵树共有十多米高,七八米的直径,树干光滑,爬是爬不上去的,也无法找到十多米长的棍子。
正在发愁,我看到远远地跑来六七只猴子。
因为藏在离面包树不远的草丛里,猴群没有发现我。
猴子们在地下转了一圈,就各显本事,爬到了面包树顶上。
我悄悄伸出脑袋,仰望树顶,它们正灵巧地蹿腾,寻找果实。
因为自己是没有目的地在,地下海洋中的小岛上乱撞,并不担心赶不上公车,或者被哪个伙伴抛下,也无法确定走哪条路能找到赫虎。
就安心地坐在草丛里,想等待哪只猴子不小心失手,掉到树下一颗丰厚的果实。
让我也尝尝鲜,更能解决饥饿。
可坐了足有半个小时,树上这些该死的猴子,也没有谁失手(我真恨它们的灵巧劲儿),到处是一堆堆空壳子。
我只好耐着性子,心急火了地缩在草丛里,等待奇迹出现。
可猴群们已经撑得肚皮滚圆,在树顶上荡起秋千,打闹起来。
因为喝了太多的水,胃里仅有的一点儿存货,也被冲洗干净。肚子抽起筋来,拼命地贴在一起磨擦,痛得我眼冒金星。连走路也像踩在棉花上,深一脚浅一脚。
总该想个办法,对付这些狡猾的猴子。
我平躺在草丛中,饿得双腿和双手不停地颤抖。努力在记忆中搜索,是否看过对付这些猴子的办法。
你肯定得骂我是个白痴,这么快就忘了昨夜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