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0章惨败 - 明末阴雄 - 多极世界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明末阴雄 >

第800章惨败

两个炮兵大队,早在敌人展开第二波进攻之时,便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火药,炮弹,引线,火炉,火把等等一应俱全,只要命令一下达,立马便能开火射击。

所以,当梁丘的命令传达到两个被挑选出来的中队,两个中队果断忙活起来,分配每一门火炮的具体攻击目标,瞄准之后,随即下令开火。

“轰轰轰……”

“轰轰轰……”

两个中队,相继开火,开花弹不要钱似的飞向敌人的红衣大炮。

但这一里多的距离,想要命中率敌人的红衣大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使是以云飞炮的高精度,也很难做到,但敌人的红衣大炮也同样难以做到。

所有,这场炮战短时间内根本不会有什么结果,一轮齐射下去,能命中一门就算不错了,像天策军主力进攻长岭山,那都是一个炮兵中队瞄准鞑子一个炮兵阵地,近两百门炮覆盖式射击,打了好几轮,也只是毁伤了一部分鞑子火炮,其余的都被隐蔽起来了。

所以,双方的火炮,你来我往,炮弹就在攻山的汉军和蒙古军头上飞来飞去,但是,他们面临的压力确实小了不少,后面击倒防线的步营火炮,说不受影响是不可能的。

在魏望侯的亲自率领下,前锋部队再度向第二道防线发动进攻,迎接他们的自然是如同雨点般的弹丸,好在有正黄旗的弓箭手在,他们虽然是督战队,但面对天策军的不断阻击,他们自然不会袖手旁观。

第一道防线到第二道防线,不过区区三十多丈的距离,坡度也不算大,所以他们虽然遭受了不少损失,但还是一步步的逼近了第二道土墙,并且开始对寨门展开攻击。

与第一道土墙完全被封死不一样,第一道防线上的守军撤退时需要通过,所以第二道土墙设置了一些寨门,此时成为了汉军前锋们的首要攻击目标。

终于,又付出了数百人的代价后,他们总算是攻上了第二道土墙。

但土墙后面,依然是什么都没有,天策军的防守部队,在撤向第三道放线时,把所有的武器,伤员,乃至尸体都带走了,什么都没给他们留下。

当好不容易越过第二道防线之后,他们被眼前的一幕给惊呆了,心头也升起一阵无力感,不少人都觉得,今天恐怕是要命丧于此了。

只见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之间,这四十到五十丈不等斜坡上,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壕沟,就如同第一道防线前面的壕沟网一样。

这些壕沟宽度差不多都有半丈,深度也在半丈左右,如果跳过去还是能做到的,但壕沟下面插满了削尖的木桩,一个不慎掉下去,绝对是有死无生,而且还需要躲避上方天策军的射击,跳过去完全就是赵四。

而且,这还只是第三道防线罢了,后面还有多少道防线?还有多少这样的壕沟?

这个时候,想要再和对付第一道防线前面的壕沟网一样,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后方的土袋运上来需要花费不少时间,而且提前准备的土袋,早就用的差不多了。

好在天策军还是留了一些道路,在这些壕沟网之间,还有十二条一丈多宽的通道,是为了第二道防线的守军向第三道防线撤退时留下来的,不过还没来得及破坏掉罢了。

于是,魏望侯所部的前锋士兵,都聚集在了这十二条通道上,前排的士兵,举着沉重的盾牌,以及从山下一路推上来的盾车,艰难的向前挪动。

这些道路虽然平坦,坡度也不大,但第三道防线的守军可不会让他们顺利的走过来,走上通道的汉军和蒙古军,遭受了密集的火力打击。

盾车只能抵挡正面的子弹,根本防护不了侧翼的打击,所以土墙上的天策军战士们,纷纷采用交叉射击的法子,不攻击自己正面的敌人,而是射击相邻两条通道上的敌兵。

冲上通道的敌兵,遭受到来自侧面的打击之后,也只能举起盾牌,防备来自侧翼的火力,但收效甚微,碎发枪的穿透力不是火绳枪能够比拟的,那些盾牌,很难抵挡住天策军的子弹,击中盾牌后面的敌兵。

虽然不一定能完全击穿敌兵身穿的盔甲并造成致命伤害,但想要完好无损也是基本不可能的,剧烈的疼痛让他们根本无法继续举着盾牌前进,而失去盾牌的防护,仅仅一层盔甲,根本挡不住天策军射出来的子弹。

当敌人艰难的推着盾车,来到第三道防线前面二十来丈的位置时,一个个黑色的圆筒状物体,被从土墙后面抛了出来。

“轰!”

“轰!”

“轰!”

……

随着爆炸声接连响起,一辆辆盾车连同后面的敌兵被掀翻,落到旁边的壕沟之中,然后便是撕心裂肺的惨叫声从壕沟中响起。

这些黑色圆筒,自然就是掷弹兵抛掷出来的头榴弹,每一条通道后面,安排了四五个掷弹兵,专门向通道上投掷头榴弹。

虽然正常情况他们只能扔出十来丈,但现在他们位于上坡,即使没有扔到敌人身上,也能顺着这些倾斜的通道,滚到敌人面前。

这些手榴弹,引线都设置的比较长,所以能顺着斜坡滚很远,一直滚到敌人脚下。

对于掷弹兵扔过来的手榴弹,这些汉军旗的士兵一开始甚至都没反应过来,看着这些冒烟的东西滚到自己脚下,还在疑惑敌人又在玩什么把戏,等到闻到硝烟味,立马就感觉到了危险的降临。

但为时已晚,随着这些手榴弹爆炸开来,顿时死伤一片。

更为恐怖的是,还有源源不断的手榴弹,从土墙后面被抛掷下来,前排的士兵死伤殆尽,后面的在本能的驱使下,想要向后逃跑,但后面的人根本看不清楚前面的情况,还在往前顶,他们根本就退不回来。

于是,他们只能向两侧逃跑,一些运气好的,跳到了壕沟之间的土墙上,暂时捡的一条性命,但运气不好的,直接跌落壕沟之中,被壕沟中木装的尖端洞穿而死。

随着手榴弹不断被投掷下来,原本用命一点点堆到前面的阵线,直接就被打散了,这些通道之上,以及旁边的壕沟里,到处都是尸体和惨叫的伤兵,战线直接被推回到第二道土墙边。

若不是那四个牛录的弓箭手充当督战队,当场斩杀了百余人,恐怕他们会一股脑的退回到山下去。

后方的阿济格和杜度,一直在关注着前方的战局,并且考虑何时发动进攻。

眼看着耿仲明指挥着汉军和蒙古军突破了天策军的第二道防线,并且打的异常艰难,战线被阻挡在第二第三道防线之间,他们知道,现在该两黄旗和正白旗上场了,光靠汉军和蒙古军,已经很难再进一步了,如果自己这边再不动,恐怕前方还会有溃败的危险。

杜度大声吼道“传令下去,全军进攻!”

随着进攻的号角吹响,对鞍子山防线的总攻开始了,军纪严明的满洲八旗兵,踏着坚定的步伐,先鞍子山逼近。

天策军军纪严明,其实后金军其实也不差,比一般的明军,乃至关宁军都强得多。

很多人都以为,鞑子在与明军的野战中屡屡取得优势,靠的主要是个人勇武,其实这都是错觉,鞑子军中勇将很多,但明军中的勇士也不少,大家都是以军人为职业,这个职业的工作就是杀人,不勇猛一点如何在军中立足?

再弱的军队,哪怕有一些怂包在,但也少不了敢与奋勇搏杀的猛人,而且数量不会太少,就比如关宁军中,祖大寿的亲兵就是能为其死战到底,不把自己的命当回事的。

军队不是小混混打群架,个人的勇武在几人几十人的小规模混战中,确实能够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但对于数千乃至数万人的大战,根本不值一提,就算你能打十个,你的友军被击败了,敌人几十人把你围起来,你还能开无双不成?

事实上,明军在跟后金军的作战中,很多情况下并非是实力不如人,反倒是其中一部或者几部心生怯懦,胆小怕死,抛弃友军,致使本来还能维持的战局迅速崩坏,远点的有浑河之战,被卖掉的戚家军和白杆兵,孤军奋战到最后一刻,近一点的,就像前一轮的进攻的汉军三旗中,若不是马云飞率先溃败,鲍承先和魏望侯还能再支撑一段时间,不至于崩溃的那么快。

所以,哪怕知道天策军的厉害,也亲眼看到汉军和蒙古军在天策军的攻击下,损失惨重,步步维艰,在火炮的轰击下粉身碎骨,但镶黄旗大部,正黄旗的十个牛录,正白旗的十五个牛录下属的旗丁,没有任何犹豫的向鞍子山挺近。

看着两黄旗和正白旗的鞑子出动,如同潮水一般向鞍子山涌来,鞍子山顶峰,炮兵阵地上的梁丘都看在眼里,等待已久的时刻,终于来临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