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多尔衮
原本一触即发的内战,也因为多尔衮这个能人,最后被避免了。
多尔衮意识到这个问题后,便放下自己的利益诉求,与支持豪格的那些大臣互相妥协,建议改由皇太极第九子福林继位,双方各让一步,不再为皇位争的你死我活,将一度快要陷入内乱的鞑清,从内战的边缘拉了回来。
两白旗不能容忍多尔衮继位,但对于福林继位,也没有太大的抵触,多尔衮虽然没能成为名义上的皇帝,但也通过各种运作,是自己的权力达到顶峰。
虽然多尔衮改为支持福林,跟大玉儿有一腿之外,更多的是他的远见,能够看到争端继续持续下去,将会面临的恶果。
如果当时没有多尔衮这么有魄力的决断,内战几乎是不可避免,历史上太多强大的国家,是倒在继承人之争引发内战之中,比如西晋的八王之乱,帖木儿死后的分成四大阵营,互相攻伐,这样的事情太多了。
多方面因素,外加一些偶然因素的作用,才造成了鞑清的入关,即使如此,后来也不是没有翻盘的希望,但南明内部继续内斗,李自成还没有把自己从一个流寇头子,转变为一个真正的统治者,最终还是让鞑清夺取了天下。
而孔有德身为后世人,知道因为鞑清的入关,让中华大地饱受的痛苦,当然要阻止这种情况发生。
至于大明朝,已经是指望不上了,既得利益集团根深蒂固,而且内部争斗太严重,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意见,否则以大明朝的体量,哪怕已经日暮西山,对付体量不到百分之一的鞑子,也不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情。
这一切,还得靠自己。
山海关距离觉华岛并不算远,不到四个时辰,船队就抵达了觉华岛。
觉华岛暂时是徐文仪在打理,孔有德登上岛屿的时候,徐文仪便迎了上来“大人,您来啦!”
“老徐,这觉华岛怎么样,适不适合当一个水师的基地?”
徐文仪乐呵呵的说道“大人,这觉华岛确实是个好地方,距离宁远比较近,无论是从此地海州还是耀州,亦或是关宁防线任何一点,距离都不算太远。但有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深冬之后海面会结冰,这十多里的海面不足以成为觉华岛的屏障,觉华岛的防守就会变得艰难,当初努尔哈赤就是从冰面上攻陷觉华岛的!”
“这倒是个棘手的问题,有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大人,依我看,修建菱堡最合适!地址我已经勘探好了,只需要修建三座菱堡,再配备足够的防守火力,互为支援,除非皇太极愿意以两万人阵亡的代价强攻,否则绝不可能攻下来!”
孔有德点点头,对于这个法子很满意“那好,就按你说的这么办!所需要的材料,我会通知孟有才负责,人手的话你自己想办法,那些俘虏不够用的话,就去陆地上招募一些,从登州运送过来太麻烦了!”
“大人放心,在海面冻结之前,属下一定能完成任务!”
接下来,孔有德便在徐文仪的带领下,沿着觉华岛走了一圈,确实和徐文仪说的一样,觉华岛除了冬天海面结冰之外,绝对是一个上等军港,建设好了,将会起到大用处。
而那三个菱堡所设置的地方,也互为犄角,就算鞑子渡海来攻,想啃下来也没那么容易。
走了一圈后,孔有德重新登船,舰队再次起航,继续向东北方向前进。
“嘟嘟嘟嘟……”
黄昏时分,舰队快要抵达锦州湾的时候,瞭望台上的战士却突然发出预警,嘹亮的号角响彻整个舰队。
“发现敌船,两艘,二号福船!”
听到遭遇敌船,众人根本没有太大的反应,反而会心一笑,就算鞑子整个舰队出动,也不过是送死,区区两艘二号福船,小问题而已。
很快,这两艘鞑子的战船出现在了视野当中,看上去这两艘船还有不少损伤,虽然修补了一些,但明显能看出来战斗过的痕迹。
孔有德传令给李明达,让他带五艘船围上去,尽量捕获。
得到命令之后,李明达率领五艘战船,脱离队列,朝着敌船扑了过去。
很快,鞑子的战船速度也慢了下来,并且开始转向,很显然他们也发现了天策军的战船,这么大的一支舰队,肯定不是他们能对付的,看样子是要逃跑。
但他们的逃跑注定是徒劳的,这两艘船吃水都很深,而且甲板上都堆满了货物,再加上船上破损不少,很显然是拿战损的战船,当运输船用的,而且水手看到这么多敌船,慌乱中总是出错,速度根本提不起来。
双方的距离快速拉近,两艘鞑子战船也开始炮击了,不过这两艘船的火力是在不咋地,两艘船加起来才区区六门佛郎机,那实心炮弹根本对天策军的战船没什么威胁。
看到炮弹不断地落在周围水中,李明达也是冷笑,当初自己跟着徐文仪打皮岛和铁山,对付的是尚可喜率领的东江镇水师,鞑子舰队则是张华去打的,原以为他们水平和东江水师不会差太多,没想到连东江水师的一半都不如,怪不得张华能把他们打的不敢出港口。
不过六门佛郎机,对于他来说不痛不痒,他也不打算浪费炮弹,直接下令全速靠近,凑上去狠揍一顿。
“开炮!”
接近到差不多半里的距离,李明达果断下令。
孔有德说的是尽量捕获,敌船又跑不快,那散弹自然是最佳的选择,打完之后就可以跳帮了。
“轰轰轰……”
一连串的散弹下去,甲板上的鞑子和汉军,顿时损失惨重,其余的鞑子也被吓得躲进了船舱,他们纵使再勇猛,也对火炮没有丝毫的抵挡能力。
没有人操控船帆,这两艘福船就只能依靠原本风帆的位置,继续向前移动,无法改变方向,也没办法规避李明达的追击,只能静静地看着天策军的战船靠近。
不一会,李明达率领的五艘战船,就贴近了鞑子战船。
突击队的战士们,则互相掩护着,提着孟侯枪和短刀纷纷登上敌船。
孟侯枪是短管燧发枪的名字,取自于毕懋康的字孟侯,毕竟天策军的燧发枪,根基就是毕懋康的自生铳。
突击队的武器装备不同于陆军,为了应对跳帮作战的需要,必须要配备这种近距离作战的枪,虽然现在产量还没办法做到人手一支,但装备量已经接近一半了。
随后,他们便三人一组,互相配合着,冲入了船舱。
船舱内响起了一阵阵枪响,同时传来一声声惨叫,紧接着就是求饶声。
战斗很快就平息下来,这两艘船都不是战船的配置,每艘船上的水手加士兵只有六十多人,连标配的一半都不到,前面的几轮炮击又消灭不少,每艘船剩下三十多人,又处于惊恐不安的状态,根本没办法抵挡突击队的进攻。
随后,李明达就开始负责清点缴获的物资,同时处理俘虏,那些受伤没死的,直接一刀结果扔海里了,手上不重的先看押起来,等待后续处理。
两艘船上的鞑子和汉军旗各一半,汉军旗都是原天津水师的水兵,后被跟着孙应龙被耿仲明一锅端了,又被耿仲明带到了辽东,他们擅长操控战船,鞑子水兵又没培养出来,战船的操控仍旧由他们负责,不过一半的鞑子,说明皇太极并不是很信任他们。
这些船上的物资不少,弓箭,盔甲,狼牙棒,砍刀,粮食等等,应有尽有,看他们行动的方向,应该是打算运输到松山堡,供应围攻松山堡的鞑子作战之需。
随后的审问也证明了这点,他们是从耀州出发的,这批物资是运送到锦州湾的打渔港,供应鞑子大军作战的。
耀州到打渔港如果有海路的话,不到两百里,一天一夜可以跑一个来回,而且运输量还不小,单单这一次,两艘船运送的箭矢就有十十五万支,盔甲一千二百副,粮食三千石,其他的武器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