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横空出世
次日。
早上八点。
火车站外。
有人看着渐行渐远的列车,有人看着满是军人的月台,
有人只是目不转睛的看着车窗里的叶知寒。
……
列车驶出车站,直到陆婉的人影已经如蚂蚁一般渺小,他才转过了头。
手里拿着一张上车前,陆婉交到他手里的卡片。
遗憾的是,上面并没有什么悄悄话。
只是一个公式。
一个比较复杂,且直觉告诉他并没有见过的波函数。
这个公式多半是临走前,他和她约法三章的那个思考题。
比较好的是,在这漫长的路途中,反倒没有那么无聊了。
不太好的是,他对于这个波函数,没有任何思路。
这个波函数似乎没有周期,而且具有多个参数,甚至从公式的结构上看不出波的特性。
不得不说,陆婉给出的这道思考题……
相当有水平。
……
往常在路上总是会思考或者推算的叶知寒,此行休息的很舒服。
在绞尽脑汁去破解那个波函数无果之后,他也就把那个函数当作了一道错题来处理。
或者说,那是一个本就没有意义的函数。
不如休息。
他一边躺在卧铺上,一边枕着手臂思考着接下来五个月的计划。
让五院能够在不需要叶知寒的情况下依旧可以稳定运行,这是他最希望实现的目标。
但困难的地方就是,不管道路搭建的再长,总有到头的时候。
除非把这个道路首尾相连,连成一个圈。
这样虽然可以不停的运行下去,但问题是原地踏步、圈地自萌的做法,用在军工上就是自欺欺人。
……
临近青海的时候,叶知寒突然茅塞顿开。
“不该把华夏军工比作列车的,应该比作飞机,飞机就没问题了!”
现在把军工发展从列车,比作飞机。
实际上从发展方向上,也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以列车为类比,方向就是固定的科技树发展,轨道就是固定的路线。
这个道路的好处,是稳步前进,不会走弯路,能够准确的到达既定的目的地。
但坏处也同样是太过固定。
而且目标也是既定的。
这就意味着,一旦人类科技水平出现了较大的突破,那原有的道路很可能会变的不那么合适。
但这时候军工发展路线被卡死在铁轨上,想要转向,也会很难。
而以飞机为类比。
就是给五院赋予更为深层的逻辑和军工研发思想,而既定的目标,只是不同高度的一个标志。
但是在同一个高度,未必只有一个成就。
在完成星载导弹的同时,也可以在绕地轨道尝试更多的可能,把军工研发的方向从封闭变成了开放。
更重要的是,这个飞机没有轨道,有广阔的天空。
虽然飞机有高度的上限,但是随着不断的飞行,不断的创新,不断的研发,飞机本身也会得到不断的改进。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这就意味着华夏军工将会在这个良性循环的自驱力之下,飞的越来越高,越来远。
这个类比想通了之后,接下来就是思考怎么塑造一个属于华夏军工的飞机模式。
“机身”决定了气阻,无疑就是军工研发思想。
“动力”决定了升力,无疑就是军工前沿理论。
“驾驶员”决定了方向,无异就是军工调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