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糖业大亨
天字斋的学生都是既年轻又有钱,爱好华服美食,喜欢新鲜事物的。之前赵家麻辣烫,就全靠天字斋学生捧场、打开市场。
现在郭彤一个劲说质地柔软,在这倒春寒的天气穿十分保暖,要穿上这样的袜子再穿上皮靴,就跟脚底垫了个火炉似的。
同窗们都说要买。
七郎笑眯眯地说:“是我们商行请人织的,总共也没多少双。这是羊绒,牧民说是软黄金呢,可珍贵了。你们要的话,我从家里带过来。”
软黄金才怪呢~如今牧民顶多用羊绒和羊毛一起絮冬衣、冬被。
不过羊绒确实比羊毛贵,他也没撒谎~~
同窗们纷纷向七郎预定。
郭彤还问:“我看你五哥还有羊绒衣裳,你家还有吗?我要买一件!”
刘诚有些迟疑:“甘蔗不比粮食,种了若制不成糖,放一段时间就坏了,那损失就大了。”
本%小说最新章(节,在6>@/9书#吧{首;发,>请您!到六!九:书<吧{去:看!
七郎微妙地看着郭彤:“现成的你恐怕穿不了,得定做吧?”
见七郎胸有成竹的样子,刘诚也拍板同意了。
“但这样的糖块杂质较多且不适宜储存,天气一热就融了。你想知道的天竺石糖,他们的秘诀是……”
回到杂货行,七郎和郭彤在后院坐着,林氏烫好菜,给他们送进来。
他小小的卖了一个关子,到散学的时候,才搭着七郎的肩膀问:“你不是想知道天竺石糖的制法?你送我一件羊绒衣裳,我就告诉你。”
郭彤正色道:“要是不贵,怎么挣钱?江东陆氏垄断贡糖,说他家的糖都是天竺糖,其实……也未必。每年才多少天竺商人到我朝来?别的都不带,专门带易受潮又怕热的糖?你想想嘛!”
“再说,你要打破别人对红糖的垄断,得自己收购甘蔗榨糖。普通百姓顶多种几棵自己吃,大片的甘蔗,都是那几家专门种的。你找谁买甘蔗?零散的收,也是小打小闹。”
就拿这身上穿的羊绒衫来说,又暖和又不臃肿,瞧着都更俊逸了。
若真像赵七郎的同窗所说,陆氏卖的“天竺石糖”其实是自家产的,这其中有巨大的利益……
大家都知道,郭彤的父亲是互市监,官职不显、钱财不缺,土豪说的就是他~~
郭彤笑道:“我恐怕不用花钱买。”
春日里,蘑菇的种类又多了,碟子里装的鲜蘑、嫩春笋、野菜,都别具一番风味。
“所以,我们得先研究制糖术,先练熟手了,再考虑种甘蔗的事。我们也不跟别家争红糖的市场,我们全部做成白糖之后再卖。”七郎建议,“董婶婶说买地,我家也出钱,我现在有钱了。”
董夫人想了想,说道:“我们还是买地,自己雇人种。成不成,暂时不惹人耳目。”
董夫人抿嘴笑了……看样子,赵七郎从赵四郎手中敲了一大笔钱,瞧这财大气粗的小模样。
七郎听了却瞪大眼睛,不可置信地说:“就那么简单?”
七郎想了想:“你说的都对,我要是想自己办红糖作坊,光知道制糖法还不行,得收购甘蔗,或者自己种。”
七郎惊讶地说:“老郭,你挺会做买卖的?”
郭彤在商行吃饱喝足,又预订了一件羊绒裳,心满意足地走了。
郭彤哈哈笑道:“不然你以为有多绝密?要真是天竺秘术,我也打听不出来。你要不信,去找天竺和尚打听也行,你不是跟和尚是一家吗?他们肯定愿意告诉你!”
郭彤也不追问,边吃边说:“你也别说简单,这炼糖的火候不好掌控。我打听到做法后,也好奇地让厨娘熬糖,谁知她全给我熬焦了。算一算本钱,自己熬还不如买别人的划算。”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郭彤小声说了石糖的秘方。
就是多了过滤杂质、将凝结的糖块进一步加热、倒入事先准备好的模块中冷凝成型。如果想要红糖粉,就把糖砖磨碎。
郭彤得意洋洋,他郭彤出马,有什么办不到的事?
郭彤哼道:“小瞧我了?我爹是互市监的官,知道互市监是什么吗?管着和番邦的贸易呢,我将来继承家业,不懂做买卖怎么行?”
至少“黄泥脱色法”,是领先于时代的。他家的白糖,才是真正的暴利。
糖做成之后,量少还不要紧,若是量多,出售也最好避开陆氏的商路。
唉,他还是太小了。
七郎谢过郭彤的建议,收甘蔗或者种甘蔗的事,还是得找刘、董两家商议。
“这么简单,他们还卖这么贵?”七郎纳闷。
七郎点点头。
主要是这赵家小郎提议做的事,最后都做成了!连带刘家也得了许多现实的好处。
“不过还是你家厉害,陆氏制糖霜,听说是红糖上面凝结的一层薄薄的霜,不知多少红糖才刮出一斤糖霜。你家没见收多少红糖,却能制出这么多的糖霜……嘿嘿!”
七郎连忙摇头:“不能告诉你!”
七郎也把制糖法记录下来,休沐日,就回到天明村,和刘、董两家商议制糖的事。
同窗们又哄然取笑,还说郭彤这身材费衣料,让七郎一定要卖贵一些。
郭彤点头:“你家也没多少地吧?这个最好找人合作。”
“压蔗出寒浆,敲冰簇画堂。”,喝甘蔗汁由来已久,但从蔗汁到糖却没那么容易。
“你真打听到了?”七郎惊喜地问,然后压低声音:“此处不是说话所在。羊绒衣裳好说!到我家里来,我还请你吃麻辣烫!”
“说说,你家又有什么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