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出发去长安
对老赵家来说,去益州城都算是出远门了,长安更是天边一样的远。虽然慈惠禅师是得道高僧,可以信任。
但七郎一个小娃娃,路上水土不服怎么办?闹别扭怎么办?想家了做噩梦怎么办?
周氏越想越不放心,愁得嘴角都长泡,唠叨:“你六个哥哥,长那么大都没离开过爹娘身边,偏偏你一个小人儿要去那么远。长见识,长大了再长也不迟嘛!”
这个时候,倒是赵老汉稳得住。
他想了想,七郎本来就想去长安。如果自家带他去,一路吃的、用的,到长安城的食宿都得自家花钱。
跟着老和尚进京,吃的用的都是别人的,这便宜不占白不占啊!
至于周氏担心的,七郎跟着老和尚进京做了和尚。
以他对七郎的了解,这孩子就跟他一样,又爱财又贪吃,是决计做不成和尚的~~
“他娘,既然罗先生都说七郎出去走走是好事,就让他去吧!不是说大师医术好吗?有他照顾着,我们也没啥不放心。”赵老汉劝说周氏。
周氏只能含泪应了。
兰陵萧氏是真正的粗大腿……
本%小说最新章(节,在6>@/9书#吧{首;发,>请您!到六!九:书<吧{去:看!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崔氏默默地看了萧凌一眼……郎君若是没了头发,可就不够英俊了。
赵家兄弟却很高兴,家里现在有挣钱的门路了,有服徭役的时间,干点什么不好?
就是多做些腐乳、豆瓣酱的,也比服徭役要划得来呢!
董月明哼了哼:“晓得了!这还用你说!长工说,棉花长得还不错,要不是长花苞的时候碰到大雨,本应丰收的,明年可以再试种一年。”
赵四郎嘿嘿笑着,又问七郎:“幺弟,你这一去长安,就看不到我儿子出生了。你再看看你嫂子的肚子,是男孩不?”
赵老汉挥着手:“干活去!爹不比你精明?啥事你想得到的我想不到?”
七郎第一次出远门,看着这壮丽江山,心情激动,连疲惫都忘了。
不过长工的话,也不能全部相信。
他喜欢七郎这个聪慧懂礼的小孩儿,如今七郎成了慈惠禅师的俗家弟子,就更证明他的眼光不错。
董月明松了口气,叽叽喳喳地说着对长安城的畅想。
赵四郎高兴地说:“爹,你终于大方了一回。”
因为董家请他们来就是种棉花的,如果不种棉花了,说不定又会打发到哪里去,他们也想保住自己的活计。
“好!”萧凌笑着点头。
临行之前,七郎还一一去罗先生处、董家、刘家和县衙告别。
罗先生给了他一张自己的帖子,告诉他若有暇可去拜访司农寺养官豕的陈敷。
七郎乖巧地应了。
“就是您那位出身孟津陈氏,每一代都站错队的友人?”七郎仔细收好帖子,好奇地问。
圆通是走过这条路的,就跟七郎讲解到了哪里,还有多久才能到长安。
想到赎徭役的钱,赵老汉不自觉地吸了吸牙齿,觉得有些牙疼。
她虽然也想一举得男,可先开花后结果也不是不能接受……要是四郎嫌弃她生的女儿,她会更难受。
事事都安排妥当了,七郎终于依依不舍地告别家人,跟着慈惠禅师、圆通小和尚走上了进京的路。
这一两年,她一直跟七郎、刘植一起读书、做买卖,经历了那么多事,可以说她这辈子都没有这两年那么充实。
赵老汉忙问:“你从哪里得的消息,是修河渠?”
幸好他是跟着禅师出门,一路都有人安排舟马食宿,若是他一意孤行让哥哥们带他进京,这条路还真不知怎么走。七郎去县衙,萧凌抽出时间见了他一面,对他能够跟在禅师身边、去造一切经表达了由衷的羡慕。
一旁的胡英子听了,立刻瞪向赵四郎:“你嫌弃女儿?我生的你敢嫌弃?”
赵大郎和张氏等人虽然很不放心,但幺弟是全家是最聪明的人,他拿定的主意,肯定是没错的。
自从知道“大人”还有“爹”的意思,七郎就改口喊“大哥”,萧凌也不反对。
罗先生:“……是他。他官职虽不显,对长安算是熟悉,为人也厚道,你有什么事也可寻他。嗯……也不能说代代站错队,至少这一代还没错。”
七郎正色道:“四哥,你这是第一次当爹,何必在乎男女呢?”
“可惜我案牍劳神,竟不能参与如此盛事!”萧凌遗憾地说着。
七郎一一答应了,又告诉家里人,今年自家的徭役就用钱赎,石头舅舅也是打算用钱赎。
“师弟,你过年真的能回来吗?”董月明闷闷地问。
这么一打岔,家里的离愁别绪又被冲淡了。
小孩子们都很羡慕七郎能够进京,闷闷不乐的。
从益州到长安的路可不好走,诗人卢照邻《奉使益州至长安发钟阳驿》云“峻阻将长城,高标吞巨舫。联翩事羁靮,辛苦劳疲恙。”
七郎说道:“等我回来,给你们带礼物!对了,我们农庄的棉花要收获了,这个重任就交给你们了。计算产出,扣除成本,看看我们亏了多少。收获的棉花,给先生做一床大棉被,这是我去年就说了的。”
只叮嘱他要跟紧老和尚,不要到处乱跑。年底了就跟刘大郎一起回来,家里等他打火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