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一起看海
这一晚,我就睡在船上,听樊哥说,昔日出海捕鱼是个高风险职业,万一遇上大风浪,可能就回不来。但现在可以收听广播,如果海上有大风浪,可以及早归航。
负责开船的大叔也道:“现在的渔船比过去先进多了,早点我出海,还要靠指南针,现在看gdp。”
远处海面升起阵阵薄雾,偶尔能看到别的渔船驶过,大多数时间都是一船闯天下,还真是孤寂些。不知行驶到哪片海域,空气中隐约传来风的呜咽,初听没感觉,越听越寒凉。
到后来我干脆回船舱,找件长袖外套船上。
樊哥神神秘秘道:“这里还有一个传说,想不想听。”
不等我回答,又听樊大哥自顾自道:“这个传说可是与当年秦始皇下海寻找长生药有关。”
怎么我到哪里,都逃不开长生药的传闻?还是这个世间的人,大抵都对长生药这东西感兴趣。
我一点头:“听说过,当年徐福就是从这里出海。”
徐福奉秦始皇之命,下海寻找长生药,这故事是真是假是杜撰,不得而知。但后世说得有鼻子有眼,有大量文献记载,应该确有其事。
不过徐福出海不是一次,而是两次。
他初次下海,数年后才归,且是空手,秦始皇震怒。然而徐福振振有词,说自己找到蓬莱仙境,但人家嫌弃秦始皇送去的礼品轻薄,故而不肯赐予长生药。
于是秦始皇派遣三千童男童女,五谷种子,已经数百位能工巧匠,跟随徐福一起出海。
然而海上凶险,有海鲛作怪。徐福为保证安全,向秦始皇求得能够连射的强弩。秦始皇为了长生药,应允。
但这次徐福没有回来。秦始皇巡游海边时,为证实徐福之话,让能下海的人准备弓箭,见到怪鱼出现,就射杀无论。
别说,还真被他们发现怪鱼踪影,那些连发弓弩不是吃素的,很快射杀几头“作怪”的海鲛。
就这样,秦始皇自己也亲手射杀一只海鲛,但换不回他心心念念的长生药,悻悻而回,同年郁郁而终。
那么我们听见的呜咽声,就是那只海鲛的冤魂不散,在深夜悲鸣?
为了证明他们所言非虚,樊大哥把我叫到驾驶舱,里面操作空间不大,台子上摆放一个老旧泛黄的物件,手臂粗细,似乎是什么大型猛兽的牙或者角,但驾驶舱内灯光昏暗,我看不太清。
樊哥他神神秘秘道:“这就是那东西的角,我祖上传下来的。”
我眼睛圆了,老周道:“能让我们看看吗?”
他点头,我想也是,大哥你把我们叫进来,不就为了炫耀你这里的宝贝吗!
我凑近看看,似乎是一种角质东西,上面的光亮已经没有了,细看还有细小的裂纹,但这东西包浆很厚,可见樊哥真喜欢此物,没事就用手抚摸……我似乎在这个东西上嗅到大海的腥味。
老周内心深处躁动不安:“我说樊哥,这东西不能这么存放,你看它上面的开裂,很严重。要不然你卖给我,我多出些钱……”
谁知樊哥不为所动:“这可是我太爷爷那辈传下来的。我小时候听我爷爷说,他还是孩子时,曾跟着太爷爷出海。这东西是收网时收上来的,现在这个东西成了传家宝,你出多少钱,我都不卖。”
一旁有人附和:“我们樊哥把它当镇邪宝贝,哪能轻易贩卖。”
我上手摸了摸,暗中跟老周道:“君子不夺人所爱。”
老周点点头,不再多言。后面我们累了,回房休息。
大概因为睡前听了这个故事,当晚我便做起噩梦,深寂的海中,一个独角的海兽在哭泣。
等我睁开眼,海上起了大风,吹散雾气,也降低海上温度。但樊大哥已经不顾海风清冷,不顾渔船摇摆,开始命船工下网,马上就要捕鱼。
老周和小渔也随后起床,看樊大哥如何收网。
很快,卷扬机开始工作,响声阵阵,巨大渔网被揪回来,大量海鱼填满船舱,樊大哥脸上洋溢喜悦的笑容。
等到快中午,就吃新鲜出炉的海鲜。
当地渔民做饭豪放,用海水蒸海贝,没有过多调味料,吃的就是一个鲜字,还有一个原汁原味。
这就是沿海居民的好处,除了可以大规模养殖海产,还可以在特定开海时节,开船进入深海,捕捞又大又鲜的海产。
因为如此,我们还有幸看到当地人海捕归航的盛世。不等渔船进港,那些闻风赶来的商人,已经候在岸边。只等最新鲜的海产上岸。
听说这批海鲜特别好卖,如果没有提前预约,你都买不到一斤海鲜。所以船主不等到归港,船上的海产已经有了下家。
不过海捕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不能保证品种和产量,所以即便有人预订,价格也是现场商讨出来的。
我老周、小渔这三个吃瓜群众,有幸见识到他们做生意的热火朝天。
然后我们沿着海岸线,来到秦皇求仙入海处,在这里登船,直达大连。
正值夏季海上台风兴盛季节,海浪颠簸翻滚,不少游客受不了,晕船。船老大让我们在船舱里面避风浪。
小渔并无不适,可见他的水性不比他老哥逊色分毫。加上他喜欢小动物,小白菜就由他照顾啦。
就这样我们在数日后抵达兴安岭,入住一家不大的饭店。和我们一起同时入住这里的还有一伙外来人,我一时听不出哪里口音。
他们这五人身后背着大背包,个个风尘仆仆的模样,我记得为首的男子叫做王大,声音很洪亮,他的弟兄都很敬重他。办理住房登记时,他们一直高谈阔论,旁若无人。因此,我才多看这五人一眼。
这时我们已经先行登记号房间,就拿着房卡上楼,我和老周、小渔登记两间房间我自己一间,老周和小渔一间,狗留在服务台代为照看。
随后就见那五人住我们隔壁,看这五个汉子挤一个房间,也怪不容易的。
要说这家饭店的墙板太薄,隔音效果差。偏巧遇上这五人大嗓门,他们说什么,我们这边听得一清二楚。
小渔和老周的房间就挨着五人的房间,他们听得一清二楚,很快小渔悄悄把我唤进他们房间。我们不出声,听对方言谈内容。
听着听着,我和老周就愣住了,我们隔壁这些人明天要前去的地方就是我们要去的。
老周小声道:“看来老子我的眼光不低,我们要去的地方,也有人看上了。”
我也压低声:“小点声,听他们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