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心插柳柳成荫 - 非主流清穿 - 我想吃肉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非主流清穿 >

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样?”太皇太后惊讶地问。

今天是大挑初选头一天,满朝上下极是关注,皇帝后宫与先帝后宫们齐聚一堂,还有各路福晋前来凑趣儿,议论焦点自然是大挑。

八福晋笑盈盈地:“可不是么?到底是皇后主持。”

她这话一出口,咳咳,很多人脸上就不太好看。太皇太后还要跟着附合:“老八媳妇儿说得是,就是得有个主事人才能家业兴旺。”

我靠!宫妃们心里一齐痛骂。这不是对着和尚骂秃驴么?康熙后宫,长时间处于一种群龙无首状态,各宫主位各有心思,便是皇贵妃、贵妃号称掌管六宫事务,也与有一个皇后不同。

这两人你一句我一句,生生把她们几十年宫廷生涯打了个“非优质”印儿。说话还有太皇太后,她们还不能反驳。

再看看八福晋,又都闭了嘴。这也是个泼辣货,她正牌子婆婆都不表示什么,大家也只好跟着闭嘴。良嫔倒没什么芥蒂:她从来就没掌过宫务。

三福晋看出情形不太对,连忙岔开了话题:“照这么下去,今儿就能早早地完事儿,咱们也能知道留下多少人了吧?”

四福晋接口道:“这是自然啦。”

淑嘉矜持地笑笑,忽又觉得索然。一切都太按规矩来了,就……失了不少趣味,大家也少了很多八卦。往年可以八一八哪家武力值比较高,硬是挤到前面了。哪家比较不幸,人先送进去了,护送被打成了熊猫。等等等等。

淑嘉思忖:这样做到底是好是坏呢?

太皇太后却不太关心这个,今天蒙旗女孩子不少,她比较想知道她们前程如何:“什么时候能有单子过来?这回必能出来得早些罢?”

淑嘉欠身道:“今年人不少,秀女儿进来是了些,太监、嬷嬷们验看也是要些时候,总是要到后半晌。老祖宗要乏了,不妨先歇一阵儿,一有了信儿,我就给您报过来。”

“要到后半晌……”眯起眼睛,还是看不清自鸣钟,索性问,“现什么时候了?能摆膳了么?早些传膳,我也早点歇个晌儿。后半晌专等消息,你们也都忙去吧。皇后,着人催着点儿外头。”

淑嘉无奈地笑了:“好~”

宫妃、福晋都是识趣人,一时都散了,给老太太吃饭休息空间。

不用老太太催,淑嘉也很关心秀女们情况。这是她亲自主持“改革”,如果成功,将要成为定制。而且,这是内务府向她汇报今年大挑开始了,由她提出来建议。

允祺、允祹两个是比较布景板了一点儿,却也不是不识货人,听了淑嘉提议,都觉可行。马武能看到其中好处,也是同意推行。这三个人早向胤礽汇报大挑事宜,得到一个“你们去问皇后。”回答之后,就知道这事儿该谁作主了。

说起来康师傅死老婆属性还是间接坑到了他自己,后宫没皇后,皇太后又是个不太靠得住老太太,小老婆们还不是名正言顺又是多头政治,选秀事情,只好由他一大老爷们来操控了。

他位时间又长,弄得大家以为皇帝工作里还包括了一项把儿媳妇从头考查到尾。坑爹啊!一家之主决定与什么样人家联姻,对儿媳妇负有考察责任应该是婆婆吧?老公公没事儿相看儿媳妇……这个,怎么看怎么诡异啊。

胤礽看来,除开正式工作与教导儿子之外,其他事情都是他老婆管辖范围。连儿子小时候,启蒙教育也是老婆负责,效果都还不错,他何必再跟他爹似什么都管、什么都忙呢?

十多年夫妻生活,养成胤礽这样一个习惯,也算是淑嘉一大功绩了。

初选事儿不需要淑嘉去管,想来太监、嬷嬷们也没那个胆子胡乱让人落选。家世好,他们不敢;家世差……咳咳,真要落选了,皇后也不意。至如个人素质,还有后面复选、留宿等手续把关,不必担心质量问题。

后面挑选还进行,淑嘉也令传膳,吃完了饭,她还要布置复选、留宿等事宜。又有,两位公主已经指婚,她们嫁妆有内务府置办,淑嘉作为养母,也要有所表示。

到了后半晌,内务府果然遣人递了名单来。前面胤礽也收到了折子。折子里,内务府诸人把皇后狠夸了一通,谁敢抢皇后改革之功呢?内务府还额外拍了帝后二人马屁,直说几十年没有皇后之后,大家终于有了主心骨,这都是帝后二人带来福气啊~

淑嘉粗粗看过名单,凡是权贵家孩子,一个没漏,也就算是放心了。带上名单,去向太皇太后汇报去了。

清廷行文,多是满文、汉文,太皇太后不大认得。淑嘉就令大公主读着人名,念一个,她跟太皇太后点评一个。

太皇太后听着今年蒙古女子不少,颇为满意,再听下去就发现后面秀女出身越来越低,她几乎闹不明白谁跟谁:“行啦行啦,你办事是让人放心,我听一点儿味儿就够啦,不用再跟我说啦。”

“您可千万别这么说啊,我这是头一回办这样事儿,心里正打着鼓呢。过两天还要把她们叫进来看一看,您不给掌掌眼,我可没底儿。”

太皇太后乐呵呵地:“好啊。哎,皇帝知道了么?”

“内务府必有折子给皇上,他这会儿正忙前头事儿,我不好打搅,过一刻,估摸着他那里事儿差不多了,我打发人去禀。”

“嗯嗯,多问问皇帝。”老太太生存法则第一条,永远跟皇帝保持一致。

“嗻——”

————————————————————————————————————————

选秀牵动了满朝上下许多人神经,众人无不比皇帝面前踊跃表现。当不成太子岳父,三阿哥也到了考虑指婚年纪了。再退一步,王府结亲也是可以么!资历再差一点,家中女孩子嫁个贝勒、贝子也是好。

可皇帝就像不知道有大挑这回事儿一样,内务府上了折子,他揭开来一看,看了前个重点对象列,写一个“知道了”,就扔到了脑后。

不明就里人一看,皇帝仿佛是一心只管扑他那个“各地控制火耗,不得扰民”上头了。雍王却有些惊骇:“要动盐课?这……税法还没……”

胤礽苦笑一声:“只怕策妄阿喇布坦等不及咱们摊丁入亩就要作乱了,眼下国库是个什么情形你又不是不知道。这一仗真要打下来,国库就要空了。账上是有银子,却不你我手里,都亏空了。你追欠亏空,可有一下子就能全缴回来?能两年内补齐已经算侥幸了,曹寅亏空有李陈常这个盐政代补,到现还差着个尾子,遑论其他!”

要打仗了,国家是有钱打,但是一打,国库就空了,总不能给大家发白条当工资。

为了不让国库跑老鼠,好现就开始筹钱。

本来改税制是个好办法,但是见效也慢。从试点,到推行,怎么着也得个三、五年才能初见成效——这还是。而且,改税还会引起一定程度社会动荡。康熙末年是个……不少人揭竿而起时间段,还真是担心再逼一逼,让有知识有文化某些人投入到推翻旧社会行列里。再佐以外敌入侵,那滋味就了!

也不是怕事儿,也觉得能够挺下来。只是这几样如果同时爆发,那就是对国家政权承受能力极限一次考验。不到万不得已,没哪个脑残领导人会玩这种挑战极限运动。

想来想去,农业国家核心统治阶层就准备拿商业开刀了。不巧,盐业是垄断行业,利润丰厚,而且弊端很多,盐税对国家税收又很重要,就是它了!

胤礽记忆力袭自康熙,还有青出于蓝架式,想钱想得要疯了他就从脑子里翻出了一段记忆来。犹记得当初李光地老先生弹劾过一个叫张霖家伙,这货贩卖私盐得利一百六十一万七千八百多两!

当年爆出这件事情时候他就想,这真是利润丰厚啊!相比之下,享有国家优势、被国家扶植盐商们简直弱爆了!哦,当时他也正为钱发愁,记忆很是深刻。

他要不对这一项动手,那就不是一个缺钱皇帝了!

说干就干,胤礽叫来骨干们开了一个吹风会,大家与皇帝想得也差不多。没道理该入国家钱就进了私盐贩子腰包,然后让咱们这些人为钱发愁不是?那是一力支持。

连王掞这样把仁义礼教挂嘴上人也义愤道:“目无法纪实是该办,请陛下下旨,令各省督抚严查私盐。各产盐之地,严禁私盐流出。”他甚至还提出了加强对盐丁人身控制等措施,出手也够狠。

胤礽表扬了王掞一心为国态度,然后道:“如此,朕意已决。”

亏得策妄阿喇布坦消息还只是小范围内流传,朝野一片祥和。还有大挑事情吸引了很大一部分注意,皇帝因着都察院一份参奏当今私盐横行折子而要动盐法事儿并没有让大家太过振动。颇有几个想表现人表示,私盐横行,是目无法纪,挑战政府权威,该办!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