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舟启锚南巡去 - 非主流清穿 - 我想吃肉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非主流清穿 >

御舟启锚南巡去

“你怎么改主意了?”淑嘉非常不解,她老公前阵儿刚跟她招供说是为了不去南巡装病,现居然又回来让她收拾行李?你是来搞笑么?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啊!

胤礽嘴巴里发苦:“汗阿玛这回是必要带我去,难不成我还再病一场?赶紧收拾吧。”发言权与决定权康熙,康熙不决定则已,一旦决定了,那就没有旁人反对余地了——反对也无效,不如省点口水去照办了。南巡之事,康熙已经明里暗里提过复数次了,胤礽能够做,就是乖乖随行。

皇太子殿下再次体会到了什么叫做胳膊拧不过大腿:“这一回,你和弘旦都要随驾,不要忘了。”

“嘎?”淑嘉还真是忘记了,胤礽不去,她自然是去不成了,也就不往这上头想了。这个时代出行,到郊区去散心还好,长途跋涉绝对是受罪。她小时候从京城到杭州一来一回,晕船中暑,苦不堪言。这‘没有被现代文明污染过纯正环境里’旅游心思从此淡了很多,现代文明对人类社会贡献是非常明显。

“那咱们家那三个孩子呢?”淑嘉不会呆到以为康熙会把整个东宫都放到随行名单里,现要确认是弘晰、弘曈还有弘晷这三个人里有谁要跟着去,她好安排一下剩下人。

东宫五阿哥,太子夫妇幼子,过了周岁之后就被取名为弘晷。对于这个名字,孩子妈唯有默念:“晷有光亮之意,绝对不要联想到红鬼神马,皇帝起名字听起来再坑爹也只能认了。”

胤礽倒清闲了往桌边一坐,端起茶碗来道:“弘曈开春就要去读书,初入学,怕走不开,弘晷又太小,弘晰年纪倒是够了,可汗阿玛又没说带他去。这三个怕都要留下来了。”

淑嘉正翻书,看要带哪几本一起走,手上一停。她内心非常矛盾,她要不跟着去,这样长途旅行就必须指派个女人跟着胤礽、一路照料衣食住行等等,这显然非她所大愿。如果她跟着走了,弘曈、弘晷两个又太小,还有些不放心把他们留家里。

她情况与胤礽不同,她如果说病了,不去就不去了,直白地说,比较不那么重要。“是啊,弘曈要读书了,哎呀,他读书要用东西我还没给他准备好了呢。对了,简王家二阿哥、三阿哥也与他同岁吧?”

现简亲王已经是雅尔江阿了,他长子德隆生于康熙三十三年,比弘旦还大,早已宫中读书。而次子阿尔塔、三子永谦同岁,俱是康熙三十七年出生,淑嘉此问是想知道这雅尔江阿有没有为这两个儿子打报告要求入宫读书。如果有,且得到批准,那么弘曈也算是有了同龄同学,东宫与简王府关系还算不错。

胤礽拍拍脑袋:“这个我倒还真没听说,明儿就问问雅尔江阿去。他家二小子是庶出,估摸着未必能过来。”

“这还真是……弘晰入学早,未必能与弘曈一道儿呢。”

“这有什么好担心?”胤礽不认为这是个问题,“弘旦那会儿不也是独个儿?”

“弘旦上学时候,咱们也没随驾南下呀。”

“他还不跟咱们住一块儿呢。”

胤礽摆摆手:“把高三燮留下来看家,此番汗阿玛并未奉皇太后祖母出行,宫里还有她老人家呢。再说了,弘晷还有嬷嬷呢。”

淑嘉垂下眼:“你说是。”再痛苦,被点名了也得跟着一道儿去了,当成是跟胤礽迟来蜜月旅行好了,虽然周围一堆电灯泡。呃,以现男士发型来看,这个电灯炮这个词还是挺形象。

弘曈要开学了,淑嘉先放下行李事儿,给儿子清点文具。皇家学校一年里就放不了几天假,开学时间还早,康熙还没动身,东宫三个孩子就要上学了。身为太子妃,用得着亲自动手做针线时候本就不多,其中一项就是给自家孩子缝点小东西,培养感情什么。

淑嘉早给弘旦做过一个书包,当时是下了大力气,用到现也没用坏,看着是旧了些,淑嘉却没打算给他现就换,小孩子用一用旧东西未必是坏事。这次就只做了两只书包,一只给弘曈:“你三哥可是自己捧着书去上学,你得了额娘东西,就得跟你三哥一样。”

另一个是弘晰:“弘旦去乾清宫侍奉你们玛法,我给他收拾了行李,多了我针线,是你先前没得,今年正好儿,你们哥儿仨一样儿了。记得,对师傅要客气些。”

弘曈抱着书包,强忍着不要把书包挂身上转圈儿,跟着弘晰说:“儿子谨遵额娘教诲。”

弘旦鼓了一下腮帮子,被淑嘉看眼里,留下来谈话。淑嘉摒弃了宫中常用交谈模式,与弘旦并坐炕上,搂着儿子:“你东西,有些还能用,我就没给你换。你呀,这宫里,想要什么样好东西也都能得,倒是想用旧东西却很不容易。”

母子俩很久没有这样长时间肢体接触了,弘旦开始还腰杆挺得很直,说着说着就整个人靠母亲身上了:“额娘,儿子明白这些道理,玛法那里也有些用了不少年头东西。”

“额娘要说不是这个,”淑嘉摸着弘旦额头,“厉行节俭这样大道理,你玛法、阿玛、师傅跟你说得一定不少,额娘再唠叨自己都觉得烦了。”

弘旦从淑嘉怀里抬起头:“那额娘意思是?”

“人呢,总要经过些事情,才能长大。不管是喜怒哀乐,都是修行考验。”不管他现能不能听得懂,多说说这些,总是好。淑嘉想让自己儿子从小就能看得开一点,这样遇到困难时候才能够可能少造成心理阴影。

比如说,同样是死了爱人,顺治就跟着死了,康熙内心强大一点,立了继后。

比较起来,从做母亲角度来看,淑嘉绝对不想要个顺治式儿子,现看来,她愿望倒是实现了,也让她有点儿哭笑不得——她弘旦身上明显感觉到了康熙影响。

“唉呀,你哥哥们读书时候额娘就没给他们做过什么针线呢,这一回正好补上了。好啦,晚上想吃什么?明儿你又要去乾清宫那里了。”

过年有年假,这个不假,弘旦回家日子却很有限,他不但是太子嫡长子,而是皇帝嫡孙。本人可爱是一方面,其政治招牌含义不言而明,康熙把他带身边时间也很长。淑嘉只能抓紧有限时间跟儿子联络联络感情,免得康熙这个有养坏太子前科老头把她儿子也给带歪了。

饭桌上奉行着“食不言”,因是自家吃饭少了很多谦让,只有开饭前淑嘉指了几道各人喜欢吃东西叫分别端到各人面前而已。一餐毕,洗手、漱口,端起茶来呷上一口,才是交流时间。

淑嘉本不愿意这么早就告诉弘曈南巡事情,无奈南巡是件大事儿,知道人很多,东宫里也要收拾准备,早晚是告诉大家。胤礽也是这个意思,他决定直接跟儿子们宣布结果就好,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抗议无效,老实接受就对了。

淑嘉担心年幼如弘曈会哭闹这样事情根本就没发生,不管是一直被留家里弘晰还是初次经历父母不身边弘曈,都认命地接受现实。只有这样时候,淑嘉才不得不承认,传统父母与子女相处方式,有时候还是能省不少麻烦。

“叫高三燮、吕有功、林四儿、秀妞、紫裳他们几个都留下,你们有什么事儿,小事儿吩咐高三燮去办,大事不能决,可请示宁寿宫皇太后。”淑嘉定下了基调。

胤礽把手中茶盏一放:“就这么着罢,天儿也不早了,你们放了假也不可懈怠,都去温过了功课再睡。弘曈跟我过来,你年后要开始读书了,眼下还得再用功一点。”

几父子各有各事情,淑嘉着手处理离家后安排。李甲氏、李佳氏被叫了来:“我与太子爷要随驾南巡,估摸着得三月里才能回来,两个多月时间,这家里就剩你们两个大人了,万事上点子心。”

李甲氏、李佳氏屈膝一礼:“奴才们听主子吩咐。”

“弘晰他们三个还小,你们都警醒一点儿,有事就叫高三燮。他们三兄弟都有嬷嬷、太监照看着,我并不过于担心。我与太子启程后,这东宫里就关起门来过日子。”

“嗻。”

对于留守宫女太监,又是另一番安排了:“高三燮带着林四儿、吴明理留下,红袖、秀妞、紫裳、小满也留下。你们要看好门户,外面乱人不许进,里面人也不许四下乱逛,红袖、秀妞,你们两个素来是稳重,旁事都好说,小阿哥要看顾好!再有,这两个月,你们所有人都要机灵一点儿,东宫规矩,不要随意与人起冲突,有什么事儿等我与太子回来再说。”

“嗻。”

然后是与弘曈、弘晷嬷嬷分别谈话:“阿哥从生下来,我就没离开过,这一回推辞不得,只好暂时分别。这两个月,我把儿子就交给你们了!”

嬷嬷们齐齐跪下:“奴才们敢不用心!”

淑嘉办完这个还不放心,趁春节里四下拜年、聚会机会,宁寿宫里央了皇太后,还到承乾宫里,向本次并不随驾佟妃好一番拜托。

承乾宫里,佟妃很是欣喜地摸着弘曈小肥脸:“咱们四阿哥又长高了,听皇上说,过两天就要上学了?”

弘曈认真地点头:“嗯,后儿。”

淑嘉对佟妃促狭地一笑:“瞧他这个高兴劲儿,从听说汗阿玛准了他上学,嬷嬷回说他好几天都笑到半夜才睡。”

“阿哥读书是好事儿,高兴也是应该,”佟妃说着,又叫拿出准备好了庆祝弘曈读书礼物来,除了文房四宝,还两个装着笔锭如意金锞子荷包给了弘曈,“这是单给你玩。”

弘曈响脆地谢过佟妃,歪靠淑嘉腿上,对佟妃挤眼睛,逗得佟妃一笑:“咱们四阿哥可真招人喜欢。”

“您要这么觉得,我可就正经有事要拜托您,也不怕您嫌弃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