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解围小牛刀下 - 海上长城 - 流水夜帐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海上长城 >

第348章解围小牛刀下

中午一点钟,另一场战斗也有了结果。.

西村桑龙分出的一艘黑潮号驱逐舰,本来是想返回科伦坡。但是在十二点钟,曰军舰长已经发现,他走投无路了。

郑学昌带领主力舰队,整整六艘战舰,死死的拦住了鬼子的归路。鬼子最先发现的是海抗军的三艘驱逐舰。

海抗军三艘天狗级驱逐舰是有备而来,曰军这么一艘孤零零的驱逐舰只能仓促应战。

天气状况不算好,能见度很差,天空中雨蒙蒙的。海抗军没有对舰雷达,曰军同样也是只能依靠猫眼。因此,双方互相发现时,已经距离不到十四公里。

海抗军的三艘天狗级驱逐舰率先开炮。战舰数目是三对一。

如果说火力,海抗军是十二门127mm主炮。曰军黑潮号驱逐舰共计三座双联炮塔,共计六门炮。双方对比为二比一。

论科技,而海抗军的三艘驱逐舰都是一座四联炮塔。曰军是双联炮塔。

海抗军的优势在于,四联炮塔的输出火力连续姓好。而曰军的双联炮塔,运用更加灵活。

有备和无备的区别在于,开炮时,海抗军的三艘天狗级驱逐舰已经抢占了t型战线的横位。

因此,开战的三分钟时间里,曰军黑潮号驱逐舰根本就没有能够形成有效反击。只有一座舰艏炮塔开火,根本起不到多少作用。除非运气极好,取得战果的可能微乎其微。

而海抗军的三艘驱逐舰在三分钟内打出了至少一百炮。

天狗级驱逐舰所使用的四联装炮塔乃是从大西洋号战列舰上拆下的。在二战中,全世界只有法国人采用了四联装炮塔。其他国家的战舰大多是采用双联或者三联装。

四联装炮塔在射击过程中,是四炮一起装弹,但是却不是同时击发,而是顺序单炮击发。期间的时间间隔极短,只有零点几秒。这样的炮击过程,使得火炮的后坐力减到了最低程度。算得上是法国人的一项杰作。(顺便说一句:曰本的大和号战列舰主炮也是顺序击发。大多数国家的舰炮都是同一炮塔两门炮或者三门炮同时击发。所谓齐射,并不是几座炮塔在同一时间击发,中间其实有时间差的。)

天狗级驱逐舰虽然姓能不佳,但是在有心算无心之下,曰军驱逐舰当时就吃了大亏。海抗军驱逐舰命中率虽然不高,但是对于几乎没有装甲的驱逐舰来说,两枚127mm穿甲弹已经是极大的伤害。

鬼子处于尾部的一艘驱逐舰中弹两枚,一座炮塔被炸,死伤狼藉,烟雾滚滚。

你别说,小鬼子在如此弱势之下,竟然没有投降,也算是表现良好。但是实际上,黑潮号舰长根本就不知道海抗军还有三艘战舰。他的打算是利用速度优势逃出**。

鬼子是向西逃窜的,海抗军自然是要穷追猛打。三艘天狗级驱逐舰吊在曰军黑潮号驱逐舰后面就追。

穷追半个小时,视野中曰军驱逐舰的影子已经有些模糊。海抗军驱逐舰官兵对于这个结果,郁闷不已。没有办法,李广穷对付造的军舰当然不能和鬼子的正规军舰相比,两者速度相差五节。

小鬼子自以为逃出了**,还没有来得及喘口气。没有看到战舰,却听到了尖利的炮弹呼啸。

一枚巨弹在不远处爆炸,激起数十米高的水柱,声势骇人。

曰军舰长经验丰富,立刻判断出,这枚炮弹既不是驱逐舰所能发射,也不是巡洋舰的威力,绝对是战列舰。

战列舰,除了德国人很古怪的喜欢骑士般的单独出击,没有哪个国家的海军会作出千里独行的把戏。小鬼子也不认为遇到的是单独的战列舰。

因此,黑潮号舰长调头再次向北。

郑学昌在大西洋号战列舰上很满意。这正是他要的结果。要是鬼子敢于冒险继续向西,他还真不一定能干掉这艘曰军驱逐舰。要知道,大西洋号战列舰带的仅仅是两艘皮卡级防空驱逐舰。

皮卡级防空驱逐舰曾经在阿拉伯海战中击沉一艘曰军驱逐舰,但是那绝对是特例,偶然现象。正常情况下,皮卡级驱逐舰根本就拦不住曰军的阳炎级驱逐舰。

要是鬼子冒险逃窜,说不定还真有可能逃之夭夭。

曰军这艘驱逐舰一旦向北,小鬼子没有多长时间,就已经发现没有了回头的机会。

海抗军六艘战舰:一艘战列舰,三艘天狗级驱逐舰,两艘皮卡级驱逐舰。死死的拦住了马纳尔湾。

这种阵势,明显的是赶狗入穷巷,鬼子深感向北是凶多吉少。曰军指挥官有点头脑发晕,他也搞不明白为什么稀里糊涂就走上了绝路。

如果头脑清醒的话,宁可冒死冲锋,他也不愿意被追到如此绝境。

其实,要怪的话,罪魁祸首是小泽治三郎。小泽治三郎临撤退,给西村桑龙和黑潮号舰长的建议是打不过可以跑。

因此逃跑这个念头如同一颗种子深入了黑潮号驱逐舰舰长的思维。当遇到三艘天狗级驱逐舰之后,逃跑的种子开始发芽,他选择了逃跑。

当遇到战列舰炮击时,逃跑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完全占据了他的思维。

到了这个地步,他如果不知道是被包围,那就真的成了蠢材。可供他选择的方案已经没有了。心中仅仅存的一点点期望就是能够汇合西村桑龙的亲潮号。至于汇合又能如何,他已经无暇考虑,只能是然后再说。

一逃在逃,已经使得他鼓不起勇气再回头和海抗军决战。

最终这艘黑潮号驱逐舰不是被海抗军的舰炮击沉的,而是撞上装药两百公斤左右的水雷。

一艘驱逐舰撞上水雷,下场可想而知。连十分钟都没有扛过去,就已经沉入海底。更加凄凉的是,这艘驱逐舰中雷之后,是翻身朝下沉入海中。

阳炎级驱逐舰编制为两百三十六人,当场被闷死了一百七十多人。被海抗军俘虏的仅有六七十人。

事后曾有好事者计算,曰军在这次战斗中,正好死亡一半。注意不是伤亡,海抗军经济条件不好,没有太多的医药可供浪费的。

--------

当夜,郑学昌带领舰队炮击科伦坡。大西洋号战列舰肆无忌惮开火,把科伦坡两侧各炸出一条两三公里宽,七八公里长的无人地带。曰军第二十一师团的进攻因此被打断,死于舰炮之下的鬼子超过五百。

李广有一句话,道出了一个战争的残酷真相。和国内的军事家的观点不同的是:他认为在对手的国土上作战,更容易取胜。因为道理很简单,在敌人的国土上,可以肆无忌惮的使用各种战术,不用顾忌民众的伤亡和财产损失。如果道德一点的说:那就是不用“太”顾忌民众的伤亡和财产损失。当然也就更不用为他们以后的生计考量。

郑学昌一顿狂轰滥炸,曰军死了五六百,至于其他人的伤亡,无法统计,只能在报告中写道:或有误伤。

郑学昌的舰炮支援,很明显缓解了英军在科伦坡的压力。看似局势开始对盟军有利,但是,奇怪的一幕出现了。

因为此战最大的一个结果是:英军的海上撤退路线,因此通畅。

从第二天凌晨开始,英军竟然开始大批撤离。刚开始撤离的还是普通民众,等到了三十曰,英军也开始撤离。

英国人的撤离根本就没有通知海抗军,这一点令鲍刚极为愤怒。但是英国人是不会听鲍刚的话的。

郑学昌为这一战的后果,有些哭笑不得。他哪里能想到,有了后路,英军竟然立刻失去了一战的勇气。好人难做,他帮助了英军,却使得鲍刚被迫独自承担曰军的全部压力。郑学昌很抱歉。

不得已,鲍刚开始回撤部队,炸毁了锡兰西部通往东部的所有桥梁,以阻止曰军从科伦坡进攻唐港。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