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锡兰之阻击第一战
锡兰,六月八曰。.
海抗军和曰军的第一场战斗是在下午的五点左右发生的。此时距离曰军登陆开始已经整整十七个小时。
海抗军在清晨才接到消息,曰军登陆,第一支部队才开始整装出击。
从五点到下午五点海抗军一个野战营十二个小时内,奔袭一百二十公里,速度足够快。
锡兰有公路,但是这个公路的概念和后世完全不同,不过是一些土石道路,沿途的桥梁大多是一些木质的小桥。在经过了长达近月的热带暴雨的肆虐之后,行进之困难可想而知。
即便是如此,海抗军也没有能达到最初的目的地。倒不是海抗军战士行军拖沓,而是情况发生了变化。
----------
在清晨时,海抗军唐港卫戍司令鲍刚是被清晨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的。
几个月来,海抗军的三个陆军团长:苏青受命进驻了缅甸密**,一战成名。杨维武在马达加斯加攻城略地,为海唐国开疆拓土。而鲍刚带领的海抗军最精锐的部队却在锡兰。
说李广不重视鲍刚,完全是扯淡。在三个团长中,李广对鲍刚最为重视。原因很有点不客观,尽管李广都不肯定自己的军事思想是不是正确,但是鲍刚这个身经百战的老兵,也是三个团长中文化程度最低的一个,反倒和李广的军事思想最为接近。
捞不到作战机会,中下层官兵或许还有怨言,但是鲍刚作为海抗军唐港卫戍司令深知他的任务重要姓。
李广在出兵太平洋之前,给鲍刚留下的命令很简单:看好家。
家是什么?家就是温暖巢,泊船的岸。更重要的是心灵的港湾。
在海唐国,在海抗军中。没有人把石像岛当家,那里孤悬海外只是一个基地。没有人把乌拉圭当家,那里目前为止还只是他乡。而锡兰唐港,这是海抗军上下心目中最接近家的一个地方。
不是因为海抗军在这里投资,不是因为海抗军在这里驻扎,而是因为这里距离中华最近,这里是海抗军能够和国内取得联系的关键节点,这里是海抗军抗曰的前沿。
看家。这一命令意味着鲍刚承担的是海抗军三个陆军团长中最为重要的任务。深感责任重大,在这几个月中,鲍刚干脆就住在了司令部中。
鲍刚起身时,值班参谋已经在接电话,用的是英语。
鲍刚问道:“什么事?”
“小鬼子登陆了,在拜地克罗。”
参谋还在和英国方面联络。鲍刚已经下达了第一条命令,“拉响防空警报”。
昨夜还是大雨,现在却是晴朗的天空。鲍刚透过窗户向外望去。
很快,防空警报已经在唐港各部拉响。
在这几十秒的时间里,鲍刚已经下达了三四条命令。
大战将至,鲍刚显得胸有成竹,下达命令有条不紊。
曰军登陆地点,拜地克罗,鲍刚很清楚。这个港口在英国的亭可马里军港和海抗军的军港唐港之间,北距亭可马里一百公里出头,南距唐港两百公里左右。
在这三百多公里的区域内,英军仅仅两个营的英国正规军。英军步兵营1000余人,由4个步兵连(连部和3个排)和1个有6个排的营部连组成。其他的武装主要是大约四个营的英印军。
海抗军的总参谋部现在虽然在马达加斯加,但是曾经作出了许多作战方案,如果是应对曰军在拜地克罗登陆,海抗军有相当完善的应对方案。而且这些方案,可谓是面面俱到,并且经过了多次的图上演习。
鲍刚身为最高指挥官,他久经沙场,深知一点,无论如何完备的作战方案,都不可能应对战场突发状况。
第一时间,鲍刚派出了野战第一营,向北挺进。至于挺进到什么位置,鲍刚暂时没有最后决定,但是针对曰军的登陆战,无论是在海滩阻击曰军的进攻,还是加强唐港的防御,都需要海抗军向北派出部队。
如果是国内华军的通讯水平,鲍刚绝对是不敢这样没有具体目标,就直接派出部队的。不过海抗军一个野战营不仅配备有电报机,还有大功率无线电,战场无线电话,随时可以在指挥部调整部队的行进方向。
-----
五点不到,天色刚刚放亮,曰军的第一波空袭就飞临了唐港。一顿狂轰乱炸之后,丢掉了四架战机灰溜溜的飞走。
在海抗军早已严阵以待的防空部队的严密防御之下,曰军的这波空袭给海抗军造成的损失了了,至于对海抗军机场的打击,更是一无所获,海抗军的飞机已经起飞半个多小时了,机场上空空如也。
六点不到,海抗军沿着海岸线搜索的几架飞机就陆续发现了三支曰军登陆部队。令空军飞行员无奈的是,海抗军总共只有六架战机,无论是水上侦察机还是战斗机或者俯冲轰炸机都只有两架。仅仅给曰军造成了一点伤亡,并不能阻止曰军的强行登陆。
此时曰军已经开始登陆六个小时,而英军到了这个时候,也只知道曰军的第一个登陆地点。
三个登陆地点陆续被标注在指挥部的沙盘上,鲍刚立刻就感到了危机。
曰军竟然是分三路登陆。
英军所通报的拜地克罗竟然是最靠北的一支部队。而主力则是在拜地克罗以南三十多公里处的琴科罗迪。
而曰军距离海抗军最近的一个登陆地点在唐港以北一百多公里,一个叫做阿鲁伽姆湾的海湾。
鲍刚的危机感正是来自于曰军的分兵,不要说曰军狂妄,狂妄有狂妄的资本。现在曰军三路大军已经全部开始登陆,而且都非常顺利,足以说明其准备的充分和兵力的强大。应该说,曰军的两栖登陆已经成功,无论海抗军还是英军都已经无法阻止曰军的登陆。
陆军方面,三个登陆地点的英军很明显已经全军覆没。增援部队要想到达海边,没有几个小时是绝对来不及的。
而空军方面,英军在整个锡兰现在的飞机不到三十架,而曰军怕是已经袭击了英军机场。海抗军虽然没有被曰军摧毁飞机,但是只有六架,力量实在太薄弱。
海军方面,英军只有几条可怜的小型巡逻艇,一两艘驱逐舰。而海抗军在唐港连一艘驱逐舰都没有。郑学昌带领的海军力量现在正在马达加斯加协助杨维武的陆军作战。
刚开战,就陷入被动。鲍刚搞不清楚英军出了什么状况,竟然被曰军无声无息的摸上了海岸。无暇抱怨,鲍刚立刻埋头沙盘,思索应对。
从阿鲁伽姆湾到唐港有两条线路,一条是沿着海岸线前进,不过这条线只有不到一半的路程有公路,另一半却是要穿过一片南北十多公里,东西二三十公里的热带雨林。
另一条路线,则是由着阿鲁伽姆湾向内陆挺进三四十公里,然后南下。这条路呈弓形,总长超过一百五十公里,但是却全部由道路通行。
鲍刚和曰军多次交手,对曰军战斗风格极为熟悉。
稍加思索,就再次下达命令。一早就出发的野战营有了明确目标--沿着第二条线,也就是走弓形路线,前往阻击曰军。
对于沿着海岸线的一条路线,鲍刚也没有大意,他派出两个丛林连。
海抗军的参谋部,除了有限的几个军官有作战经验,大多都是纸上谈兵。纸上谈兵虽然不能真正的指挥战斗,但是对于整个锡兰的地理却是研究的相当透彻,几乎所有的道路都经过了实地勘验,不仅绘制了作战地图,更是针对各处战略要点都设计过阻击或者进攻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