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 牺牲 - 刘三叔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牺牲 >

第20章

1937年7月,毛泽东发表了《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

文中指出:

在坚决抗战的方针之下,必须有一整套的办法,才能达到目的。

一些什么办法呢?主要的有如下各项:

(一)全国军队的总动员。动员我们的二百几十万常备军,包括陆海空军在内,包括中央军、地方军、红军在内,其主力立即出动开到国防线上去,其一部分留在后方维持治安。委托忠实于民族利益的将领为各方面的指挥员。召集国防会议,决定战略方针,统一战斗意志。改造军队的政治工作,使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确定游击战争担负战略任务的一个方面,使游击战争和正规战争配合起来。肃清军队中的汉奸分子。动员一定数量的后备军,给以训练,准备上前线。对军队的装备和给养给以合理的补充。按照坚决抗战的总方针,必须作如上各项的军事计划。中国的军队是不少的,但不实行上述计划,则不能战胜敌人。以政治条件和物质条件相结合,我们的军力将无敌于东亚。

(二)全国人民的总动员。开放爱国运动,释放政治犯,取消《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和《新闻检查条例》,承认现有爱国团体的合法地位,扩大爱国团体的组织于工农商学各界,武装民众实行自卫,并配合军队作战。一句话,给人民以爱国的自由。民力和军力相结合,将给日本帝国主义以致命的打击。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阿比西尼亚的覆辙,前车可鉴。如果坚决抗战出于真心,就不能忽略这一条。

(三)改革政治机构。容纳各党各派和人民领袖共同管理国事,清除政府中暗藏的亲日派和汉奸分子,使政府和人民相结合。抗日是一件大事,少数人断乎干不了。勉强干去,只有贻误。政府如果是真正的国防政府,它就一定要依靠民众,要实行民主集中制。它是民主的,又是集中的;最有力量的政府是这样的政府。国民大会要是真正代表人民的,要是最高权力机关,要掌管国家的大政方针,决定抗日救亡的政策和计划。

(四)抗日的外交。不能给日本帝国主义者以任何利益和便利,相反,没收其财产,废除其债权,肃清其走狗,驱逐其侦探。立刻和苏联订立军事政治同盟,紧密地联合这个最可靠最有力量最能够帮助中国抗日的国家。争取英、美、法同情我们抗日,在不丧失领土主权的条件下争取他们的援助。战胜日寇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但外援是不可少的,孤立政策是有利于敌人的。

(五)宣布改良人民生活的纲领,并立即开始实行。苛捐杂税的取消,地租的减少,高利贷的限制,工人待遇的改善,士兵和下级军官的生活的改善,小职员的生活的改善,灾荒的救济:从这些起码之点做起。这些新政将使人民的购买力提高,市场繁荣,金融活泼,决不会如一些人所说将使国家财政不得了。这些新政将使抗日力量无限地提高,巩固政府的基础。

(六)国防教育。根本改革过去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制度。不急之务和不合理的办法,一概废弃。新闻纸、出版事业、电影、戏剧、文艺,一切使合于国防的利益。禁止汉奸的宣传。

(七)抗日的财政经济政策。财政政策放在有钱出钱和没收日本帝国主义者和汉奸的财产的原则上,经济政策放在抵制日货和提倡国货的原则上,一切为了抗日。穷是错误办法产生出来的,在有了合乎人民利益的新政策之后决不会穷。如此广土众民的国家而说财政经济无办法,真是没有道理的话。

(八)全中国人民、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的长城。执行抗战的方针和上述各项政策,依靠这个联合阵线。中心关键在国共两党的亲密合作。政府、军队、全国各党派、全国人民,在这个两党合作的基础之上团结起来。“精诚团结,共赴国难”这个口号,不应该只是讲得好听,还应该做得好看。团结要是真正的团结,尔诈我虞是不行的。办事要大方一点,手笔要伸畅一点。打小算盘,弄小智术,官僚主义,阿q主义,实际上毫无用处。这些东西,用以对付敌人都不行,用以对付同胞,简直未免可笑。事情有大道理,有小道理,一切小道理都归大道理管着。国人应从大道理上好生想一想,才好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安顿在恰当的位置。在今天,谁要是在团结两个字上不生长些诚意,他即使不被人唾骂,也当清夜扪心,有点儿羞愧。

这一套为着实现坚决抗战的办法,可以名为八大纲领。

坚决抗战的方针,必须随之以这一套办法,否则抗战就不可能胜利,日本永在侵略中国,中国永无奈日本何,而且难免做阿比西尼亚。

对坚决抗战方针有诚意的人,一定要实行这一套办法。试验坚决抗战有诚意与否,看他肯采取并实行这一套办法与否。

另外还有一套办法,那就是样样和这一套相反。

不是军队总动员,而是军队不动员,或向后撤。

不是给人民以自由,而是给人民以压迫。

不是民主集中制的国防性的政府,而是一个官僚买办豪绅地主的专制政府。

不是抗日的外交,而是媚日的外交。

不是改良人民生活,而是照旧压榨人民,使人民呻吟痛苦,无力抗日。

不是国防的教育,而是亡国奴的教育。

不是抗日的财政经济政策,而是照旧不变甚至变本加厉的无益于国有益于敌的财政经济政策。

不是筑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长城,而是拆毁这个长城,或是阳奉阴违、要做不做地讲一顿“团结”。

办法是跟着方针来的。方针是不抵抗主义的时候,一切办法都反映不抵抗主义,这个我们已经有了六年的教训。方针如果是坚决抗战,那就非实行合乎这个方针的一套办法不可,非实行这八大纲领不可。

毛泽东的纲领列出来了,蒋委员长看到这一连八个要求,可以说是刀刀封喉却不见血。第一条,军队总动员,意思就是别想着武装你的中央军,各路武装,包括八路军、新四军也得当国防军对待。拿你的钱,干我们的事业,这不是我不厚道,十年前也就是1927年我们就是因为太厚道才吃的亏,您老人家不声不响找了几千个流氓就把共产党杀了好几万,现在对你,我们也得留一手了。

释放政治犯,全国人民总动员,蒋委员长十年剿共的付出就都化作一缕青烟消失了,各地被捕的共产党员如出笼小鸟,迅速回到了组织的怀抱,在山西的薄一波就是刚刚释放的政治犯。

至于让蒋委员长改革政治机构,毛泽东是有自己打算的。他知道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趁着这个时候,也可以让这个向往在中国实行希特勒统治的蒋委员长伤伤脑筋,这个要求在这个时候提一点都不过分,既符合西方民主国家价值观体系,又符合中国知识分子的意识。出个不可能马上解决的难题为难你,是在舆论和法理上占你个便宜。有一天战局不吃紧了,您老人家又想重抄旧业拿共产党开刀,那理由,全国人民就都明白是因为什么了。

抗日外交自不多说,让国民政府和德国走的远一点,和苏联、英美走的近一点。美国需要中国维护好东亚力量平衡,英国需要中国保证香港地位,至于苏联,和国民党关系越紧密,陕北边区就越安全。情况变了,斯大林对中共的态度也变了,斯大林渐渐发现,当年他认为不值一提的武装力量在一年时间里以几何速度发展壮大,又一次重现生机了。

至于后面几条,国防教育、改善民生,又是一个难题。这么大规模的抗战,数百万军队集结,数千万难民流离失所,以亿计的西北、西南贫瘠地区的人民,这些问题都是很难解决的。

至于抗战的经济政策要求,在实际上又是一个高调。通货膨胀在平常时期虽有发生,但不像非常态的大规模战争时期,几为一必然现象,无论什么性质的政权,都不可避免地遭到通货膨胀的困扰。不仅国民党统治区如此,日伪沦陷区如此,中共根据地也是如此。1939年冀南银行成立,确立以冀钞为本位币,统一所属各区货币,发行量持续增加,1942年的货币发行指数为1940年的1.08倍,物价指数上涨接近3倍,通货膨胀初露端倪。通货膨胀之所以发生,一是根据地军费开支过大,财政收支不平衡,财政透支比例很高,达到货币发行的50%-80%;二是1940-1942年为根据地军事斗争最为困难的时期。在日军扫荡下,根据地面积急剧压缩,减少了冀钞的流通范围和使用人口,冀钞流通密度加大,冀钞贬值势成必然。不过,这一阶段通货膨胀尚不严重,发行总量还不算大,没有出现大面值钞票,物价也比较平稳。这一情况,与中共政权对纸币发行的态度有关,它一开始便把紧缩货币发行,防止通货膨胀作为一个重要问题来看待。透支绝对量大幅度上升。冀钞发行开始放手,发行量猛增,与财政透支双管齐下,形成对市场强有力的冲击。另外,银行大量发行本票(一种信用凭证,承诺在一定时间地点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1000元本票最先流入市场,造成群众对冀钞的心理恐慌,公营商店、部队、机关争相抢购物资,致使冀钞信用跌落,物价急剧上升。即使是在形势好转的1945年,冀钞发行量居然是是1944年的3.26倍。

事实是什么样先不管,要求先提出来,知道你肯定解决不了,但是问题说出来让你骑虎难下肯定是要这么干的。

蒋委员长见到这封通电的时候,估计都要哭出声来了。这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要他履行承诺的战书。这种要求相当于在不许作弊的严令之下让班级里学习最不好的孩子考一百分。

世道就是这样,谁让你是中国的强者,而且还是独裁者。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