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当然,在冀东,在山东,在东北,我们的祖先,无论共产党还是国民党,他们都在用可爱的智慧和过人的胆识以血肉之躯去维护这个民族的尊严。这个民族不都是汪精卫抑或周作人那样的绝望者,更不都是陈公博、周佛海那样的投机者,也不都是郑孝胥那样的入土之人。每一场战争,恐怕都是这个民族纯洁性的一次洗礼,泾渭分明。
在冀东,还在前一年的1938年,共产党人利用日军华北派遣军南下攻打武汉的机会,联合在河北的国民党小股部队,在冀东十几个县发动了一次抗日大暴动,争取了大量的兵员和武装。39个抗日总队以及四个抗日救国军,二十万人的大暴动让日军措手不及。河北东部,一直延伸到密云、顺义、平谷,震慑北平的军事力量让华北民众心中找到了自己民族延续下去的勇气和尊严。
在这一时期,在华北的国共两党是密切合作的。
可是转过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多田骏就从华中调回了一个旅团,又和关东军司令植田借用了部队,从热河长城外一直延伸到居庸关,然后抄住了八路军的后路,自己则下令要求日军全力清除冀东抗日武装。几万人的冀东八路军武装,在日军全方位的战略合围之下,才发现,自己的战略战术思想要有一个彻底的改变了。高机动能力的日军可以做到指哪打哪,空中力量压制,摩托化步兵机动穿插,在冀东平原,本想着大部队运动战的八路军遭遇了成立以来极大的挫折。于是,八路军冀东挺进部队司令员李运昌决定带领部队西撤。
按理说,这是一个没有什么争议的战略决策。
电视剧《亮剑》中,政委赵刚和李云龙在山西西北部一次伏击中,发现敌人行进中唱着歌,赵刚听到:朝霞之下任遥望,起伏无比几山河。吾人精锐军威壮,盟邦众庶皆康宁,满载光荣啊,关东军。
赵刚跟李云龙说:老李,这不是华北派遣军,这是关东军。
毛泽东、刘少奇等人接连发电,要求不要西撤,坚持在冀东打游击。而李运昌将军认为,关东军已经帮助华北派遣军,绕路包围冀东,力求对华北八路军进行战略包围,进而压缩决战。为了避免决战,李运昌以及当时的冀东党委坚持了自己的想法,西撤。
结果日军最不怕的就是这种战略机动,五万人的战略大撤退,从今天的怀柔、平谷方向向西撤退,这一路,关东军和华北派遣军以及冀东反共自治政府的伪军联合作战,李运昌的部队损失尤其惨重,幸亏当时的国民党华北第七路军以及第九路军接应,而此时的李运昌将军,身边只有一百三十多名战士了。
日军逐个包围村庄,想把打散藏匿在村庄里的八路军战士一个个找出来,把所有人集合在村口广场上,然后把男人和女人分开,让妇女们逐个把自己家的丈夫领回家。聪明勇敢的冀东妇女,冒着生命危险,回家换了颜色不同的衣服,草草换了一个发式,就又出来领丈夫。这不是传说,也不是童话,这是血淋淋的历史。
再后来,建国初期最有创造性的电影《平原游击队》主角李向阳的原型出场了。由于冀东大部队被多田骏摧毁,八路军在冀东的抗日力量就只剩下游击队。包森,一个八路军中层指挥员,在冀东一直坚持抗战。此时,日本天皇的一个远房表弟赤本正在华北派遣军军中担任大佐。而留在冀东的八路军战士又经常潜伏在老百姓家,有战斗任务时再集合。日军已经被这种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逼得无路可走。包森此时故意设计了一个骗局,让一位战士假装投降日军,骗取了赤本的信任,带着赤本来抓包森。快到村子的时候,八路军“叛徒”说:大部队进村肯定会引起包森注意,还不如你我化妆好了先进去,大部队在后面一里地左右跟着,等到发现了人就可以盯住,那就跑不了了。
赤本听了觉得可行,于是自己化了妆扮成一个中国人跟着这个所谓叛徒就进了村。刚进村,一个农民打扮的中国人就用枪顶住了赤本的脑袋,然后几个人压着赤本翻过了长城向北撤退。日军大部队跟上,可是那几个人早已经消失在长城北部的密林之中了。
后来,为了营救赤本,大特务川岛芳子都进入冀东,甚至要用机枪换人。八路军当然不可能放弃这么好的一个政治机会,怎么可能为了几挺机枪就放弃了政治宣传。当时的《新华日报》还发表了通讯《日本天皇表弟赤本大佐被俘记》,蒙太奇手法运用的特别有意思,开场就讲侦查员李四海假投降,赤本不是很相信的场景,文章上来一句就是:
大佐面容上呈现着令人难堪的狡诈。
“太君!”其中的李四海,突然抬起头坦然地回答大佐:“我知道包森在哪里,要想捉拿他很容易,他平时不带什么人常在村里,太君派一两个人跟着我去一定可以把他捉来。”
大佐听见李四海的话,顿时现出了笑容,墨黑的人中短髭也显得稀疏了。他仔细端详了李四海一下,看见他生着一双眯小眼睛,红眼边,很象是一个老实人,跟日本的下流人并无不同,便即刻呼唤卫兵,把他俩引进了招待室。
据《新华日报》的记载,赤本的夫人还是很有贵族气质的。当她发现冀东的一些村庄工矿里日军的残暴罪行的时候,她最直接的表达就是表示要上报天皇,惩罚这些日军,并放了关押在监狱里的几个战俘,要求八路军放了自己的丈夫。
战争是不给女人发言权的。
包森回应日军的放人要求时说:条件就一个,就是日军快投降,滚出中国去。
天不遂人愿,赤本在一次逃跑中被击毙。
1942年2月17日,包森在抗日战场中弹牺牲,年仅31岁。
这是我们的先辈。
在东北,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子孙已经在这里抗争了八年了。在整个东北抗战期间,根据日本人后来统计的数字,日军损失25万人众。25万人,这对那些在白山黑水中抗争的英雄们来说,是怎样累积出来的数字呢?杨靖宇、赵尚志这些英雄,描述他们的作品已经很多,笔者家乡有一位英雄,到今天,即使是英雄战斗过的家乡,知道他的人也极少。
赵文喜,满族人,今天的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人。祖辈是守护永陵的亲兵。九一八事变之后,就跟着唐聚五成立了自卫军,失败以后又拉起了山林队继续战斗。随后加入了当时东北的红军,也就是抗联。后来在办事途中偶然被一对路过的伪军认出来,马上几十个人就围了上来。赵文喜用地道的东北话回应道:你小子瞅准了,俺就一个人,还值得你咋呼成这副熊样?
抓到了人,日本教导官讲了半天金钱美女,赵文喜不为所动。
日本人又问:枪和衣服都是哪来的?
赵文喜:日本子和汉奸给的。
日本人问:你的兵都叫什么名字?
赵文喜回道:一百个人,一百个号,从来不问名字。我们就是怕你们报复家属,所以,只有编号,不许问名字。
日本人还问:他们家都住什么地方?
赵文喜冷冷地说:你们自己访去。
日本人暴怒了,皮鞭,凉水,老虎凳,开水浇后背。赵文喜神智昏迷,偶尔只是嚎叫几声,宣泄愤怒。
笔者在和《枪杆子1949》《血红雪白》的作者张正隆聊天的时候,张老先生说:日本人说你不是说自己是铁人么,好,用烧红的烙铁烫着赵文喜的生殖器,烫熟了再用铁钳子一块一块夹下来。
笔者听到此处,不由得加紧双腿,一股寒风双腿间穿过,看了看,没尿,好样的。
临刑的时候,日本人用铁钉把赵文喜的双手钉在木板上,他还是一路喊着口号,唱着歌。
至于另一位英雄赵一曼,曾经有一个日本医生在行刑前给赵一曼女士做的身体检查报告被公布。因为英雄已经作古,其子女对母亲的感情也不允许我们肆无忌惮地屡次提及这种伤痛。这里不做表述。
这些,也是我们的先辈。
我们今天谈及抗战史,往往谈成了厚黑史,谈成了党争史。说阶级斗争比民族斗争残酷,党内斗争比阶级斗争还残酷。无论怎样,我们这个民族,还有那些英雄,有他们在我们的历史中,我们这些子孙,即使在几十年后的今天,当我们翻开史册的时候,还能流出热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