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用气象学来解释社会问题,这看来是一个新的历史学尝试。可是我们会有些不舒服,毕竟我们自认为自己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尤其在近代工业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1947年,如何会因为旱灾,就成了决定历史进程的决定因素了?那好,我们来推演下历史。1944年3月19日,郭沫若在《新华日报》上发表文章《甲申三百年祭》。对这篇文章的政治功能,笔者不想多谈,自己去翻墙维基。而我们计算一下,子丑寅卯申,那么不难算出来,1940年就是拉马德雷效应年。我们用拉马德雷原理的几个周期来推算的话,正好也符合地球自转速度加快的一个小周期。1939年,苏联士兵进攻芬兰,正好赶上了拉马德雷效应,很多苏联士兵被骤降的气温冻成了冰块,同样,几年后,在斯大林格勒,德国人也尝到了苦果。有人会说,你的推算怎么都是连着好几年地球自转都很快啊,不是按年份准确地来的吗?按着地球自转的年份,是和地球的年份有一定差距的,几亿年的气候变化,也让人类的年份和自然界的年份有着些许差别。而人类大气层的保护作用,海洋的保温作用,也使得拉马德雷原理作用在地球上的能力有所减弱。地球作为一个运动着的物体,它的自转速度的变化,也是有着加速度的。于是,即使在拉马德雷冷相位没有来临的1939年,地球速度也明显加快了。
让我们继续顺着郭沫若先生的《甲申三百年》去分析,以拉马德雷原理的常用周期59.555年去推演,那么,在公元1639年,已经被招安了的李自成重新起义,进入河南。在我们看来,河南会有什么?河南有土地?河南的人地一直就很紧张。河南有钱?进入明清,河南就一直很穷了。河南有人!有大量的灾民。因为旱灾!明末文人郑廉在《豫变纪略》里说:向之朽贯红粟,贼乃藉之,以出示开仓而赈饥民。远近饥民荷锄而往,应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绝,一呼百万,而其势燎原不可扑。
如果还嫌不够有说服力,我们再拿好了计算器,往前推演。黄巢起义的原因也是关东大旱,根据计算,也是赶上了拉马德雷原理的一个小周期。而黄巾起义就更容易说明了: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三国志》里也说,张角裹挟百万众,这里的裹挟,还是指冀州一代的灾民。一切还是因为当时的旱灾。
说了这么多,我们发现,我们所谓的阶级矛盾的爆发,所谓的历史经验教训等等,都不足以真正解释革命的历史脉络。我们只是地球母亲怀抱里嗷嗷待哺的婴儿,我们的所作所为,无非就是婴儿嘴里含着一个乳头,手里还握着另一个的贪婪。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所谓历史伟人,这个世界上也从来就没有智者超人。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英雄,这个世界上也从来就没有天之骄子。
当然,如果说所有的一切都是偶然,历史的巧合,那未免太高估了气象学作为研究历史辅助因素的作用。但是从客观上说,气候问题的确改变了人类历史上很多走向。比如刚才说的“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如果没有这场旱灾,我们如何知道历史上还有曹操,还有“周公吐脯,天下归心”的佳句,还有“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名句。
或许,我们欣赏那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但是,我们真的不希望这个诗人的吃人肉当军粮的军队在中国历史上写下那么浓重的一笔。
同样的道理,如果真的不是活不下去了,不周山下红旗乱这一天,不来也罢。
历史的魅力就在于此,一个英雄,是多么容易应运而生,也是多么容易消失在万古长河之中。
我们不要期待英雄。
最多,能有一个见义勇为的,挨了几刀抓住了歹徒,或者和劫持人质的劫匪对话,说服对方,这样的英雄最好,不要太大,再大了,就成了老大哥了。
紧接着,老大哥就要注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