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 牺牲 - 刘三叔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牺牲 >

第37章

1938年10月,广州。面对日军连日的轰炸,市民纷纷坐船回乡或到港澳各埠。一直到日军占领广州之前,沿江的码头站满了人,轮渡尚未泊位,人们便争先恐后,冒险登船,瞬间客满。后来者仍如潮纷至,各轮渡迫不得已,立即驶离码头。急于下船的人又乘小艇在河面拦截登船,小艇无不抬高价格,每人索取数额不等。

铁路通宵加班运送,车厢仍爆满。但广州平民或因生活关系,或因经济原因,不能离开者仍占多数,遂无时不在恐怖中生活,特别是居住在老城区的,每日遭敌机轰炸数次,亲友之间,上午还一起饮茶,下午则是幽明异路,有幸存者,也是家居被毁,财物全空。市内各中小学校因警报频仍,考虑到学生的安全大多停课;酒楼食肆除西关、河南部分照常开业的,多数关门,平时早上饮茶者,只好帮衬街边粥品糕饼的小贩。

市民出逃,人口每天数以万计。

当时广州地区爱国志士组织献金运动,组织者还编了一首歌。和今天的流行歌曲《世界第一等》一样,这首歌唱起来,北方民众应该也一句也听不懂。但是当我们仔细看着这些乍看起来语法组织超乎北方方言的范畴,甚至都有点像日语的歌词的时候,不难感慨,华夏大地,纵横万里,不同的语言,不同的信仰,不同的风俗,不同的民族,甚至文字也不是完全相同,仅仅因为血脉是几千年来水乳交融,所有的歌曲就都注入了同一个民族的感情:

君啊,你献咗金未?未就好献出嚟,为人救国,岂肯愿低威,你快的输财,来杀吓个啲矮仔。捐资踊跃,都要尽力而为,凡属我地人民,须要把国卫。富商巨贾,更要献出个啲老西,爱国岂敢后人,出钱要巨伟,咪话有财唔愿出,就会国势垂危。倘若国破家亡,个阵人财都俱毁,钱恨难翻,你话几惨凄。今日努力献金,效等沙场将国卫。君啊!你为人豪爽,断估冇问题,救国捐财,要努力继。若果人人係咁,一定好光辉。风雨同舟,须要共济,应勉励。但得你精诚助国,我就恨无遗。

东北抗联唱着抽完这一口关东烟,老少爷们打鬼子。

山东婆娘唱一首人说沂蒙好风光。

山西小伙唱一首小调告别了媳妇投八路。

四川汉子告别了相亲奔前线。

还有嘴里念叨着“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死尽”的湘娃子。

当然还有前面那些口音鸟语花香但是情真意切的广东同胞。

有时候我们经常讨论民族的劣根性,讨论那一百多万伪军的户籍,讨论中华民族在抗击外辱的时候为什么总会有那么多为敌人身先士卒、生死置之度外的汉奸走狗。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更何况,这个林子里的鸟太多了,虫子不够分。日本人又何尝不是?1945年后,日本被盟军占领。日本政府在战争中动员本国女性,说美国人的生殖器状如蝎螯,蜇人一下必死无疑。美军一进驻,日本妇女就特别紧张,政府为了维护治安,动员风尘女子接待美国大兵,各地的老鸨偷偷地问警察:是不是可以行动了?所谓行动,就是战争中说的,一旦亡国,日本妇女必须假装顺从美国人,劈开腿成事之后,用刀了结了正在办事的美国大兵。日本警察哭笑不得,称这是上面的命令,没有新的作战计划了,战争结束了。开始还战战兢兢的日本人,一看开放贸易了,顿时,万分可恶的美国人也就变得和蔼可亲了。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不光光发生在小范围里,也发生在一个国家民族之中。

电影《钢琴师》里还有那个即使纳粹手枪子弹打完了还呆在原处等待纳粹装好下一梭子子弹补上一枪的犹太人呢,和今天的强国以色列能同日而语么?历史在变,人也在变。

10月8日,1938年的中秋佳节。日本飞机在广州上空连续轰炸,甚至使用了燃烧弹。山河瓯缺,皓月空圆。

10月21日,广州沦陷。当时人口130万的广州城仅仅剩下40万人。当时大量商人逃亡香港,可是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后又逃回广州。伪政府建立起来,商会建立起来,日本商人也投资广东,建立工厂。广州在抗战后期畸形繁荣。蒋委员长的后人拍了一个《一寸山河一寸血》,好像对英国人、美国人一点好感都没有,一句先欧后亚就把所有的好都抹杀了。蒋委员长固然心有不爽,但是他知道,在抗战那种情况下,在丘吉尔自身难保,罗斯福无法说服国会的情况下,在中国大多数工业、商业城市都已经沦为沦陷区的情况下,在中国的海岸线完全被封锁的情况下,中国的法币依然保持着很高的市值和信誉度,可以在国际市场通用,那种通用能力和2010年的人民币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汇率一直挺高,各国列强并没有趁机踩上一脚,而是能帮多少帮多少,继续承认你的金融实力,保护你的国家信誉,先帮你后方经济别挤兑塌了,前方军事那就靠你自己死扛了,等我忙完了,再过来帮你们家打扫院子。

中国人得学会替自己的恩人多想想,多一点理解,才少一点聒噪。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