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张闻天在报告里说:我们克服困难的优良条件,这就是中央的极高的威信,中央领导者毛泽东同志的极高威信。王明也说:全党必须统一团结,必须团结在中央和毛同志周围。
在中国女子大学的开学典礼上,毛泽东给学生们进行了一次演讲。讲台正后方,摆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季米特洛夫、毛泽东的画像,礼堂西侧则是朱德、王明、项英、王稼祥、彭德怀、任弼时、刘少奇等画像,东侧则是周恩来、张闻天、博古、陈云、邓发的画像。毛泽东的地位已经超越王明和周恩来,成为党的领导核心了。
演讲结束之后,群众情绪非常热烈,此时,一个人高举右拳,喊道:毛主席万岁!
随后,大家情绪激烈,万岁之声,响彻延安县城。
这是一个中国之后四十年不变的口号,喊这个口号的人,叫彭真。
1966年,已经是北京市长的彭真因为《海瑞罢官》没能恰如其分地领会最高指示而被红卫兵揪斗。红卫兵喊着“毛主席万岁”的口号,把彭真围在中央。彭真高喊:谁是第一个喊“毛主席万岁”的?
这多像历史给彭真开的玩笑,可是让人笑不出来。
当然,当时的毛泽东还觉得自己愧领万岁的称呼,不提倡。但是在建国以后,胡乔木在给毛泽东准备的五一口号文本中并没有这句“毛主席万岁”。根据朱德的秘书陈友群回忆,毛泽东这一次,不声不响加上了这句话。时过境迁,被喊“万岁”这时候就不再是山大王的羞愧感,而是天朝太祖坐享太平的威武仪态了。
历史就是这样,可是彭真若干年后还能看到历史给他的答案,而有的人,即使轰轰烈烈,也变得悄无声息。我们脑海里一直记着十大元帅、十大开国大将等等功勋在肩的英雄,可有多少人成了历史的铺垫,无声无息。
林彪去苏联了,115师怎么办?中共中央想来想去,派上了343旅旅长陈光为代师长。聂荣臻副市长率领115师一部进入晋察冀开拓敌后抗日根据地,陈光、罗荣桓组建山东抗日挺进部队,进入山东。陈光,在中央苏区时期就是林彪手下名将,指挥著名的“少共国际师”,他的政委就是后来的开国上将肖华。强渡乌江,中央首长点将陈光指挥,带领耿彪、杨成武所属部队作战。攻取遵义,夺取娄山关,保卫遵义会议,陈光和肖华战绩辉煌。
陈光,后来和罗荣桓带领115师一部进入山东,开拓山东根据地。在山东根据地左右冲突,开拓进取,经过了血与火的考验,也经历了康生等人的左倾、干部抢救等等运动,好容易开拓出了山东的抗日好局面,这些,都是历史不应该忘记的。陈光在山东根据地开拓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没有山东根据地,又哪来的几年之后的闯关东呢?
历史在这里又开了一个玩笑,同样是生活在一起的两个人,做人的差距就很大了。肖华也一路随行。抗战胜利,陈光和肖华一起闯关东,在林彪麾下成为四野主力,连战连捷。可是在战斗中,陈光和林彪屡次出现争执。有一次,林彪急需大功率电台指挥部队,向陈光索要,陈光竟然以自己也十分需要电台指挥部队为理由拒绝交付。这固然有陈光自己的原因,但是在战场上,局部地区统帅林彪的要求应该是高于一切的,这一点,远比他一个纵队的联络指挥重要得多。四野入关,批评居功自傲,林彪在会上点名批评陈光。南下广州,陈光刚刚春风得意,下达的几个命令就开始飘飘然。叶剑英前去做工作,开始的时候还和和气气,后来居然拍起了桌子,不欢而散。
中央决定动手了,陈光的老部下李作鹏主动要求处理此事,他邀请陈光去广州的荔枝湖泛舟游玩,一路尽兴之后,等陈光返回驻地的时候,发现警卫已经变了,跟随多年的老炊事员眼泪汪汪、一言不发。
李作鹏作为老部下,在陈光最后的政治生命里尽了一份心。
1954年,被小范围处理软禁的陈光在武汉投湖自尽,享年49岁。开国授勋,陈光无人提及。
而肖华呢,这一路走来,就顺利多了,当了开国上将。批彭德怀,他是急先锋。批罗瑞卿,他是旗令兵。批林彪,他反戈一击。批四人帮,他站定立场。还是在1959年8月的庐山扩大会议上,讨论彭德怀在长征中娄山关中枪毙了一个一军团的干部到底有没有私心,是不是要搞自己的小集团,肖华立刻来了精神,谁让彭德怀曾经指着自己鼻子骂过。至于骂了什么,因为本文是要出版的,不想给自己找不愉快,请同志们百度搜索吧。
林彪之前已经被钦差通知了会议方向,也就顺水推舟,说了一大堆不切实际的话。既然圣意已决,我等就不用做无用功了。
少将钟伟不信邪,高喊:胡说!这完全是无中生有,你当时在场吗?我在场,是我干的!彭总不在场,也不知道有这件事!现在要说清楚,那人是罪有应得,该杀!那是在一、三军团强攻娄山关,敌人反攻,他临阵逃脱,还拉了几个战士反水,被我们后续部队捉住,执行战场纪律,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你不杀他,他会反过手来杀我们,如果是你林总,你也会下令枪毙他。我看是有人别有用心,扯历史旧账,制造事端,挑拨一、三军团的关系,加害于彭总。你们不是在逼彭总交代军事俱乐部成员吗?马勒隔壁的,算我一个,也把我枪毙了吧。
林彪也很生气,但是这是四野的虎将,林彪护犊之心,怒其不明就里。在旁边的肖华立刻下令,逮捕了钟伟。
1985年8月12日,肖华将军辞世。
而陈光,这个名字,莫名其妙变得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