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 牺牲 - 刘三叔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牺牲 >

第28章

土肥原贤二迂回之后,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以及前敌总指挥薛岳本已经张好了大网,面对十四师团的步兵部队,二十万国军蓄势待发。认识到自己已经身陷重围的土肥原贤二调转锋芒,突然攻击兰封,妄图突围。

土肥原贤二师团拿下兰封,根据民间史学家以及我党史学家的意见是桂永清以及邱清泉在手上尚有装甲坦克营的情况下放弃和日军土肥原贤二部步兵抗争的机会。但是从一年以后的邱清泉昆仑关血战看,再从蒋委员长后来对桂永清的高规格任命上看,这里面的故事恐怕就又让人联想到保存中央军这条老路上来了。由于兰封失守,郑州岌岌可危。面对和后续部队汇合了的土肥原贤二,还有东面的日军,两面夹击,国军整个指挥系统都慌了神了。

蒋委员长飞赴郑州和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前敌总指挥薛岳商讨退敌办法,可是想来想去,面对骄横的土肥原贤二,还是没有足够的能力与之抗衡。徐州方面部队疲惫不堪正在西撤,蚌埠和山东方面的日军尾随迂回,陇海线危机四伏,河南还能不能保住?河南保不住,武汉怎么办?武汉保不住,长沙、重庆又怎么办?大道理谁都懂,持久战是这个民族独立下去的宏观手段,可是敌人就在眼前,守在阵地上挨过一轮炮之后的白刃战才是实现宏观远景的最实际的残酷手段。

蒋委员长摇摇头,手按在了地图上:黄河天险,我民族之独立,就靠她了。

中华民族不肖的子孙,在危亡的时候,不得不撼动黄河大堤,千里泽国换来一线生机。

当时正值黄河上游雨季,奔泻而下的滔滔黄河水,淹没了中牟、尉氏、扶沟、西华、淮阳等地,又经颖河、西淝河、涡河注入蚌埠上游的淮河。洪水淹没了淮河的堤岸,冲断了蚌埠附近的淮河铁路大桥,蚌埠向北经曹老集至宿县,也都成了一片汪洋。黄河汇入淮河、东入洪泽湖,再经界首进入运河,沿运河南下进入长江,流入东海。整个黄泛区由西北至东南,长达400余里,流经豫、皖、苏三省44县,给这一地区的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据不完全统计,河南民宅被冲毁140余万家,淹没耕地800余万亩,安徽、江苏耕地被淹没1100余万亩,倾家荡产者480万余人。80余万老百姓葬身鱼腹,上千万人流离失所,而且造成此后连年灾荒的黄泛区。

嫡系部队带头逃跑,十倍于敌人的中央军让两万日军毫发无损,被逼无奈还要决堤,淹死那么多老百姓,这话传出去蒋委员长是很没面子的,于是上下统一口径,花园口是日军炸毁。

当然,花园口事件也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中原战场的局势。日军东部西进第十三师团辎重物资损失大半,不得不跳到淮河以南避汛休整,日军计划在1938年夏初占领武汉的计划暂时落空。

这时候,近卫文麿还是挺不把中国当回事的。仔细想想也是,几十万中国军队包围矶谷廉介师团这种二线部队,啃了二十多天不也是没啃下来么?矶谷廉介虽然在台儿庄受挫,但是官运亨通,被安排到关东军参谋长的位置上。

上帝注定石原莞尔是寂寞的,他的智慧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上帝又注定矶谷廉介是不甘寂寞的,刚刚受挫了的他一定要在东北干一番事业。前言已经说了,上到关东军司令,下到将官、大佐、中佐,无一例外是有着疯狂的激进情绪的。作为关东军副参谋长的石原莞尔只能清者自清。连内阁都疯狂了,还有谁能控制得了?近卫文麿召开了军部以及皇族、内阁参加的会议,既定方针就是在解决中国问题之后和德国、意大利盟友一起拿苏联开涮。但是苏联刚刚和中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大把大把的卢布、大量军工装备进入中国,苏联航空队则开始在中国上空同日本军队作战。现在的情况是苏联已经按捺不住了,活泼好动的德国朋友现在还在蛰伏,如果日军全力攻击当时的行政中心武汉的话,满洲的局势会不会发生问题?苏联人会不会插上一脚?

矶谷廉介有些不耐烦了。

在今天的中国、俄罗斯、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边境上,有一个三角地带,叫张鼓峰。地理定义及其模糊。当时日本人的逻辑是:朝鲜、满洲,三分天下有其二了,那张谷峰也是我的。

当然,这是外交逻辑,内在逻辑日本高层是清楚的:就是要和你打一打,看看你什么态度。

苏联人也不服软:张谷峰就是我的。

说着,苏联开始在张谷峰驻扎军队。

7月16日,日军第十九师团开始向苏军进攻。

7月19日,日本军部终于下决心,秘密参加轴心国。

7月30日,日军开始大规模进攻,一个步兵营占领张鼓峰。

7月31日,日军又派遣了一个步兵营占领张谷峰附近的沙草峰。

这几天前线的日本军人都是很高兴的,因为战斗太顺利了,大个子苏联人也不是那么可怕。军部的各位少壮派则是在等待赌博的最后一张底牌,紧张万分。

8月2日,苏军反击了。两个苏军远东师开始依靠坦克部队进攻张鼓峰。数十架飞机轰炸了日军在朝鲜和满洲境内的铁路桥和运输补给线。

8月4日,苏军开始南北夹击张鼓峰,将日军驻军击溃。6日夜,日军动员全部兵力夜袭苏军张鼓峰阵地,才将张鼓峰夺回。

10日,苏联太平洋舰队封锁图们江口,并将日军包围在了张鼓峰阵地上。飞机不停轰炸边境线周围一切可以利用的交通线路,使日军的后勤补给一直支撑不住,前线日军陷入绝境。

8月10日夜,苏日双方在莫斯科签订了张鼓峰停战协议。协议规定:苏日双方军队于8月11日12时停止一切军事行动;双方军队维持11日上午12时的控制线;双方国界由苏联代表2人和日“满”代表2人组成混合委员会调查处理。8月11日,日军和苏军代表在张鼓峰阵地会见,进行现场交涉。经过11日下午和12日、13日连续2次协商,决定双方军队从张鼓峰阵地各自撤退80米。8月13日,在张鼓蜂东南侧双方交换俘虏和尸体。日本方面共计死伤两千多人。

这次冲突本质上没什么可圈可点的战术较量,可在战略上,日本参谋本部胜利了。原来苏联人也只是想保持一个虚张声势的远东强势的角色,苏联人不想在欧洲问题开始变得棘手的1938年让日本人在远东再来一下子。

中国:大哥,帮帮我。

日本:别叫了,没人能听到的。

苏联:你们先玩你们的。

但是日本人慢慢不这么想了,日本这个民族特别愿意记仇,而且还死心眼非得在一个问题上把面子挽回。谁说大和魂武士道不能顶得住装甲了?虽然我的步兵败给了你的t26坦克部队,但是我努力训练,一定可以打败你的。

1939年,心里一直有个结的矶谷廉介发动了后面我们还会提到的诺门坎战役,苏联元帅朱可夫也没跟矶谷廉介客气。既然对方选择了用精神和装甲抗衡,那么我们也更进一步,这次用t34。和日本人实战,看看新型坦克性能怎么样。

战役结果不用多说,因为日本人的配合,t34坦克经过检验可以量产,几年后成为欧洲战场的主角。至于矶谷廉介,也因为太没面子进入预备役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