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设定理论(节选)
这只是个枯燥的理论。设定这个词想必都不陌生,就不多做解释了,反正理解成一个国家的法律规定或一个空间的规则就没什么大问题。(前置请详情《维度理论》)
那怎么在空间里加一个设定呢?很简单,选定这个空间,再选设定范围,然后“所想即所得”,前提是符合逻辑,否则这个空间像机器一样运行会超载负荷,就会出故障。选定空间和设想一个规则是并不怎么费时的,关键在于设定范围和逻辑的严密性。一个成功的设定需要考虑到与现有空间的兼容性,避免造成冲突或混乱。这是非常费时费精力的过程,比如在一个区域或空间远程调整现有设定,就需要进行周密的规划和反复的测试。选择一个区域后,开始调整其“参数”,也就是要在这空间中要把设定运用到那个物质上面,或者是范围限制。举一个例子吧,如果我在a空间内,要在b空间加一个设定,首先选定b空间作为目标,然后调整这个空间物质参数,使其能够接受新的设定,再调整的过程中,就需要密切关注可能出现的“程序错误”,这就要求我们对b空间的特性有深刻的了解,以便在设定加入时能准确预测其反应。调整参数包括但不限于物质的重量、是否有意识、颜色、温度、甚至是对其他物质的反应性。在这个设定运用前,如果有个能预测并模拟这些变化的工具,会把这个设定“预运行”,没有问题的话,就会把这个设定加到空间中。当然,这个预运行工具必须具备高度精确的算法和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以确保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这个理论听着倒挺唬人,但实际上,学过计算机的一定不会陌生,在设定理论中,它把每个空间看成是一行行的代码,每一处设定都对应着具体的编程指令。调整或修改这些设定参数,在程序运行中不会出错就没有什么大问题。如果要加的新设定要动这个空间的所谓“底层代码”呢?那可就复杂多了,一旦出错可能会导致整个空间的稳定性受损,甚至引发连锁反应。所以在设定运行范围时是非常谨慎的,必须确保新的设定与现有空间的架构完美融合,避免任何可能的冲突。但随时能修改空间设定的人并没有多少,而且现在往一个空间里加设定,不用看大段大段的代码,空间设定系统会自动定位,只需调整参数就行,这就极大地简化了设定过程,不过还是得费时几分钟。而能修改空间“数据”的人,除了那些普通修改的程序员外,还有两类人,一类是记录人员,不过能修改的机会并不多,他们只是记录空间运行的数据和变化,如果出错还能临时修改空间设定。另一类人是我们称之为“人形计算机”的“设定者”,他们不仅能够理解空间的深层架构,还能在实际操作中迅速地调整和优化参数。与程序员不同的是,“设定者”和记录人员有着强制修改的权力,在空间的管理者不同意修改的情况下,可以强制介入,这种权力使得他们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解决问题,保障空间的稳定运行。然而,这样的权力也伴随着极大“代价”,好比在游戏中的角色“大招”往往需要长时间的能量积累才能释放,一旦使用,就能在关键时刻扭转局势,但之后也会有一段时间的无力期。因此,“设定者”在操作时必须权衡利弊,确保每一步调整都能带来最佳的效果,同时减少对空间稳定性的影响。而记录人员除了上报观测数据外,强制修改空间设定后,会比“设定者”的恢复时间要长些,毕竟他们的工作更侧重于观测与分析,而非直接介入空间架构。程序员的话,真的就是写程序的,不过能更改空间“数据”而已。即使没有强制修改的权限,他们在空间稳定性的维护上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毕竟“设定者”基本没有多少人,大多数时间还是依靠程序员们进行日常的维护和调整。而且还受一个空间管理人员的限制,无论是哪类人,普遍修改设定都需要经过空间管理人员的审核和批准,这是为了确保空间运行的相对安全。不过有些空间的管理人员是规定即使用了强制修改权限,也必须在事后向空间管理者提交详细的修改报告,且不允许进入该空间内,甚至会监禁一段时间的使用权限和自由走动,所以真的不是随便想加一个设定就能加的。而且如果是临时加的设定,通常在完成特定任务或紧急情况处理后就会立即撤销,以避免对空间造成长期的影响。除了只是想删除一个“无用”设定外没有回收这一步,一旦这些“无用”设定积累过多,不仅会占用空间资源,还可能引发潜在的错误和冲突。
话是这么说,但有一种除外,那就是随机空间,这种空间不受常规限制,它的设定可以随时变化,怎么理解呢?这就好比一局游戏,无论是赢是输,开始新一局游戏后就相当于重新开始,所有的设定都可以被重新洗牌,游戏玩家会很熟悉这个,称作“肉鸽游戏”。在一个空间中因为有着特殊设定导致这个空间不断刷新。不过对于懂时空理论(时间与空间的理论)的人来说,这是个“时间循环”,至于是不是真的时间循环,那就要看这个空间内设定有没有随着循环刷新而更改,如果仅仅是空间状态的重置,那就只是空间特性的变化,而非真正的时间回溯。这种随机空间的特性,使得“设定者”和记录人员在这里的作用就会被削弱,这类空间就会有这样的一个现象,如果这个空间像“肉鸽”游戏那样随机刷新,那么每个人的行为和选择都可能成为影响空间变化的因素,好比上一次空间循环中空间里的人不会唱歌,而这一次循环中,可能就会突发奇想,开始吟唱起来。听起来像平行世界或多元宇宙的概念对吧。实际上如果没有特殊情况,那空间循环里的人,一直在一个空间内的不同时间层面中打转,好比这一次空间循环还在原始社会,下一次可能就已经身处高度发达的科技时代。这种现象确实引人入胜,但问题在于这类空间如果不走出循环的束缚,就无法真正实现持续的发展和进步。
所以说,在这种随机空间中,设定的概念是犹如草芥般飘忽不定,因为这个空间本身就有个强制设定,在空间循环结束时所有设定都会回归初始状态。说回设定的分类,分为普遍设定和强制性设定,普遍设定是大部分空间中通用的设定逻辑,可随时更改。而强制性设定则是空间的“底层代码”不容违背。在这种随机空间中,强制性设定往往构成了空间的基础框架,不可更改,这就如同搭建了一个无法撼动的舞台,而普遍设定则是在这舞台上变换的戏法。尽管戏法多样,但舞台的格局始终不变。不过专业的“内部人员”把这种空间设定作称为“刷新设定词条”,听着像游戏中刷取道具刷“装备词条”的过程,不过无论怎样,这只是个理论。
虚实学者在此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