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望愁涧
“仙师勿恼,老夫并未偏袒这些娃娃,只是事出有因……”
文渊看到那被捆住的几名青年,内心顿时对前因后果有了大致的轮廓,心里有底后,便向张飞将这一切的缘由娓娓道来。
钟镇之所以声名远扬,全赖于乡镇旁望日山上的那一口神秘而古老的青铜古钟。
这口青铜古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久远以前,当文氏的祖先首次发现它时,它已然静静地矗立在山上,历经无数岁月的洗礼。
尽管外表布满了斑驳的锈迹和绿色铜锈,但每当有人敲击它时,依然能够发出清澈悠扬、令人心旷神怡的悦耳钟声。
文氏的祖先们本就是钟匠出身,他们对这青铜古钟甚是喜爱,便决定带领族人们在这里定居下来。
他们致力于修缮和保护这口青铜古钟,每天晨出日落鸣钟报时,悠扬的钟声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商人和旅客,逐渐形成了繁荣的乡镇。
因此,这个地方才得名“钟镇”。
然而在十年前的一个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夜晚,望日山发生了一场极其强烈的地震。整座山体被撕裂成两半,那口古老的青铜钟也随之悄无影踪,仿佛从人间蒸发一般。
之后,钟镇发动了多次大规模的搜索行动,几乎把整座望日山翻了个底朝天,但仍然没有找到任何线索。
有一天,文钟的父亲文瑞兴高采烈地赶回镇子,声称自己发现了那口青铜古钟的下落。然而,他同时表示,这口古钟的情况岌岌可危,急需召集镇上的人力前去协助。
文瑞带回的消息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波浪。原本因多日搜寻无果而精神萎靡不振的文氏族人顿时兴奋起来。
他们顾不上核实文瑞消息的真实性,镇上八九成的成年男子纷纷跟随文瑞前往望日山。
然而,这些人却从此杳无音讯,一去不复返。
上百人长时间未归,镇上的人们开始担心起来。于是,他们再次发起了大规模的搜救行动,男女老少全体出动。
可是,连续搜寻了半个月,却始终未见这些人的身影,真真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慢慢的,镇上便流传着各种流言蜚语。
但全部都是诋毁文瑞的不好言辞,有悲观的甚至认为文瑞已经将那些人害死后逃之夭夭了。
文钟母子二人,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众矢之的,成为了人们发泄情绪的出口。
特别是那些失去丈夫、失去爱子的家属们,他们将所有的悲痛和愤怒都发泄在了文钟母子身上,对待文钟母子的态度异常恶劣。
自那以后,文钟就成了镇上同龄人霸凌和欺负的对象。
镇长文渊看到这种情况后,心里很清楚,如果让文钟母子继续留在镇上,恐怕后果不堪设想。于是他将文钟母子逐出钟镇。
然而,文钟母子并没有离开太远,而是在落日山脚下安了家。
从此以后,文钟每天都会四处游荡,忽悠来往的客商,声称在望日山里藏着巨大的宝藏,并引导他们进山寻找。
由于文钟的误导,多次发生了意外事故。渐渐地,连镇长文渊也对文钟母子失去了最后一丝怜悯之心。他严厉斥责文钟,告诫他不要像他的父亲一样草菅人命。
也许是时间久了,也许是一直沉浸在失去爱子的痛苦中无法自拔,文渊最终还是选择相信了那些流言蜚语。
“我父亲没有骗人,更没有草菅人命!”
文钟的怒吼声如同雷霆般在张飞耳畔炸响,将他从沉浸于文渊讲述的故事中的状态猛地拽回到了现实世界里。
只见文钟莽撞地推开围拢的人群,脚步踉跄朝着镇子外面飞奔而去。
此时此刻,文钟的双眼早已被泪水浸湿,嘴唇紧紧抿起,仿佛在努力克制着什么情绪。
在他的脑海深处,那些童年时代的记忆碎片如潮水般源源不绝地涌现出来。
“钟儿你看,这个小铜钟你喜欢吗?”
“以后每年你过生日的时候,爹爹都会给你做一个小铜钟哦,好不好呀?”
“钟儿居然想当钟匠啊,这可是份很辛苦的活儿呢……”
“好好好,只要钟儿愿意学,爹爹一定会把毕生所学都传授给你,让钟儿成为最厉害的钟匠!”
往昔父亲文瑞那和蔼可亲、充满慈爱的面庞,一遍遍地在文钟的脑海中闪现而过。
等文钟终于回过神来时,他发现自己不知何时已经跑到了望日山的悬崖边上。
他对着眼前深不见底的万丈深渊,扯开嗓子放声大吼起来,似乎想要把心中所有的不甘心和痛苦都通过这一嗓子彻底宣泄出去。
“爹——”
“你到底在哪里?”
“十年了,钟儿找你找得好辛苦。”
“母亲也支撑不住,病倒在床了,钟儿真的坚持不下去了。”
“爹,你要是在望日山,你就出来见见钟儿吧。”
“十年了,钟儿已经长大了,长高了,你出来见见钟儿吧~”
“啊——”
张飞从阴影中缓缓走出,借着明亮的月光,看着前方情绪崩溃的文钟,内心五味杂陈。
这十年,他应该很煎熬吧。
“对不起啊,仙师,我是忽悠过您,可是我爹不是他们描述的那样子……”
发泄过后的文钟像泄了气的皮球一般,十分颓废地盘坐在原地。当他看清楚逐渐靠近的身影时,不由得低下头,声音带着些许哽咽地说道。
“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看你顺眼。别人说什么我不管,反正我相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