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研磨
御膳房
小石头到了御膳房,就看到一个围着白色围裙的人,其余人都不在,弯腰行礼道,“这位御厨好,小的是东宫小石头,奉殿下的命令,来取些太子妃喜欢吃的糕点。”
胖胖的御厨颔首,“公公客气了,栖梧宫一般来取的都是红豆糕跟桂花糕,红枣糕,桂花糕跟八珍糕,不知公公此次需要取哪些糕点?”
小石头颔首道:“马蹄糕,红豆糕,红枣糕,还有南瓜饼。”
胖御厨邹眉,“南瓜饼也就偶尔早上做的有,我这就现做,还的麻烦公公稍后在来取,或是等上一炷香的时间。”说话间已经手脚麻利的拿出了一个拳头大点的南瓜。
小石头之前是东旭宫干粗活的太监,也就是小欢子公公去伺候小公子的时候才升上去的。之前也就远远看过太子妃几面,对脾性不了解,怕耽误了太子妃生气怪罪。
“麻烦御厨了,小的还是先取了糕点在回来取南瓜饼。”
那御厨也不啰嗦,放下南瓜,拿出一个干净的食盒,一样一样装碟,“小公公,太子妃现在跟殿下在一起?”
“对呀,太子妃在给殿下研墨呢。”小石头没在意的答道,继续说,“殿下脾气真好,太子妃刚开始自己研墨,用了茶水,毁了殿下的墨,殿下也没生气,只是换了一个。”
胖御厨嘴角勾起,满是满意,“太子爷温润如玉,脾气性子一直都是最好的,就是娶了个不如意的人,也没对太子妃怎么样。太子妃也是走了狗屎运,好好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
怎么在厨房里说粪呀,多恶心,小石头没心眼的暗道。接过人家递过的食盒,点头附和道:“可能是月老给太子爷牵红线的时候打了盹,多谢了,小的这就回去交差。”
胖御厨等小石头走了,摇头,自喃道:“那月老这盹呀,打的也是巧。”
殿下一颗上好的翡翠白玉白菜,就这么被一个猪给拱了。
被人念叨的柳亦惜突然到了个喷嚏,用手背揉了揉鼻子,继续一手撑头一手慢慢研墨着。
凤铭耀偏头看了一眼,嘴角勾起,“小喜子,去端盘温水进来。”
“诺”小喜子站在门口应了声就走了。
柳亦惜看向他,“是洗了手去出玩吗?”
凤铭耀笑道,“手酸了就歇会,不用一直研墨,待会洗了手去吃糕点。”
总算好了,柳亦惜放下墨条,起身伸了个懒腰,动动脖子。跑到凤铭耀背后,小手在他肩膀上轻轻的锤着,“舒服吧,我跟你说哦,我哥哥最喜欢我给他捶了。我也经常给我爹爹捶呢,我爹爹最喜欢了。”
肩膀上柔软的拳头,一下一下的锤下,凤铭耀似乎可以想象的到小东西一脸自卖自夸的表情。干脆放下折子,身子靠到椅子上。
“爹爹可喜欢我了,梧桐花开,我带你回去看梧桐花,好不好?听隔天陈大婶说,梧桐花开,满山都是花开,可漂亮了。”
“我先带你去看我小侄女,哥哥说,梧桐花开,也可以带我小侄女出呢。小侄女可漂亮了,软软的一团,皮肤像那个,剥了壳的鸡蛋一样,又白又滑,手感可好了。”
凤铭耀闭着眼,听着身后的人絮絮叨叨,嘴角勾起,“你小侄女可取了名字?”
柳亦惜欢乐的说道:“取了呀,小名叫陶陶,大名叫长欢,哥哥说一世长欢的意思。”
凤铭耀念叨着:“柳长欢,陶陶.............”
“不是呀,霍长欢,随嫂嫂姓。爹爹不开心,但是架不住爹爹知道的时候名字都取好了。陶陶,哥哥说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霍长欢,霍。陶陶,桃谐音。
当初还奇怪,什么样的姑娘能入的柳亦轩的眼,想不到时熟人。孩子随了母亲姓,家中长辈不满是正常的。只是,霍家情况特殊。
凤铭耀挑眉,脸上表情未变,“你爹爹是希望孩子随你哥哥姓?”
“不是呀,爹爹说,要是第一个孩子是男孩,随了嫂嫂姓也就算了,怎么让小侄女随嫂嫂姓。反正不懂,娘亲说,随了嫂嫂姓,孩子以后压力会比较大,女孩子要娇养。”
小石头进来行礼,放下食盒,一碟一碟糕点往红木小圆桌上放,提着空食盒,行礼,“太子爷,太子妃,南瓜饼需要现做,奴才稍后就去取。”
“出去吧。”凤铭耀说了三个字抬头看向已经跑到了圆桌上坐起来吃的人,揉了揉眉心,满眼都是嫌弃。
小石头退了出去,心还跳个不停,还好,还好,太子爷果真是个仁厚的人,没有怪罪。
凤铭耀起身,走过去,握着她的右手腕,低头看。原本白皙水嫩的手掌,布了数个黑斑块,对上那双满是疑惑跟委屈的眼睛,“手脏,洗了在吃。”
“哦”柳亦惜缩回手,看向手掌,不好意思的点点头应道。
凤铭耀坐下,“你也有小名?”
柳亦惜抬头,双眼明艳的惊了某人的心,似乎刚刚还曾委屈疑惑的眼神从没曾在过,“迟雪,爹爹说,我出生那年恰恰大雪下的晚了许久,都以为过了年才下雪,娘亲开始要生的时候,突然晴朗的天空开始暗了,我出生后才开始雪花飘落。哥哥说,雪花可漂亮了。”
凤铭耀的手指敲着桌子,哪怕知道,还是想亲耳听到她说,“你大名是什么?”
柳亦惜笑的杏眼弯弯,宛如月牙儿,“柳亦惜,爹爹说是曾祖父取的。哥哥说,为了名字,我继祖母还闹了一场,可是我曾祖父可厉害了,给继祖母狠狠教训了一场。哥哥说,小时候长辈中,曾祖父最疼我了,我是曾祖父亲自启蒙教导的呢。”
凤铭耀眼中满是惊讶,就算知道小东西藏不住话,可是不想听到实情还是震撼了下。自古女子无才便是德,曾祖父亲自教导,她曾祖父得有多看重。
暗卫的消息是她曾祖父是知府,后来为了儿子宠妾灭妻辞官回了家,对于儿子的继嫡子可没看过一眼,整天管着家也就不让家里乱了。嫡孙子被逼离家出走,他可是没管过,放之任之。
却不想到看重曾孙女,说道曾孙女,他可是有许多个,孙子亦是几个,曾孙子也是不少,可没亲自带过谁。
小喜子端着水盘,“殿下,太子妃,水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