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纸醉金迷 - 万人传 - 伴浅出深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万人传 >

第28章纸醉金迷

都市的生活里是充满着金钱的欲望的,来到了五彩斑斓的世界令得我们无法把持的生活节奏就开始了。特别是对于年少轻狂,单纯的人越是危险的。里面的害处就有很多。有的时候嘛,并不是我们想努力的。只不过这个社会的价值观和三观就是设定好了的。需要上进,人与人之间从来不会不去比较。这也是最可悲的伤痛。

你不能反驳他们,其实错的是这个世界罢了。并不是你!一座有一座城市,县城,那里的盛世繁华是你所不能想象的,大到让你感叹山河之美。而你自己的渺小,让你更加的深有体会。哪里有最繁华的夜生活,车水马龙的街道,美女一抓一把的大牌商场。一十几年的寒窗苦读,你终于跳出农门,赢得了份稳定且体面的工作。工资也不错,有个漂亮的女朋,与同学同事常聚在到一起,吃饭喝酒泡吧k歌游山玩水。吃一顿饭就要花一两千,给女友买个包包花一两千,每个月工资仅仅够花费,但你不在乎,因为你认为年轻就应该享受生活。奢侈豪华、腐朽享乐的生活。

这样的日子你必然的将堕落沉醉下去,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个典故吧,这样就可以看到一味的享受纸醉金迷的严重惨痛的后果了。诗中充满辛辣的嘲讽,寓托着诗人忧心国事的深切悲慨。但这一句看似斥责“商女”,实则别有深意:

歌女们唱什么乐曲,由听者品味和情趣而定,她们为了生存,是没有决定权的。可见,作者在这里用的是“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应是那些醉梦生死、不问国事的享乐者!《玉树后庭花》,是亡国艳曲,可在晚唐国势衰微,内忧外患并交的时候,有人居然不以国事为念,反而用这种靡靡艳曲寻乐。在这里,诗人巧妙地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在婉曲轻利的风调中表现出尖辛的讽谕、深沉的悲慨和无尽的感喟,这实是有因而发。

这首诗寓托幽远,咏史与感发巧妙对接,情韵俱妙,诚可谓“风飘摇而有远情,调悠扬而有远韵”,难怪清沈德潜视其为唐人七绝中的绝唱之一。为什么这样说呢?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典故的来源则是要追溯到隋朝,《玉树后庭花》是陈叔宝遗臭千年的“杰作”:“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贵妃张丽华奏请陈后主:“庶三千粉黛,争风雅之才;与八百衣冠,共佐文明之治。”后主于是发诏采选淑女,才色兼备十余人,赐为女学士;才有余而色不及者,命为女校书;色甚佳而才不足者,习歌舞之事。然后使诸妃嫔及女学士,与狎客杂坐联吟,互相赠答。采其尤艳丽者命宫女千余人习而歌之。君臣酣歌,自夕达旦,把军国政事,皆置不闻。等到隋兵大军压境,就是不发一兵。“玉树后庭花”便成了“亡国之音”,杜牧以此揭露后唐封建统治阶级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可能文学不够的人就有些看不懂。总之通俗一点的讲,就是隋朝的皇帝一味的贪图享乐,快活着纸醉金迷。外面的敌军都已经兵临城下了。贪图享乐最后直接导致灭国的一个事例。最后在唐代的诗人杜牧的手里用来比喻当时的朝廷的腐败不堪。而作者则是忧国忧民的那一类人。

最后的总结是什么?享乐放松可以有,万物都讲究一个均衡,平衡。物极必反只会误了自己的前程罢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