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柳无絮的劝阻
果然如柳护卫所料,赵旭出了临安城,来到衢州地带,自然而然想起了衢州孔庙,心生好奇仰慕之心,整冠前往。
他前世知道孔庙分南北,北宋末年,金兵南侵,宋高宗赵构仓促南渡,建都于临安,孔子第48代裔孙孔端友,负着孔子和孔子夫人的楷木像,离开山东曲阜,南迁至此,后敕建孔氏家庙,为宗庙。
只是造化弄人,苍天错眼。
不久,北边的孔氏族人接受了金人给的爵位,之后蒙古一统天下,沿袭金国,渐渐那些留在北方的孔氏族人成了孔氏正宗。
南方的孔庙反而渐渐被人遗忘。
不过,此时乃是南宋,在天汉一脉占据主导之地的江南,衢州孔庙却是香火鼎盛,前来拜祭之人如过河之鲫,将夫子庙挤得水泄不通。
赵旭见前面一群年轻书生嚷嚷着成群结队进了孔庙,想起自己中学时代情景,会心一笑,也跟了上去。
只见这些年轻书生匆匆拜祭完夫子,便来到抽签地方,一个个忽然紧张起来,毕恭毕敬得抽了签。
抽到好签的哈哈大笑,抽到不好的愁眉苦脸。
待这些少年书生散去,赵旭心血来潮,也走上前去,抽了一签。
见签文上写着:
衰木逢春少,孤舟遇大风,动身无所托,百事不亨通!
奶奶的,竟然是下下签!
不由得眉头皱起,忽然耳边听到一个清脆的声音:
“师兄,你的签文这么差,要不要请我师父解一下?”
抬头一看,见一个七八岁的童子正一脸正经得瞧着自己,那眼神清澈透明,不染一点尘世之垢。
赵旭半信半疑,点了点头,随童子来到一小屋,踏进一看,见屋里坐着一个中年书生,肤色细白干净,没留一点胡须。
赵旭作了一揖,道:“学生云飞拜见先生。“
中年人也不客气,倘然受之,笑道:“你的签文不好,拿来给我瞧瞧。”
赵旭依言递了过去。
中年人拿起签文,读道:“见衰木逢春少,孤舟遇大风,动身无所托,百事不亨通。“
瞧了瞧赵旭,轻声发问:“年轻人,你要远行吗?”
赵旭一惊,点了点头。
“你这趟远行可危险得很,”中年人眉头皱起,叹了口气,低声道:“只怕到不了心中之所,就会夭折。”
赵旭一听便明白过来,寻思:“难道老天爷也不想让自己出战?”
心中不禁纳闷不已:“皇帝老儿因为爱惜人才,老师因为疼爱弟子,不让自己参战。怎得老天爷也这么眷顾自己,难道自己真是天运者不成?”
抬头见中年书生望着自己,一脸慈爱样子,心中一热,道:“前辈,你常年居所夫子庙中,可曾见到夫子学生中可有不诚信之人?”
“自然没有,”中年书生沉思一会儿,朗声道:”圣人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那便是了,”赵旭昂然道:“学生曾与人有言在先,此行必去。”
“此事简单,”中年书生笑道:“你可修书一封,说明来由,想来你那位朋友自然会谅解的。”
“这可不成,”赵旭遥了摇头,悠悠道:“学生的那位友人已经在那里等了学生许久,粗粗算来,已经等了有十载了。”
顿了顿,才道:“学生若不去,他必心死,到时候活着也是生不如死。”
“你若不去,他心必死,”中年书生‘啊’得一声,忽然想到什么,脸色骤然变得惨然苍白,喃喃说着这一句话,眼角竟然落下数滴泪珠。
赵旭怔怔望着中年书生,不敢发声打扰。
过了许久,中年书生挥手拭去脸上泪花,淡淡一笑,不好意思道:“适才失态,失礼了。”
赵旭淡淡一笑。
中年书生问道:“小兄弟,你那位友人是谁?”
赵旭想到前几日在侠客冢与老师的一番谈话,自己神海深处‘钓鱼城’的呼唤又隐隐出现,不由指了指自己的内心,毅然道:“便是他了。”
中年书生啊的一声,惊道:“这,”顿了一会久,才道:“云飞,你才不过十六岁,却已经想了十载,莫非你真是天运之人?”
赵旭望着中年书生,见他脸上一会儿惊喜,一会儿悲伤,渐渐地发生变化,迎面传来一股冰冷气息,不由脱口喊道:“你是柳叔叔?”
他虽然没见过柳无絮,但听此人神态语气便猜出对方与自己关系定然不菲,细想一下,这天下间与他有如此关系的中年人可少得很,加之自己刚刚闯皇宫对这股阴冷之气颇为熟悉,便猜了起来。
见对方没有否认,想到他乃是宋帝赵昀的结义兄弟,立刻倒退数步,惊道:“柳叔叔,你是来抓我回去的,是不是?”
“本来是,”柳无絮挥了挥手,示意赵旭不要紧张,温和笑道:“但现在却又为难得很。”
顿了顿,柔声道:
“云飞,你该知道,我跟你老师,还有陛下都对你寄予厚望,实在不忍心让你涉险。”
“柳叔叔,不就是打仗吗?”赵旭不屑哼了一声,道:“有这么危险吗?”
“如果只是打仗,那倒也不怕,”柳无絮脸色阴沉下来,低声道:“你可知道,在百里之外的江山和玉山地带,已经有几十个杀手要狙杀你。”
“几十个杀手?那得十几万两白银,不对,不对,”赵旭连连摇头道:“柳叔叔莫要诳我,我的头可没有这么值钱?”
“你的头可值钱得很,”柳无絮笑着点了他的头一下,道:“云飞,你可是我大宋的天运者,对蒙古人来说,你的存在直接关系到他们的万里疆域,你说你的头值不值钱?”
“什么天运者,学生可不信这些,学生倒觉得这不过是我们大宋百姓的一厢情愿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