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282章自行车闪电战
【两更并为一更】
顺川城外,炮火纷飞,硝烟弥漫。
伴随着“嗒嗒”的重机枪声中,一批批俄军冲击部队被凶猛无比的机枪火力打退,留下漫山遍野的一具具尸体。
负责阻击俄军的中华帝国军队来自第二方面军先遣第5军第59师117旅234团。该团在团长李大治中校的率领下,依托顺川城之坚固城池和城外两翼的小高地组织起强大的立体交叉防御火力网。
临近城墙附近,构筑在道路两侧的土坡小高地上的防御工事内,一营的官兵们用沙袋垒砌的重机枪阵地,依托交叉火力,分别从左右两侧向俄军进攻部队实施机枪火力封锁,步兵则负责掩护。城头上,三营除了依托城墙从高处向敌军开火外,全团的雷击炮尽数集中给三营,12门80毫米雷击炮和12门60毫米雷击炮,这24门雷击炮躲在女墙后面不被敌人发现,利用雷击炮的弹道曲线优势向敌人实施炮火打击,给敌人造成巨大的伤亡和心理恐惧。
由于234团是骑着自行车高速追击而来,因此没有携带步兵炮。不过幸运的是,俄军急着撤退,火炮等重武器也都在后面没有运上来。
这样一来,234团的雷击炮就可以发挥主力炮火支援的作用了。
“预备~放!”
一声令下,24门雷击炮依次开火。
“咚咚咚!”
炮弹瞬间飞出炮膛,越过女墙,啸叫着射向空中,接着在空中划出一道道弯曲的抛物线,最终准确的落在俄军进攻部队的冲击区域内。
“嘣嘣嘣!”
雷击炮弹接连爆炸,黑索金装药的高爆弹头造成巨大的爆炸冲击波,在五六米范围内的碎片杀伤力极为惊人,给俄军冲击部队造成巨大人员伤亡。
俄军阵地前,西伯斯基少将看着前方阵地再一次被打退回来的残兵败将们,五分钟前还是一个六百人整建制的尖刀营,五分钟后回来的只有不足一百人,超过五百人死在了中华帝国军队的重机枪和炮弹之下。
西伯斯基瞪着血红的双眼,顿时将气撒到了火力侦察人员身上。
“对面的中国军队明显拥有炮火支援,你们都是草包吗?老半天了也没找出来。”
“报告将军,敌人的炮弹确实从城里打出来的。”
“你猪脑子啊?屁大点儿的顺川城,城墙又那么高,什么炮弹能在这么短的距离和曲度内打出来?难道他们的炮弹自己会拐弯儿不成?”
几个侦查部队的军官被西伯斯基骂得狗血喷头,却是只能苦笑,他们多次侦察了,炮弹的轨道的确是高度弯曲的。但以他们的认知程度来说,他们无法想象什么炮能打出这种弹道的炮弹来。
“将军,后方传来报告,中华帝国军队第二方面军十几万大军已经于两日前全面发动渡江战役,陆续攻陷新义州、青水、碧潼、楚山、石塘、慈城、惠山等地,我军鸭绿江江防全面失守。目前敌军前锋已经追击到了云口,我军断后部队陷入苦战,如果我军不能够在六个小时内拿下顺义,打通通往平壤的通道,那么我军将腹背受敌,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西伯斯基自然明白眼下的处境,但是摆在他面前的是顺义城扼守着通往平壤的要道,而面对中华帝国军队的顽强阻击,短时间根本无法突破。
“我们的大炮什么时候才能赶到?”
“我们的大炮还在路上,恐怕短时间内无法赶到。”
俄军的后勤系统可谓外紧内松,平时没什么,但一旦到了战争时候,各种问题立即就暴露了出来。面对中华帝国军队的穷追猛打,大部分俄军士兵已经成为惊弓之鸟,撤退途中不断争抢,以至于炮队被挡在了最后面。
西伯斯基思绪间,俄军的第八次冲锋已经开始了。
“哒哒哒!”
来自城头正面和城下两侧高地的重机枪火力,组成一个立体的交叉火力网,无数子弹倾泻而来,令进攻中的俄军士兵登时被打成了人肉筛子,血肉横飞惨不忍睹,一时间俄军死伤惨重。
看着一排排倒下去的俄军士兵,西伯斯基的眉头拧成了铁疙瘩。
俄军在接下来的三个小时的攻击行动依然没有起色,反而徒增伤亡。更大的危险是,后方不断传来消息,断后的俄军根本挡不住中华帝国军队的猛烈攻击,已经开始溃散了。
“不能在这样下去了。”
西伯斯基当即决定改道,不再去平壤,而是改道去阳德,最终抵达朝鲜东部的元山。那里有俄国的船只,可以坐船撤到蔚山或者直接撤回海参崴。
西伯斯基明白,以当前在朝鲜的俄军,总兵力不过三四万人,根本挡不住中华帝国第二方面军的十几万大军。而且通过鸭绿江江防和顺义两战之后,西伯斯基已经深知中华帝国军队的战斗力,根本就不是俄国统帅部宣称的那样不堪一击,一个俄国士兵可以打赢三个中国士兵,那简直就是胡扯。
西伯斯基不看好朝鲜局势,因此他已经计划一旦抵达元山,将准备撤回海参崴。
西伯斯基的战略考量的确值得肯定,然而他并没有机会了。中华帝国第二方面军的整体作战布局远比西伯斯基想到的要庞大的多。至始至终,中华帝国总参谋部制定的朝鲜战役根本就是全歼在朝鲜的几万俄国军队,就没打算放走任何一个俄国人。
在11月4日爆发鸭绿江江防战役的同时,中华帝国第三方面军已经分别从旅顺、天津、威海卫等地港口组织了五十多艘运兵舰和一千余艘征用的邮船、货船等民用船只,在本土舰队的护卫下,搭载第三方面军分别从束州、海州、南浦、仁川、群山、釜山等地登陆。
到了11月10日时下午,中华帝国第三方面军已经陆续完成上述地区的登陆行动,并展开了强大的攻击行动。
朝鲜西海岸,中华帝国海军第二舰队派出第二战队:建威号、宣威号、执威号、攀云号四艘战列舰,第四战队:捕风号、追风号、乘风号、猎人号四艘大型装甲巡洋舰,两支海军主力战队首次配合陆军实施联合登陆作战行动。
在巨舰大炮的猛烈攻击下,俄军布防在束州、海州、南浦、仁川、群山、釜山等地的海岸防御工事迅速被摧毁。
战列舰强大的火力和超远距离的射程,压制着周边俄军防御部队和朝鲜伪军的增援,掩护第三方面军顺利完成了登陆。
第三方面军在朝鲜西海岸各主要港口城市附近登陆后,迅速向内陆挺进,不给俄军任何组织反击的时间和机会。
俄军在朝鲜的兵力不足,至防守大城市和战略要地,其他地区均由朝鲜伪军防御。所谓朝鲜伪军,即俄国扶植的朝鲜国王李季伦,中华帝国则支持朝鲜原来的国王李熙,因此对于李季伦称之为朝鲜伪国王,他的军队便称之为朝鲜伪军。
朝鲜伪军兵力高达七十万人,但是武器装备低劣,战斗力非常差,除了平时可以镇压朝鲜起义军和奴役朝鲜老百姓之外,就相当于二流警察角色。在第三方面军发动的朝鲜西海岸登陆大作战中,朝鲜伪军一触即溃,导致登陆的中华帝国军队都来不及修筑滩头防御工事,一个劲儿的追击朝鲜伪军,一路穷追猛打。
在这种一边倒的作战态势之下,中华帝国第三方面军所准备的一系列作战计划都得紧急更改。这种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战局,迫使第三方面军司令官梁华殿大将当即下令登陆各军勿须等到全部集结完毕,先头登陆部队达到团级规模后可立即发动进攻。针对朝鲜俄国兵力不足,朝鲜伪军战斗力极其低下等原因,梁华殿要求各军在保证方面军整体作战目的的前提下,可自行制定局部作战计划。
这样一来,第三方面军各个登陆区的部队纷纷按照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局部作战计划。中华帝国军队四面开花,一下子摆开十几个战场,一时间,朝鲜西海岸各地战火纷纷,到处都在打仗。
11月11日,第三方面军第41军第81师在攻陷南浦港后,快速向平壤推进。
与此同时,守卫平壤城的俄军守备旅比克斯基上校见朝鲜伪军不堪一击,于是决定主动出城迎击。
13日下午,81师前锋320团在大同江南岸同俄军平壤守备旅遭遇,双方在黄州西郊的开阔地上爆发了激烈大战。320团团长肖大勇乃是参加过瑷珲大战的,对于俄军的战斗力根本不屑一顾。肖大勇当即调二营和三营发起主动攻击,并命令尖刀一营迂回俄军右翼,在大同江上游快速渡江。一营全体官兵为了争分夺秒,工兵排战士们主动跳入寒冷的江水中撑起浮桥,这样一营官兵便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内渡过大同江,接着迂回俄军守备旅侧后翼。
傍晚七点左右,一营对左翼俄军的后方阵地实施突袭。俄军守备旅是临时构筑的阵地,仅仅前方的阵地修筑完毕,后方防御阵地还没有来得及修完,一营虽然没有大炮,但是雷击炮在这个时候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步兵火力支援的最佳武器。
在一营的突然袭击下,俄军后方外围阵地顿时失守。
夜间,俄军后方士兵们不清楚周围情况,以为前方的俄军阵地失守了,结果造成大乱。一营的战士们犹如冲进羊圈里群狼一样,四面出击,将整个俄军守备旅搅和的一团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