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边塞狂客王翰
边塞诗是唐朝诗歌的一大亮点,多少壮志男儿因为这一首首热血沸腾的诗歌而投身行伍之间,抛头颅、洒热血。边塞诗更是大唐铁骑所向无敌的见证,但是战争并不是炫耀国力的唯一方式,用鲜血浸泡的土地并不是值得颂扬的。一味的战争是侵略主义作祟,还好我们中华民族并不是好战民族,以战止战是我们的方式,和平是我们留在血液中的基因。纵观大唐王朝,从来没有主动进攻,每次行军打仗都是所属国的反叛和入侵。
大唐王朝是个重武轻文的时代,武将晋升的速度和门槛都比科举取士稍微轻松点。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二十八日,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纪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而命人在长安城皇宫内三清殿旁边的凌烟阁里绘制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并将画像挂在凌烟阁。这是作为金戈铁马戎马半生后人臣的荣耀,此后凌烟阁更是唐朝豪杰从军报国功臣名就的向往之地。
唐朝时期,为了防止边关异族骚扰作乱,朝廷任命节度使戍边。节度使的权力很大,相当于自己片区的军政一把手,相当于一个小朝廷。节度使有权任命官员,并且将优秀的人向朝廷举荐,这就让很多人绕过朝廷的科举,曲线从政。
以上就是边塞诗兴起和发展的种种原因,下面有请我们边塞诗的第一位大神王翰
王瀚,唐代边塞诗人,儒家大家,字子羽,唐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著名诗人。闻一多先生《唐诗大系》定王瀚生卒年为(公元687至726年)。
王翰少年时豪健恃才,性格豪放,倜傥不羁,登进士第后,仍然每日以饮酒为事。家资富饶,性格豪放不羁,以至后来还是“枥多名马,家有妓乐”,“发言立意,自比王侯。颐指侪类,人多嫉之。”看到这些史书上的记载,大概你对他也有一定的了解了,这种类型的人在官场是混不下去的。
景云元年(710年)王翰进士及第,得到两任并州长史张嘉贞和张说的青睐,过了几年舒服日子。因此张说罢相后,王翰便出为汝州长史,改仙州别驾。虽已遭逢如此,但他到仙州后,还是“日聚英豪,从禽击鼓,恣为欢赏”。于是,又被贬为道州司马,未至道州而卒于途中。
这样的人生肆意快乐,但是并不是一个为官一方造福百姓的父母官所为。虽然他不是一个好官,但是他确实一个优秀的边塞诗人。一首诗可以拯救一个诗牌名,也可以让一个地方声明远播。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王翰作为“驾部员外郎”,随军运送物资时去往边塞的。也就是在那里,写下了这首堪称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的《凉州词》。
王翰这一生,用现在的话说叫做有钱任性,当然这句话引用并不是指可以违法乱纪。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财富上的自由才能实现生活上的自由。也是因为家境的富裕,才得意滋养他那些富人的爱好,喜欢酒宴,喜欢热闹,喜欢舞会,喜欢赛马,喜欢欢场。家境也滋养出他的狂傲不羁,还有他的随心所欲。
他家境富裕,但是他并没有因为有钱还欺凌弱小,他所有的行为都是在当时法律框架内的活动。士大夫的业余生活无非也是这些,只是没钱的去蹭,有钱的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