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国子监
第二天一大早,春日里的阳光烂漫的洒在李府的院子里,
李璟早早地起身,稍作梳洗,简单的用了些热乎的早膳暖暖胃之后,
便精神抖擞的登上了,前往国子监上学的马车之上。
自古以来,国子监一直扮演着国家教育管理机构的重要角色。
大夏朝的国子监同样如此,隶属于礼部,并管辖着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等各级学府。
每所学府的执教夫子,都被尊称为博士,
而祭酒则是国子监的最高长官,全面负责国子监内的各项事务。
国子监不仅具有国家教育管理机构的功能,同时也是一所最高学府。
它拥有庞大的规模和完备的设施,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在这里,学子们可以接受系统的教育,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而作为大夏朝的最高学府,国子监接纳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
这里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杰出青年才俊,他们怀揣梦想,
渴望在这里汲取儒家经典的智慧,接受最优质的文化教育。
同时,也在礼部的监督之下,
承担着国家教育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学术研究的组织和推广。
礼部,作为大夏朝的六部之一,不仅负责监督国子监的教学质量和生源的管理,
还承担着制定国家教育制度的重任,在礼部的精心呵护与监管之下,
国子监成为了培养国家栋梁之才的摇篮,为大夏朝的繁荣发展贡献了无尽的力量。
在大夏朝,能够进入国子监读书,无疑是一种极高的荣誉。
许多翰林院的清贵老翰林,更是以能在国子监执教为荣。
他们将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传授给年轻一代,帮助他们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大夏朝的国子监,坐落在京城的中心地带,坐北朝南,气势恢宏。
它由三个相互连接的院落组成,总占地面积超过27000平方米。
整个建筑群按照中轴线对称布局,严谨有序,彰显着儒家文化的庄重典雅。
沿着中轴线,依次排列着集贤门、太学门、琉璃牌坊等主要建筑,形成经典的对称格局,
其中,琉璃牌坊又被称为龙门牌坊,
寓意着学子们只要勤奋努力,就能像鲤鱼一样跳过龙门,
出人头地,鱼跃龙门。
站在牌坊之下,仿佛能感受到一股强大的气场,
激励着每一位过往的国子监学子勇往直前,追求卓越。
大夏朝国子监内的学生生源,主要分为两大类,
最主要的生源,是来自于地方州府县学向国子监的输送,
他们经过层层筛选,择优录取,过五关斩六将,最终得到进入国子监学习的机会。
还有少部分,则是通过恩荫入学的学子,
像李璟这样的,就是属于后者朝廷恩荫入学的。
华夏自古以来就是人情社会,这样的事情也是无法避免的,
所谓的“罗马出生论”,自城邦制出现就是一直存在,
强盛如后世,也只能说尽量减少差距,毕竟差距是文明的伴生物。
差距和剥削都不能被消灭,只能说是尽量减少。
好在国子监也有足够的权利,可以开除或是劝退,屡教不改不学无术的学生,
那些遭瘟的书生,牛劲儿上来了,天能都捅个窟窿。
所以,即使是通过恩荫入学,国子监中的课业学习也并不轻松。
李璟深知这一点,因此他在国子监中十分努力,
如今姐姐身处风云诡谲的后宫之中,又身怀皇嗣,该是何等的孤立无援啊!
姐姐唯有他一个亲弟弟,他必得支楞起来,让姐姐的心中有所依靠。
斗志昂扬的李璟来到学堂之中坐下后,看了看天色,
时辰尚早,教室之中也只三三两两到了一些同窗。
就开始细致的,将今日课学之中需要用到的书籍摆好,
随后,又一一和周遭的几位同窗简单打了招呼。
坐在最前面的那些寒门子弟们,他们凭借自己的努力爬上了国子监的“天梯”,